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装置
    10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29193B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0780039218.6

    申请日:2007-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0 F28F9/0263 Y02E60/142

    Abstract: 一种蓄热装置,具有:多个管状的第一热介质支管(5),第一热介质(3)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中;以及蓄热材料(1),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外周上,所述蓄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头部(6),其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上部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第一上贮存部(7),其与所述第一头部(6)连通并存储所述第一热介质(3);以及第一入口(8),其与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沿着与所述第一入口(8)的流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形成。

    蓄热装置
    10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29193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80039218.6

    申请日:2007-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0 F28F9/0263 Y02E60/142

    Abstract: 一种蓄热装置,具有:多个管状的第一热介质支管(5),第一热介质(3)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中;以及蓄热材料(1),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外周上,所述蓄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头部(6),其与所述第一热介质支管(5)的上部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第一上贮存部(7),其与所述第一头部(6)连通并存储所述第一热介质(3);以及第一入口(8),其与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连通并允许所述第一热介质(3)从中流过。所述第一上贮存部(7)沿着与所述第一入口(8)的流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形成。

    双管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0599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46959.8

    申请日:2005-01-21

    Inventor: 游佐和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8 F28D7/106 F28F1/06 Y10T29/49361

    Abstract: 一种可易于制造的并可通过弯曲整个主体用作管道系统一部分的双管热交换器,其中将内管(1)构造成使得:可形成多个气球状凸起(3),所述气球状凸起(3)彼此连通并且在与轴线正交的横截面中从中心朝向径向方向延伸;在轴向横截面中凸起(3)的外周可弯曲成波浪形状;以及该波浪形的顶部部分(9)可与外管(2)的内表面接触。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借助施加外力弯曲包括内管(1)和外管(2)的整个主体。

    EGR冷却器
    10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171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2802.X

    申请日:2005-09-2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一种EGR冷却器,其中旁通管部分整体地形成在壳体中,使排气旁通时,在壳体一部分上产生的热变形被适当地吸收,EGR冷却器主体固定地钎焊到阀壳上,并且阀壳强度增加。该冷却器包括位于壳体(9)的内表面和芯部(8)之间的旁通回路部分(18),以及可选择地将排气(12)导向芯部(8)侧和旁通管部分(18)的切换装置(19)。通过布置多个周向形成的外肋,而在壳体(9)的旁通管部分(18)上形成热应力吸收部分(32),所述外肋沿纵向方向彼此隔开并平行。然而,利用压床对薄金属片进行深冲压,以整体地形成管状阀壳(13)。一对狭缝(13b)形成在阀壳(13)的后端,阀内隔板(14)的两个边缘插入狭缝(13b)中,并且支撑突出部分(14a)形成在阀内隔板(14)的两个边缘部分表面上,以通过支撑突出部分(14a)支撑狭缝边缘。阀壳(13)的开口整体地固定钎焊到集管部分(31b)的开口上和壳体(9)上。

    热交换器的连接构造
    10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50661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480042718.1

    申请日:2004-11-19

    Inventor: 小林俊道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26 F28D7/16 F28D21/0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连接构造,其用于连接热交换器(11、12),该热交换器(11、12)在冷却流体和被冷却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冷却流体在热交换器(11、12)的各主体部(13、14)内流通,被冷却流体在设置于该各主体部(13、14)内的传热管(15、16)内流通,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的连接构造具有连接孔(17、18)和连接部件(19),连接孔(17、18)分别穿透欲连接在一起的热交换器(11、12)的各主体部(13、14)而设置于其上,连接部件19可冲压成形,并以可连通各主体部(13、14)的方式连接到该连接孔(17、18)的周围的各主体部(13、14)的外表面。

    热交换器用散热片
    11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1941464S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30379149.2

    申请日:2011-10-24

    Designer: 盛田敦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热交换器用散热片。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实现热量交换。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设计1立体参考图。5.本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包括同一产品的2项相似外观设计,其中设计1为基本外观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