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395510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1394261.2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包括机身、连杆机构和驱动组件;结构简单但具有适应陆空双域行动的能力,通过在机身与驱动组件之间设置连杆机构,使得利用连杆机构即可改变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来达到改变无人机工作状态的目的,整体状态切换过程简单,同时驱动组件的各组成件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能起到正向作用,解决了现有无人机状态切换时有较多组件无法同时适用双状态的工作反而增加整体重量和阻力起到反向作用。有陆地模式与飞行模式,可以做到无缝的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而无需其他辅助机构。

    基于微钻头制孔的电极壁面微凹坑电解微气泡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8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882142.0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微钻头制孔的电极壁面微凹坑电解微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基体、碳棒和稳压直流电源,所述基体的表面设有电极壁面微凹坑结构,基体的上表面铺设有聚酰亚胺涂层,基体的下表面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碳棒连接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通过电解NaCl溶液,可以实现微气泡生长的自适应控制,无需连续、长时间地通入气体,当微气泡破裂、脱落或气液界面低于铺设的聚酰亚胺涂层时,装置自动触发电解电路,实现微气泡的自适应控制,适用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能够稳定地维持微气泡,有利于实际工程、军事应用。

    基于微钻头制孔的电极壁面微凹坑电解微气泡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8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2142.0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微钻头制孔的电极壁面微凹坑电解微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基体、碳棒和稳压直流电源,所述基体的表面设有电极壁面微凹坑结构,基体的上表面铺设有聚酰亚胺涂层,基体的下表面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碳棒连接稳压直流电源的负极。通过电解NaCl溶液,可以实现微气泡生长的自适应控制,无需连续、长时间地通入气体,当微气泡破裂、脱落或气液界面低于铺设的聚酰亚胺涂层时,装置自动触发电解电路,实现微气泡的自适应控制,适用于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器;能够稳定地维持微气泡,有利于实际工程、军事应用。

    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395510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394261.2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包括机身、连杆机构和驱动组件;结构简单但具有适应陆空双域行动的能力,通过在机身与驱动组件之间设置连杆机构,使得利用连杆机构即可改变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来达到改变无人机工作状态的目的,整体状态切换过程简单,同时驱动组件的各组成件在两种工作状态下均能起到正向作用,解决了现有无人机状态切换时有较多组件无法同时适用双状态的工作反而增加整体重量和阻力起到反向作用。有陆地模式与飞行模式,可以做到无缝的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而无需其他辅助机构。

    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84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10882176.X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电子流量计、无级调速水泵,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内部沿流体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弹簧探针、碳棒,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前端通过通水管道与电子流量计和无级调速水泵相连接,弹簧探针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电源负极,碳棒连接电源正极。通过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的稳流、消能、垂直方向整流、水平方向整流多重效果的复合作用,使得动态水流达到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微气泡的稳定驻留及在微尺度下观测微纳凹坑中微气泡生长历程、驻留清况。

    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2176.X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电子流量计、无级调速水泵,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内部沿流体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弹簧探针、碳棒,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前端通过通水管道与电子流量计和无级调速水泵相连接,弹簧探针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电源负极,碳棒连接电源正极。通过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的稳流、消能、垂直方向整流、水平方向整流多重效果的复合作用,使得动态水流达到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微气泡的稳定驻留及在微尺度下观测微纳凹坑中微气泡生长历程、驻留清况。

    一种自适应控制驻留式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46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380433.9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控制驻留式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装置,包括基体和直流电源,所述基体电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外界水流导通。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圆柱状的电极壁面微凹坑,所述电极壁面微凹坑的壁面覆盖有金属层,所述基体上表面铺设有绝缘漆层。所述电极壁面微凹坑的直径为200μm‑300μm,深度为100μm‑150μm。本发明方案利用自适应驻留式微气泡减阻方式,有效降低水下航行体的运动阻力,制作简单,易施行;制备的驻留式微气泡能在运动过程中自发补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驻留式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装置的制备方法,工艺简便,粘合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