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9750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862710.3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以及顶盖组件。壳体具有开口且收容电极组件。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顶盖板固定于壳体并覆盖壳体的开口。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位于主体部沿横向两侧,且第一极耳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第二极耳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主体部在远离顶盖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二次电池还包括能够吸收电解液的吸液构件,吸液构件设置于主体部和壳体之间,且吸液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主体部接触。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避免析锂,延长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80452.4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鞍子及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鞍子包括平板、多孔电解液吸附层及支架。平板具有供电解液流通的漏液孔;多孔电解液吸附层用于吸附电解液;支架设于平板的一侧用于支撑平板,支架设于多孔电解液吸附层内。铅酸蓄电池包括任意如上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鞍子,铅酸蓄电池还包括电池槽和电池集群,铅酸蓄电池鞍子位于电池集群和电池槽的底部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05036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80077725.2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电池单池(1)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电池单池(1)具有电极装置(3)和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开口(6),所述方法具有在时间上彼此相继的方法步骤,其中借助于所述开口用电解质(7)来填充所述电池单池(1),其中在第一转动步骤中使所述电池单池(1)围绕着转动轴线(12)旋转、特别是旋转超过360°。
-
公开(公告)号:CN10961660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105904.3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导流装置及蓄电池;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接液部和导流部;其中接液部为敞口凹槽,敞口凹槽的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低比重的电解液经电解液进液口流入接液部;敞口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底壁;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缝隙,用作接液部出液口;导流部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导流部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并能够伸入到电池槽底部;汽车在颠簸路段及加减速过程中,由于惯性会产生振动,电池槽上层的低比重电解液经由电解液导流装置流至电池槽下方,与位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的电解液混合,从而改善电解液密度分层的现象,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1591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610654374.4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导气管,其中:储液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储液腔通过补液口与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与储液腔相连通,第二口与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导气管的一端与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端,进气端位于电解液容纳空间中。该电池中,被抽入储液室内的电解液已经经过化成操作,即使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该电解液也不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71160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331826.4
申请日:2010-09-03
Applicant: 江森自控技术公司
Inventor: 佐伊·H.·金 , 迈克尔·S.·巴克萨 , 威廉·J.·弗鲁克 , 肯尼斯·A.·亚当斯 , 丽莎·M.·富兰克林 , 格伦·W.·安徒生 , 爱德华·N.·姆罗德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8 , B60L50/16 , B60L50/64 , B60L50/66 , B60L2200/12 , B60L2200/18 , B60L2200/26 , B60L2200/32 , H01M10/4214 , Y02T10/70 , Y02T10/7016 , Y02T10/705 , Y02T10/7077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铅酸电池并且涉及铅酸电池的制造,所述铅酸电池包含酸泵装置以促进电解质在所述电池和/或电池单元中的循环以减少酸分层和改进电池性能。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部件组装在酸泵组件内,所述酸泵组件在至少底部和端部包封所述电池单元组件。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酸泵的至少一部分可与所述电池外壳的不同部分一体模制或固定到所述电池外壳的不同部分,所述电池外壳包括盖子、侧壁和单元壁。在各种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所述电池外壳的形状(例如,所述侧壁或单元壁)和/或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电极或分隔器的形状、尺寸和/或位置而产生用于所述酸泵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067535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652813.8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感压结构,其中:储液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储液室上具有第一刺穿膜,且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储液腔通过补液口与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与储液腔相连通,第二口与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感压结构包括感压室、驱动件和第一刺穿钉,感压室设置于壳体内,感压室内部具有感压腔,感压腔的腔壁包括弹性腔壁,驱动件支撑于弹性腔壁上,第一刺穿钉固定于驱动件上,且第一刺穿钉在弹性腔壁破裂时,由驱动件驱动而靠近第一刺穿膜,并刺穿第一刺穿膜。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144426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480022013.7
申请日:2014-02-13
Applicant: 江森自控汽车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朱利叶斯·马丁·施瓦布 , 英戈·科克 , 奥尔恩瓦萨·特雷斯格卡乔尔 , 贝恩德·艾迪 , 阿明·施塔菲尔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2 , H01M2/28 , H01M2/38 , H01M10/0413 , H01M10/16 , H01M10/4214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化学蓄电池(30)的电极板组(42)机械固定在蓄电池(30)的壳体(33,34)的电池单元室(51,52,53,54,55,56)中的固定元件(1),其中,壳体(33,34)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室并且每个电池单元室被设置用于容纳一个电极板组(42),其中,固定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区(2,3),该第一固定区被设置用于压贴在要固定的电极板组(42)上,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1)附加地被设置用于机械固定由固定元件(1)机械地固定的电极板组(42)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连接元件(35,36),其中,电池单元连接元件(35,36)被设置用于将电极板组(42)与相邻的电极板组(42)或蓄电池(30)的连接极(31,32)电接触,和其中,固定元件(1)为了固定电池单元连接元件(35,3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区(4,5),该第二固定区被设置用于压贴在要固定的电池单元连接元件(35,36)上。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固定元件的蓄电池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蓄电池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88756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5555.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系统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a)对电池反应器中未充电或已充电的正极悬浮液和负极悬浮液进行充电或放电,将电池反应器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或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b)对电池反应器进行n次间歇扰动,正、负极注液量为正极反应腔容积和负极反应腔容积的0.05%~10%;(c)对电池反应器进行整体换液,正、负极注液量为正极反应腔容积和负极反应腔容积的90%~100%;(d)重复步骤b—c,直至储液装置、正极反应腔和负极反应腔中需充电或需放电的正极悬浮液和负极悬浮液充电结束或放电结束。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控制方法,能够使得电极悬浮液中的活性材料尽可能完全地发生反应,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359300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480038397.1
申请日:2014-07-10
Applicant: 红流研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亚历山大·鲁道夫·温特
IPC: H01M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40 , H01M8/04276 , H01M8/188 , H01M8/20 , H01M12/085 , H02J7/0052 , Y02E60/128
Abstract: 可使用电解质迅速并安全地电清除流动电解质电池。所述电池包含:包含多个电极的堆叠;用于使负极电解质流通经过所述堆叠的与所述堆叠连接的负极电解质回路;用于使正极电解质流通经过所述堆叠的与所述堆叠连接的正极电解质回路;以及连接所述正极电解质回路和所述负极电解质回路的阀。所述阀包括阻止电解质在所述正极电解质回路和所述负极电解质回路之间流动的关闭设置,和使电解质从所述正极电解质回路和所述负极电解质回路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正极电解质回路和所述负极电解质回路中的另一个流动的开启设置。所述阀通过所述正极电解质回路和负极电解质回路之间的压差的变化而开启或关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