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6373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3815322.X

    申请日:2003-01-28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其在隔板上形成多孔质部(32)、在多孔质部的反应气体流路背面形成冷却用气体流路(33)。冷却用气体流路(33)在下游与提供给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的供给流路连接。冷却用气体流路(33)是能够控制流量的。仅在反应气体流路侧表面(27、28)的下游部所处的隔板部分形成多孔质部(32)。在反应气体流路(27、28)的上游部所处的隔板部分形成致冷剂流路(26)。山部、或者山部和山下部的气孔率大。可以用多孔质材料(49)将沟填埋。也可以将多孔质部设为水分交换部(32′)。在多孔质部以外的区域也可以用多孔质材料(51)形成反应气体流路侧部。由此得到使生成水的排出性提高、生成水能够再利用于加温、能够均匀地排出生成水的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0887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03815322.X

    申请日:2003-01-28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其在隔板上形成多孔质部(32)、在多孔质部的反应气体流路背面形成冷却用气体流路(33)。冷却用气体流路(33)在下游与提供给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的供给流路连接。冷却用气体流路(33)是能够控制流量的。仅在反应气体流路侧表面(27、28)的下游部所处的隔板部分形成多孔质部(32)。在反应气体流路(27、28)的上游部所处的隔板部分形成致冷剂流路(26)。山部、或者山部和山下部的气孔率大。可以用多孔质材料(49)将沟填埋。也可以将多孔质部设为水分交换部(32′)。在多孔质部以外的区域也可以用多孔质材料(51)形成反应气体流路侧部。由此得到使生成水的排出性提高、生成水能够再利用于加温、能够均匀地排出生成水的燃料电池。

    能量吸收型转向装置以及转向装置的装配用的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4711C

    公开(公告)日:2004-04-07

    申请号:CN00813454.5

    申请日:2000-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25 B62D1/192

    Abstract: 一种转向装置,它具有的部件尺寸公差和工作质量难以影响其能量吸收性能,它的特点是外管元件,如外管压入内轴元件,如内轴,内轴元件制成圆横截面的外形,外管元件制成圆横截面的内形,其直径大于内轴元件,一组精细元件设置在圆横截面的外形和内形之间,处于在这些元件的轴向上被延伸状态,以及在内轴和外管元件之间的间隙被精细元件固定,在这里由于内轴和外管元件的直接的接触被一组精细元件至少部分地阻止,这部分极大地影响能量吸收性能,因此内轴和外管元件的尺寸公差的变化和工作质量难以影响能量吸收性能,以及因此达到健全的工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