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滤波器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34540A

    公开(公告)日:2003-08-06

    申请号:CN03102959.0

    申请日:2003-01-21

    Abstract: 一种介质滤波器,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谐振器(16A,16B),各谐振器具有由7个开口端部形成的多层开口端部。在与主谐振电极体(18A,20A,22A,18B,20B,22B)不同的平面,四个开口端部形成开口端电极(40A,42A,44A,46A,40B,42B,44B,46B)。介质滤波器还包括各自在第一开口端电极(40A,40B)和第二开口端电极(42A,42B)之间形成的第一内层接地电极(48A,48B),各自在与第二层主谐振电极体(20A,20B)相同平面上形成的第二内层接地电极(50A,50B),和各自在第三开口端电极(44A,44B)和第四开口端电极(46A,46B)之间形成的第三内层接地电极(52A,52B)。

    天线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33105A

    公开(公告)日:2003-07-30

    申请号:CN02159802.9

    申请日:2002-12-27

    Abstract: 一种天线装置(10A),其包括天线单元(22)和滤波器(26),该天线单元具有形成在由多个层叠和烧结板状的介电层而构造成的介电衬底(12)上的天线图案(20),该滤波器具有在介电衬底(12)内形成的两个或多个谐振器(24A,24B)。天线单元(22)和滤波器(26)整体地形成。天线装置(10A)具有通孔(50),其从第二输入/输出电极(30)向天线图案(20)的电源部分(32)附近的位置延伸,并且在通孔(50)的端部形成电极(52),以用于在电极(52)和天线图案的电源部分之间形成电容(C5)。电容(C5)的值使得天线单元的天线图案与谐振器一起构造成一滤波器。

    层叠型介质谐振器及层叠型介质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374755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2106959.X

    申请日:2002-0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45 H01P7/084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抑制因谐振电极与内层接地电极重叠状态偏移而导致的特性变动,提高层叠型介质滤波器等的成品率并使之小型化。在位于谐振电极16与一侧的内层接地电极18之间的介质层内,谐振电极16的开路端部分与一侧的内层接地电极18之间的重叠部分22中有一部分被设为空间24;在位于谐振电极16与另一侧的内层接地电极20之间的介质层内,谐振电极16的开路端部分与另一侧的内层接地电极20之间的重叠部分26中有一部分被设为空间28;而且,在空间24与28内分别充填其介电常数高于所述介质层的介电常数的高介电常数材料30。

    滤波器
    25.
    发明公开
    滤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975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80031495.1

    申请日:2023-03-14

    Abstract: 滤波器(10),其具备:多个谐振器(11A~11E),其分别具备形成于电介质基板(14)内的通孔电极部(20A~20E)、和与第1屏蔽导体(12A)对置并且与通孔电极部的一端连接的电容器电极(19A、18B、19C、18D、19E);以及第1电容耦合构造(71AB),其包括第1电极图案(19A3)和第2电极图案(18B2),所述第1电极图案(19A3)在第1谐振器(11A)与第1电容器电极(19A)连接,所述第2电极图案(18B2)与在第2谐振器(11B)具备的第2电容器电极(18B)连接、并且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下与第1电极图案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谐振器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7903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780091064.9

    申请日:2017-09-27

    Inventor: 元山洋人

    Abstract: 谐振器具有:在电介质基板(14)内形成的通路电极部(20);以包围通路电极部(20)的方式形成于电介质基板(14)的多个屏蔽导体;以及在电介质基板(14)内连接于通路电极部(20)并且至少与屏蔽导体相向的条带线路(18),第1输入输出端子(22A)和第2输入输出端子(22B)连接于多个屏蔽导体之中的、连接了通路电极部(20)的短路端后的屏蔽导体。

    高频开关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57583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0980121106.4

    申请日:2009-06-02

    Inventor: 安藤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15 H01P1/2135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频开关(10A),其由与用于从传输端子(16)发送传输信号的第一λ/4信号传输路径(18a)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电路(22a)和与用于把接收信号发送到接收端子(20)的第二λ/4信号传输路径(18b)并联连接的第二开关电路(22b)形成。该高频开关(10A)还包括:定向耦合器(36),其把该第一λ/4信号传输路径(18a)作为组成元件并且检测该传输信号的反射波。该定向耦合器(36)包括:第一λ/4信号传输路径(18a);λ/4信号线(38),被设置成面对该第一信号传输路径(18a);反射波输出端子(40),连接到λ/4信号线(38)的一个末端;以及端接电阻器(42),连接到λ/4信号线(38)的另一个末端。

    无源部件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36904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80008603.9

    申请日:2008-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7/075 H03H7/1766 H03H2001/0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源部件。在第一无源部件(10A)中,在以下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并联谐振电路~第三并联谐振电路中的具有接近通频带的谐振频率的第二并联谐振电路(16B)。即,在电介质基板(20)中,在由第一屏蔽电极(22A)和第二屏蔽电极(22B)夹着的区域(Za)中的距离第一屏蔽电极(22A)最远的位置、且距离第二屏蔽电极(22B)最远的位置(在该例中,位于区域(Za)的层叠方向中央部分的第七电介质层(S7)的主面和第八电介质层(S8)的主面),形成有第二并联谐振电路(16B)。

    无源部件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65879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580040448.5

    申请日:2005-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5 H01P1/20345

    Abstract: 一种电介质衬底(12),包括形成于该电介质衬底(12)内的滤波器单元(20)、不平衡/平衡转换单元(22)和将所述滤波器单元(20)电连接至所述不平衡/平衡转换单元(22)的连接单元(24)。第一谐振器(26)具有形成于第四电介质层(S4)的主表面上的电极(36)和穿透第一到第三电介质层(S1到S3)并将所述电极(36)连接至地电极(18)的通孔(38)。第二谐振器(28)具有形成于第四电介质层(S4)的主表面上的电极(42)和穿透第一到第三电介质层(S1到S3)并将所述电极(42)连接至地电极(18)的通孔(4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