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0620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10001.1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压水堆运行状态下一回路系统超压保护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待设计超压保护系统的压水堆模型;S2、根据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在事故停堆后冷却剂容积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安全阀的初始总排量;S3、将步骤S2获得的初始总排量代入步骤S1构建的压水堆模型,基于确定论分析方法核算安全阀的总排量;S4、基于确定论分析方法优化超压保护系统对应的保护信号、稳压器容量和波动管管径;S5、基于概率论确定超压保护系统中的安全阀数量,以及上游管路、下游管路和隔离阀设计。解决现有的超压保护设计主要通过事故后的响应分析来确定导致迭代次数多、周期长,同时难以找出满足安全要求的安全阀总的最小排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9245.X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高压熔堆序列筛选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通过一级概率安全分析模型构建事故序列,并计算事故序列中的每一事故造成堆芯熔化的发生概率;基于发生概率,从事故序列中选择支配性事故序列并对其进行对比筛选,得到高压熔堆有效事故序列;然后将获取到的高压熔堆典型序列添加到高压熔堆有效事故序列中,形成目标事故序列;最后通过核电站一体化分析程序对目标事故序列进行计算分析,选取事故进程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压力容器失效时一回路压力高于预设压力阈值的序列作为核电站典型严重事故高压熔堆序列,以得到用于评价快速卸压阀容量的典型高压熔堆序列,方便后续验证快速卸压阀在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中的卸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992045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276962.4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严重事故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熔池结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下封头堆芯熔融物各组分质量,将计算结果与成分系统相图中的可混溶范围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熔融物是否分层,如果熔融物出现分层,则比较各层中熔融物的密度得出熔融物的分层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与现有的将熔池结构简单分层的方法相比,区分了堆芯熔融物在不同的迁移方式下的不同计算方法,并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熔池结构,从而更为准确地评价严重事故情况下熔融物堆内滞留措施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4723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09669.3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状态下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保温层流道、保温层、抑压水池、上部水池、抑压水池堆腔注水管线、再循环地坑、再循环管线,其中,保温层流道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和保温层间的流体流道,流道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底部设置有进水孔;抑压水池设置在钢安全壳内,通过抑压水池堆腔注水管线与堆腔相通;再循环地坑设置在安全壳内,通过再循环管线与堆腔相通,抑压水池堆腔注水管线设置有控制阀门,再循环管线设置有控制阀门和止回阀;上部水池设置为包围在钢安全壳的上部。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熔融物滞留纵深防御理念,能够实现堆芯衰变热较小和最大两种情况下的堆芯熔融物冷却和滞留以及安全壳的长期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01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247247.X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邹志强 , 张明 , 刘丽莉 , 吴丹 , 丁书华 , 冉旭 , 吴清 , 武铃珺 , 冷贵君 , 刘昌文 , 高颖贤 , 陈伟 , 钱立波 , 党高健 , 王小吉 , 张航 , 彭欢欢 , 向清安 , 武小莉
IPC: G21C17/00 , G21C17/017 , G21C17/022 ,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厂安全壳外失水事故应对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压水堆核电厂的一回路压力信号和安全壳的相关信号;根据所述一回路压力信号和安全壳的相关信号,判断是否发生安全壳外失水事故;当所述一回路压力信号为低压信号且所述安全壳的相关信号未发生变化时,那么发生了安全壳外失水事故;若发生了安全壳外失水事故,则继续判断破口尺寸,根据破口尺寸的大小,进行相应破口失水事故应对处理,包括极小破口失水事故应对处理、中小破口失水事故应对处理和大破口失水事故应对处理。本发明方法能够处置发生不同位置处的安全壳外不同尺寸范围的失水事故,可应用于我国三代核电厂级出口核电厂的核电技术开发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17527.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张明 , 邹志强 , 冉旭 , 吴清 , 冷贵君 , 刘昌文 , 吴丹 , 钱立波 , 武铃珺 , 张航 , 武小莉 , 刘丽莉 , 向清安 , 王小吉 , 彭欢欢 , 杜政瑀 , 许幼幼
IPC: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概率论的事故规程整定值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允许执行操作的时间窗口;步骤2,将时间窗口按照执行操作进行可用时间划分;步骤3,根据各操作的可用时间获取可用时间影响因子和其他误操作影响因子;步骤4,获得整体操作失误概率;步骤5,对各操作的可用时间进行调整,重复执行步骤3‑步骤4,直到获得的整体操作失误概率最小;步骤6,将所述整体操作失误概率最小值对应的可用时间作为规程整定值输出。本发明采用概率论方法对不同整定值对事故缓解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确定最优的参数整定值,可以降低事故后操纵员误操作的概率,提高核电厂安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29941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71646.5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包括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系统以及反应堆压力容器系统;反应堆压力容器系统设置有保护循环流道;保护循环流道包括堆腔壁、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保温层,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内壁与压力容器的外壁形成保温层流道,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外壁与堆腔壁形成混合流道,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入口,顶部设置有出口,混合流道与保温层流道通过入口和出口连通;冷却水或/和纳米流体从入口进入保温层流道,并从出口回流至混合流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纳米流体仅存在于保温层流道和混合流道内,避免对其他水源带来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8632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11999.3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险指引的核电厂安全注射系统模拟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通过确定论识别安全注射系统功能需求的最小割集、确定安全注射系统的实现原理、系统设置及运行方式;通过概率论识别安全注射系统的薄弱环节、确定安全注射系统不同设计方案对核动力厂安全的重要度,提出安全注射系统设计中的系统组合提出优化建议。本发明综合确定论与概率论的分析形成一套以风险指引为导向的安全注射系统设计方法,实现安全注射系统设置最小化、安全性能最大化的目标,保障核动力厂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核动力厂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