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膜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458A

    公开(公告)日:1998-09-09

    申请号:CN97126413.9

    申请日:1997-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B05D1/283 B05D3/0486 B82Y40/00

    Abstract: 采用由至少一种硅烷系化合物和溶剂构成的溶液与基材通过硅烷系化合物形成硅氧烷键在基材上形成膜厚度为0.1纳米—1微米的分子膜。在表面上有活性氢的基材(2)的表面上涂覆含有例如氯硅烷系化合物的涂覆溶液,在基材表面的活性氢和上述硅烷系化合物的氯之间发生脱除氯化氢的反应,在基材表面上制备共价键硅烷系化合物的分子膜的方法,在保持低水蒸气浓度的气氛状态下的展开槽(11)内,送入上述基材,使用转印装置(6,7),在上述基材表面上涂覆含有硅烷系化合物和溶剂的涂覆溶液,在上述基材表面的活性氢和上述硅烷系化合物的氯之间进行脱除氯化氢的反应,之后在展开槽内或在外除去上述涂覆之后未反应的涂覆溶液。

    燃料电池用隔板和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248549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680029281.7

    申请日:2006-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H01M8/0263 H01M8/0265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善反应气体流速均匀性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流路沟槽内的冷凝水过多引起的液阻的隔板和燃料电池。隔板(2)的反应气体流通区域(101)备有:具有分流反应气体的流路沟槽组的分流区域(21),具有混合反应气体的凹陷部并使相邻的分流区域(21)的流路沟槽组与凹陷部连通地连接多个分流区域的1个以上的合流区域(22),以及从凹陷部的底面立起配置成岛状的突起(27),与合流区域(22)的凹陷部连通的一对流路沟槽组形成为上游侧的流路沟槽组的沟槽数多于下游侧的流路沟槽组的沟槽数,合流区域(22)的凹陷部在蜿蜒状的反应气体流通区域(101)的折返部分由与连通于凹陷部的一对流路沟槽组之间的倾斜的边界和折返部分的外端划分而形成。

    膜-电极组件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203975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680022295.6

    申请日:2006-06-19

    Abstract: 本发明的膜-电极组件具有:四边形的高分子电解质膜(2);一对催化剂层,设置成夹住除了该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周缘部以外的该高分子电解质膜;以及在该一对催化剂层上分别设置的一对气体扩散层(3),膜-电极组件(1)被夹于一对隔板之间而被组装入燃料电池中,上述一对隔板在其内面的与气体扩散层相接触的区域即气体扩散层接触区域上凹陷设置有反应气体的流道(A)、(C),其中,气体扩散层接触区域中的反应气体的流道(A)、(C)从上游向下游呈蜿蜒状形成,即在沿着高分子电解质膜的1的第1边(2a)的方向上一边折回一边沿着邻接于第1边的第2边(2b)而在从第1边向相对于该第1边的第3边(2c)的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在高分子电解质膜2的周缘部的对应于第2边和与该第2边相对的第4边(2d)的部分上形成增强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4),且至少在高分子电解质膜(2)的周缘部的对应于第3边(2c)的部分上没有形成增强部(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