高强混纺化纤面料及其加工设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25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7807.9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高强混纺化纤面料及其加工设备,涉及织布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基层,其由聚丙烯纤维、二烯类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以及马海毛纤维四种面料纤维编织形成,所述聚丙烯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35‑40%,所述二烯类弹性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17‑29%,所述聚烯烃弹性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15‑26%,所述马海毛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12‑26%;保护层,其通过编织的方式位于基层的外部。本申请在基层上编织有保护层,通过保护层位于外部对基层进行保护,且保护层通过聚丙烯纤维与功能性纳米粒子进行制备,在使用时,聚丙烯纤维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与高弹性,能够大大减少磨损,能够更好地对基层进行保护,也能增加整个面料的使用寿命。

    一种瑜伽垫面料生产用涂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194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07045.6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瑜伽垫面料生产用涂覆装置,涉及面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待处理面料、张紧机构、面料辅助处理机构和涂覆机构,所述待处理面料的右侧端依次穿过张紧机构、面料辅助处理机构和涂覆机构,并延伸至涂覆机构的右侧。通过张紧机构的设计,能够对面料进行张紧处理避免了因面料松弛导致的涂覆不均匀或质量问题;面料辅助处理机构通过整平辊和纠偏辊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对面料进行整平和纠偏。利用若干个螺旋的整平凸起对面料进行整平处理,在涂覆过程中,涂料处理刺与第一涂覆辊和第二涂覆辊侧壁上的涂料接触,从而将其中的气泡进行刺破清除,从而有效避免带有气泡的涂料涂覆在面料上影响面料的涂覆质量的问题。

    一种抗菌面料生产用整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831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72296.4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面料生产用整平装置,涉及纺织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操作架,所述操作架主体为倒U型结构,操作架的前后侧板内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辊,每个导向辊的外部对称设有两个套管,左端的套管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弹性卡环。本发明中,输水管外接水泵,水泵中的水经过输水管并从输水管下端的水雾喷头喷出,喷出水雾状的蒸汽,这些蒸汽喷洒到布料的表面,蒸汽使衣服纤维迅速膨胀、伸展,然后布料在经过烘干辊的时候,布料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实现对布料的整平定形,解决了布料在运行的时候张力难以调节,以及在对布料进行整平的时候,所依靠的只是调节张力,导致对布料整平效果有限的问题的问题。

    一种面料压延设备及压延工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747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89654.6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料压延设备及压延工艺,涉及压延设备技术领域。机架上设置有压延装置、驱动装置、涂布装置、移位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压延装置的上方,织物由压延装置内的间隙穿过,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压延装置运动,涂布装置设置于压延装置的上方,涂布装置用于为穿过的织物表面涂覆涂层,面料压延设备机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涂布装置和压延装置,能够实现面料加工过程中一体化生产,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加热装置能够保证面料行程在平整和压延之间时的温度,便于压延工序;面料压延工艺其工序简单、合理,能够实现高效短流程的技术效果,得到的成品质量高。

    一种烫光机及烫光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1012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1910099902.8

    申请日:2019-01-31

    Inventor: 李怀京 张家秀

    Abstract: 一种烫光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密封烫光箱,密封烫光箱一侧的下部设置有进料口,密封烫光箱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料口,从进料口侧到出料口侧的密封烫光箱内依次设置有下烫光辊组和上烫光辊组;所述下烫光辊组包括下烫光辊和与下烫光辊配合的下托带,下托带设置在进料口侧,下托带与下烫光辊之间形成有便于织物穿过的一次烫光通道;所述上烫光辊组包括上烫光辊和与上烫光辊配合的上托带,上托带设置在上烫光辊的上方,上托带与上烫光辊之间形成有便于织物穿过的二次烫光通道。该烫光机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实现了织物毛面向下烫光、免滴油,可以与现有的起毛机进行直接联机使用。

    一种车用内饰声学面料加工用打包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538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51417.5

    申请日:2024-09-07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面料打包传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用内饰声学面料加工用打包传输系统,包括打包组件,打包组件内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打包组件包括传输件,插接配合在传输件内部的打包件,滑动配合在传输件上的抚平件以及滑动配合在传输件上的张紧件;调节组件包括升降件以及滑动配合在升降件上的锁死件;锁死件与传输件滑动配合,该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系统难以在其进行打包传输前,初步及进一步地对面料进行张力调节支撑,且同时难以对面料进行打包前的上下表面熨烫抚平操作,导致其在后期进行打包传输时发生褶皱的现象,造成面料表面发生折痕的现象,进而对面料的生产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种抗菌丝面料除褶皱压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45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149044.0

    申请日:2024-08-21

    Inventor: 汪戈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菌丝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抗菌丝面料除褶皱压平装置,包括压平架、除褶台、装辊型收压机构和弹压型热压机构,所述除褶台设于压平架的一侧,所述装辊型收压机构设于压平架的两端,所述弹压型热压机构设于压平架侧壁,所述装辊型收压机构包括锁定机构、收卷机构和放卷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于除褶台远离压平架的一侧,所述收卷机构设于压平架的一端,所述放卷机构设于压平架远离收卷机构的一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高温除褶后的布料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确保在适当的温度下对布料进行除褶作业的抗菌丝面料除褶皱压平装置。

    一种电器用阻燃材料生产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88997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401295.2

    申请日:2023-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器用阻燃材料生产用装置,用于对纤维布进行分散式的浸胶、同时对边缘折叠的纤维布进行处理。电器用阻燃材料生产用装置包括有:浸胶池;地面上设置有浸胶池。本发明通过第一压辊和限位辊以分散、即单张的浸胶方式,对纤维布和纤维纱进行浸胶,使其浸胶速度快、并且浸胶充分,避免现有技术中,通常以层叠的方式进行浸胶,从而使得浸胶不充分,而且层与层之间的间隙会存在未浸渍完全的情况,未浸渍完全的地方在固化后会形成微小空洞,而影响后续成型后的环氧板的质量。

    一种用于生产防尘玻璃纤维复合毡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23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99732.9

    申请日:2024-03-15

    Inventor: 李文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复合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防尘玻璃纤维复合毡的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与复合毡,所述复合毡包括有布料一与布料二,所述布料一与布料二之间设有填料,复合毡在设备主体内部从左向右移动复合成型中,电机一、水泵、加热棒运作,电机一通过四个齿轮使两个转筒相对方向转动,水泵向蒸汽筒内部输送水源,加热棒对其加热使其蒸发,形成蒸汽,蒸汽通过通槽一进入内槽内部,最后通过堵口与蒸汽孔一向上排出,与上方的复合毡接触,对其进行软化,并且在转筒转动时,转筒、熨条与复合毡接触,对其向外侧拉伸舒展操作,从而完成烫熨作业,配合去褶皱机构二,减少或消除复合毡褶皱,提高成品率。

    一种加热辊体及纺织机械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1137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036038.9

    申请日:2022-01-13

    Inventor: 华振霖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辊体及纺织机械,该加热辊体包括具中空腔体的辊体,以及分别对接于辊体两端的遮蔽组件与第一轴头;辊体的环状侧壁内形成连通辊体两端端部的导热通道,遮蔽组件形成用于引导中空腔体内的导热介质流入导热通道的第一折返通道,第一轴头与辊体对接以形成引导导热通道内的导热介质折返以流向遮蔽组件的第二折返通道。通过申请,实现了引导导热介质在辊体的两端来回流动以提高导热介质与辊体之间导热的均匀性;同时,通过延长导热介质在辊体内流动路径的长度而提高导热介质的热量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