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80030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107300.9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包括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该臭氧发生装置用于将注入到该第一及第二电极之间的氧气转换为臭氧。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线自第一电极往第二电极方向延伸,该碳纳米管线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伸出至少一碳纳米管。本发明提供的臭氧发生装置,其放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线,该碳纳米管线的放电端为直径在纳米级的碳纳米管,因此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具有较大电晕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0513302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610139872.1
申请日:2002-07-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放电间隙冷却性能并可形成用于产生纯净臭氧的放电间隙的臭氧发生器,它具有平板状的低压电极7、与电压电极7的主表面相对的平板状的高压电极3、设置在低压电极7与高压电极3之间的平板状的电介质5以及用于在叠层方向上形成厚度小的放电间隙6的衬垫、设置在高压电极3的与放电间隙6的反面侧主面相对的用于冷却高压电极3的电极冷却板1、夹在高压电极3与电极冷却板1之间的导热·电气绝缘板2,使得在低压电极7与高压电极3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在输入了氧气的放电间隙6中产生放电并生成臭氧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05246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580031383.8
申请日:2005-07-22
Applicant: 高超明智公司
IPC: B01J1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86 , B01D53/32 , B03C3/08 , B03C3/32 , B03C3/41 , B03C3/47 , B03C3/68 , B03C3/74 ,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F24F3/166 , F24F2003/1682 , H01T23/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用于使用其中的空气调节系统使空气流动的方法和装置,由此空气调节系统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极、至少一个集电极、靠近集电极设置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和/或位于集电极下游的至少一个尾部电极。集电极和驱动电极可从装置上卸下。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可从装置和/或集电极上卸下。集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可以卸下的能力允许方便地清洁电极。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可拆卸的排气格栅,驱动电极和/或尾部电极连接其上。可拆卸的格栅允许使用者容易地清洁驱动电极,而不必卸下集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792219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8043.4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罗伯特·德拉托尔·斯通
Inventor: 罗伯特·德拉托尔·斯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13/00 , C01B2201/12 , C01B2201/40 , C01B2201/82 , C02F1/78
Abstract: 一种氧同素异形体生成器(101)具有管(103),管(103)具有电接地外表面(104)和正电内表面(105)。多个电晕反应板(116)沿管的内部间隔开,板通过线(117、118、121)纵向互连并且与管的正电(109、110)内表面电连接。外部套管(112)包围管并且提供用于部分臭氧化的气体在发生器中流动的第二线性通道。替代实施方式包括在电晕反应的位置处的外部分布式接地连接器(108)。
-
公开(公告)号:CN10710828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1141.5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拉普兰塔理工大学
Inventor: P·阿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88 , B01J2219/0813 , B01J2219/0833 , B01J2219/0835 , B01J2219/0849 , B01J2219/0877 ,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2F1/4608 , C02F1/4672 , C02F2201/46175 , C02F2305/023 , H01T19/00
Abstract: 一种用于溶液处理的脉冲电晕放电反应器(5)包括彼此堆叠以使得在相继反应器板(7)之间存在距离(D)的多个反应器板(7)。所述反应器板(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9)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9)包括用于溶液流动的至少一个流开口(16)并被配置成被连接至被布置成提供重复电力脉冲的电压脉冲发生器(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0)被布置成接地。所述反应器板(7)被彼此堆叠以使得相继反应器板(7)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9)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0)彼此相对。还提供了用于溶液处理的脉冲电晕放电系统(1)和用于用脉冲电晕放电来进行溶液处理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80056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16606.0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北京天择昌宁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的基础单元构件,其包括介质阻挡放电板和分别设置于其正、反两面的冷却板,其中,所述介质阻挡放电板包括板本体,其设有氧气入口和臭氧出口,所述板本体的正、反两面还各设有一弹性体,且弹性体的外表面各设有一复合电极;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板本体,其包括分别设置于其两端的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以及内部的热交换通道,所述冷却板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板的表面的地电极以及设于地电极表面的垫片,且所述垫片在所述复合电极和地电极之间形成电离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括至少一组所述基础单元构件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模块,以及由至少一组该板式臭氧发生器模块构成的大型板式臭氧发生器机组。
-
公开(公告)号:CN10531460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909944.5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MKS仪器有限公司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24 , C01B2201/32 , C01B2201/34 , C01B2201/64 , C01B2201/74 , Y10T29/49124 , Y10T29/49155
Abstract: 臭氧发生器单元,包括在缺乏粘合剂的情况下保持该单元的各种层之间接触的两个导热板。该单元在单元的放电区域中缺乏包含铝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163401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200497.1
申请日:2014-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岛中康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F3/06 , C01B13/11 , C01B2201/12 , H01T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器电极的配置的自由度高的放电元件。放电元件(10a)特征在于具备:层叠多个电介质层(16)而成的主体(12);设置在所述主体(12)的放电电极(18);隔着所述电介质层(16)而与所述放电电极(18)对置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2)的感应电极(20);和设置在与设有所述放电电极(18)的层以及设有所述感应电极(20)的层不同的层的加热器电极(22)。
-
公开(公告)号:CN10345930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180070004.1
申请日:2011-04-13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64 , C01B2201/66 , C01B2201/76 , C01B2201/9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谋求无氮添加臭氧产生器单元的小型化的无氮添加臭氧产生单元,该无氮添加臭氧产生器单元附带具有用于输出高纯度、高浓度的臭氧气体的多个机构的功能。而且,在本发明中,气体配管集成模块(30)具有多个内部配管路线(R30a~R30f),通过将上述多个内部配管路线与向放电面涂敷有用于生成臭氧的光催化剂物质的无氮添加臭氧产生器(1)、控制机构(MFC(3)、气体过滤器(51)及APC(4))、原料气体供给口(14)、臭氧气体输出口(15)连结起来,形成从原料气体供给口经由APC而到达无氮添加臭氧气体产生器的原料气体输入配管路线及从无氮添加臭氧产生器经由气体过滤器、MFC而到达臭氧气体输出口的臭氧气体输出配管路线实现一体化的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128964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680006165.3
申请日:2006-03-1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9/00 ,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24 , C01B2201/32 , C01B2201/34 , C01B2201/60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 C01B2201/90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无声放电式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包括电介体、夹着电介体而相对地配置的1组电极、向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压而使其放电的交流电源,向产生放电的放电空间供给气体而形成等离子体。电极的至少一个由形成在电介体上的导电性供电薄膜构成,在电介体破损而在电极之间产生了电弧放电的情况下,使产生了电弧放电的部分的供电薄膜消失或氧化,使得停止产生电弧放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