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钻头制孔的电极壁面微凹坑电解微气泡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8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2142.0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微钻头制孔的电极壁面微凹坑电解微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基体、碳棒和稳压直流电源,所述基体的表面设有电极壁面微凹坑结构,基体的上表面铺设有聚酰亚胺涂层,基体的下表面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碳棒连接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通过电解NaCl溶液,可以实现微气泡生长的自适应控制,无需连续、长时间地通入气体,当微气泡破裂、脱落或气液界面低于铺设的聚酰亚胺涂层时,装置自动触发电解电路,实现微气泡的自适应控制,适用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能够稳定地维持微气泡,有利于实际工程、军事应用。

    一种可潜射的无人机潜艇投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782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97860.6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G8/00 B64C2201/205

    Abstract: 一种可潜射的无人机潜艇投射系统,涉及可折叠无人机。设有运载装置、止挡机构和可折叠式无人机,所述运载装置用于密封装载可折叠式无人机,运载装置设有螺旋桨、舭弯结构、甲板、电磁铁吸力结构和覆盖壳体,运载装置尾部动系统采用螺旋桨,运载装置两侧为舭弯结构用于防止浪花溅射到运载装置表面,可折叠式无人机的机轮固定在止挡机构的槽孔内,电磁铁吸力结构设在机轮的下方,所述止挡机构用于防止机轮前后左右的摆动并通过运载装置内电磁铁的吸引防止无人机上下振动;止挡机构和电磁铁吸力结构设在甲板表面,覆盖壳体覆盖可折叠式无人机,所述可折叠式无人机用于携带弹头攻击目标。

    一种基于PIV技术测量涡轮叶片流场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55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77454.7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一种基于PIV技术测量涡轮叶片流场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涡轮叶片冷却结构内部流场精确测量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激光器、相机和示踪粒子以及流体设备。主流进水和二次流相互配合,在进行PIV实验中分别模拟主流与二次流情况,最大程度还原涡轮叶片在叶栅通道工作时内腔流场情况。所述方法包括:1)采样;2)记录试验数据;3)基于试验进行仿真;4)探索最贴合试验结果的仿真方法;5)将方法流程作用于预测后续实验。在尊重PIV流场观测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数值仿真的偏差进行计算方法筛选,提高后续仿真预测实验的效率与准确性,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对复杂内腔流场情况监测更为精确和高效的方法研究。

    一种热表面空化增效减阻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303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379983.9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表面空化增效减阻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流体力学领域,该方法包括:加热器加热发射器连接的金属体;发射器释放金属体;调节试验台角度使金属体不同角度入水;摄影装置拍摄金属体入水后的全过程影像;由取放装置取回金属弹头;根据所获得的全过程影像,计算减阻效率。可见,本发明为高速水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技术基础:通过加热金属体,使金属体在水下运动中产生附着于金属体近壁面的气泡气膜,以此有效的减阻,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作用,提供了具体的试验设备和方法,用于量化测试加热后的金属体在不同温度、角度下入水的减阻率,具有操作简单,可量化性和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一种跨介质航行体出入水稳定性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35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1366305.0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介质航行体出入水稳定性判别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跨介质航行体的运动模型并进行解算获取其第一稳定性参数;对跨介质航行体进行出入水测试并记录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其第二稳定性参数;将第一稳定性参数和第二稳定性参数进行对比计算出偏差量,并由偏差量计算稳定性因子;依据预设阀值对稳定性因子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比对计算测试数据与解算数据的偏差量计算稳定性因子,并根据预设的阀值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对跨介质航行体出入水的稳定性进行检测,且过程中解算数据的偏差量通过图像处理步骤得出,其结果精准可靠同时处理时间较短有利于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反复计算。

    一种跨介质航行体出入水稳定性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35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66305.0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介质航行体出入水稳定性判别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跨介质航行体的运动模型并进行解算获取其第一稳定性参数;对跨介质航行体进行出入水测试并记录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其第二稳定性参数;将第一稳定性参数和第二稳定性参数进行对比计算出偏差量,并由偏差量计算稳定性因子;依据预设阀值对稳定性因子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比对计算测试数据与解算数据的偏差量计算稳定性因子,并根据预设的阀值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对跨介质航行体出入水的稳定性进行检测,且过程中解算数据的偏差量通过图像处理步骤得出,其结果精准可靠同时处理时间较短有利于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反复计算。

    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2176.X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电子流量计、无级调速水泵,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内部沿流体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弹簧探针、碳棒,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前端通过通水管道与电子流量计和无级调速水泵相连接,弹簧探针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电源负极,碳棒连接电源正极。通过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的稳流、消能、垂直方向整流、水平方向整流多重效果的复合作用,使得动态水流达到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微气泡的稳定驻留及在微尺度下观测微纳凹坑中微气泡生长历程、驻留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