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站机械臂运动干涉状态实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0036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049070.7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站机械臂运动干涉状态实时检测方法,利用Pro/E和3Dmax软件,采用分层处理方法分解精细几何模型,再利用快速分层递归算法,处理机械臂自检检测和场景干涉检测,获得整体干涉状态和安全距离。本发明基于分层处理方法,能够得到与实际几何状态完全一致的空间站及机械臂精确计算模型,且模型构建简便易得,能够应对空间站构型变化过程;利用快速分层递归算法,能够在精确模型的基础上准确计算干涉状态和安全距离,为运动安全性和路径规划可行性提供保证;分层递归算法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强,能够对机械臂在轨运动提供实时干涉状态检测。

    面向空间应用的视觉测量系统地面模拟评估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106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507368.1

    申请日:2018-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面向空间应用的视觉测量系统地面模拟评估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相机、视觉标记、电子经纬仪三维测量系统、六自由度数显调整台、LED灯阵列和太阳模拟器;太阳模拟器和LED灯阵列模拟空间光照条件,六自由度数显调整台固定支撑视觉标记,并带动视觉标记进行匀速运动,相机采集视觉标记图像,并输出位姿测量值,电子经纬仪三维测量系统获取相机和视觉标记之间的位姿真值,将测量值与真值进行对比评估相机的位姿测量精度,所述方法涉及:极端光照环境模拟、极限运动状态预估和相机的位姿测量精度评估,本发明系统及方法能够全面模拟评估在轨状态下相机对空间目标的三维姿态测量精度及目标在极限运动状态下相机的鲁棒性。

    合作目标的单目视觉误差测量系统及误差限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953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07460.9

    申请日:2015-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作目标的单目视觉误差测量系统及误差限量化方法,该系统具体为:合作目标外表面安装有多个视觉标记点;标定靶采用黑白棋盘格图案,用于进行相机的内参标定和外参标定;相机用于单帧采集视觉标记点和标定靶的图像并传输至计算机;经纬仪一和经纬仪二用于观测标定靶获得观测值A、观测所述视觉标记获得观测值B,将A和B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接收相机所采集的标定图像、标记图像以及测量值A和B,计算合作目标相对于相机的位姿测量值和位姿真值,并计算获得测量误差。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误差限量化方法将上述测量误差量化分解至各项关键参数指标的误差限。

    平面四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模拟验证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2778886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210074480.7

    申请日:2012-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四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模拟验证平台,包括4个模拟机械臂关节,1套六维力传感器,2个臂杆,1个带双目视觉相机的末端执行器,1套远距离测量相机及远距离测量相机控制器,1套中距离测量相机及中距离测量相机控制器,UMAC运动控制卡,工控机,气浮平台和模拟固定墙;本发明可在平面运动状态下,实现大型空间机械臂大负载、多自由度系统高精度、高稳定伺服控制算法模拟试验验证、末端执行器抓取、碰撞动力学与控制试验验证及空间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系统耦合特性的模拟试验验证,并与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迭代,为空间大型机械臂控制系统算法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一种验证方法。

    一种星载天线双轴指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659915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10080951.4

    申请日:2007-03-23

    Inventor: 孙京 胡成威

    Abstract: 一种星载天线双轴指向机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驱动组件通过支架连接构成,驱动组件主要包括电机、谐波减速器、光电码盘,驱动组件采用了贯穿式的轴系结构布置,贯穿式主体结构通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组合而成,电机、谐波减速器、光电码盘都不设自己单独的轴系,电机与谐波减速器的波发生器共同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入轴通过谐波减速器波发生器、刚轮以及柔轮构成的谐波组件实现减速传动,柔轮输出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相连接,驱动组件一端作为输出前端与负载相连接,在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将光电码盘安装在输出轴上。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了高精度、长寿命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