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8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15654.7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10 , G06F30/23 , G16C60/00 , G21C17/00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燃料辐照考验物理热工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核反应堆物理与热工领域,方法包括:根据实测热功率确定金属燃料的燃耗深度信息,将燃耗深度信息输入至预先配置的结构肿胀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到金属燃料在轴向、径向上的体积肿胀率,根据体积肿胀率更新金属燃料的结构尺寸,根据更新后的结构尺寸更新金属燃料的热导率;根据燃耗深度信息、金属燃料更新后的结构尺寸以及基于确定论方法的燃耗管理计算模型计算所得的燃耗分布情况,重新拟合出金属燃料在对应辐照时间下的燃耗分布曲线,根据燃耗分布曲线进行释热计算,得到金属燃料的释热分布信息;将金属燃料的释热分布信息,金属燃料更新后的结构尺寸和热导率输入子通道分析模型中进行热工分析,得到金属燃料的关键热工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4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51706.1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内材料辐照应力腐蚀裂纹扩展在线测量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开设有试验段;试验单元,所述试验单元设置于所述试验段内部,所述试验单元内设置有试样;力载荷调节单元,所述力载荷调节单元与所述试验单元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试样进行拉伸;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反应堆压力容器、试验单元、力载荷调节单元和测量控制单元的设置,试样安装在实验单元内,测量控制单元通过对力载荷调节单元进行控制,形成力载荷作用于试样上,实现堆内应力加载。通过在试样上连接多个测量件,实时监测试样中裂纹扩展所产生的电势变化,实现裂纹扩展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1472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00228.5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特性验证试验工装,包括第一阶段试验工装和第二阶段试验工装;第一阶段试验工装包括栅格板组件、底部筒体、锥管、下接头、筒体、上接头、进水圆筒和进水变径筒,进水圆筒和进水变径筒焊接,筒体上端焊接上接头,下端与下接头栓接,进水圆筒与筒体通过法兰连接,筒体通过法兰与栅格板组件连接,栅格板组件通过法兰与底部筒体连接,底部筒体与锥管焊接;第二阶段试验工装包括上部筒体、锥段、中部筒体、下部筒体、栅格板组件、底部筒体和锥管,上部筒体与锥段焊接,锥段与中部筒体焊接,在上部筒体侧面垂直焊接有入口管;下部筒体分别与中部筒体和栅格板组件通过法兰连接。本试验工装体积小、密封性能更优、适应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1326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09111.3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燃料棒束的功率瞬态辐照装置,涉及堆辐照技术领域,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下端敞口,外管内腔轴向带有氦气出口管;螺旋管氦屏,所述螺旋管氦屏同轴绕于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螺旋管氦屏上端进口和氦气进口管连通,所述螺旋管氦屏下端出口和所述氦气出口管下端连通,所述氦气出口管上端和外部设备连通;所述氦气出口管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为用于供冷却水通过的中间流道,所述中间流道内环向且等间距均布有若干棒状燃料元件。采用本方案,可使得多根燃料棒同时实现大幅度的功率跃增,并极大的减小了不同位置燃料棒的功率差异,试验过程中不同燃料棒的试验参数基本一致,从而用多根棒状燃料元件同时开展功率瞬态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826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36050.7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2B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抗辐照光纤光栅制备系统及方法,包括:所述飞秒激光调节模块用于调节产生需要的飞秒激光光束,并在光纤基材的光纤纤芯一侧位置处形成聚焦光斑;所述运动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工作箱内的三维电动平移台;所述三维电动平移台用于固定光纤基材;所述辅助气体调节模块用于向所述工作箱内充入至少两种不同折射率的气体,并调节所述工作箱内混合气体的折射率;所述温控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工作箱内温度;所述光谱测试模块用于测试光栅刻制质量。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飞秒激光参数、光纤基材运动参数与制备环境参数,能够实现光栅的精确制备,同时在光栅制备过程中实现光栅的高温退火,提高光栅的耐高温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996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28500.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碘‑131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干馏炉、二氧化碲捕集器、吸收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干馏炉包括加热炉体、炉管、炉盖、进气管路、出气管路、料舟,所述炉管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的中部,所述炉盖盖合所述加热炉体并对所述炉管开口形成密封,所述进气管路进入所述加热炉体并与炉管连通,所述出气管路的一端与炉管连通、另一端穿出所述加热炉体,所述料舟活动置于所述炉管内,所述干馏炉的出气管路连通所述二氧化碲捕集器。本发明在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开启炉盖将料舟放入炉管内的一次操作,不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多次打开,本发明的干馏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密封良好,避免了多次打开导致的放射性气体泄露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505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46103.3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屏蔽箱体内放射性靶管的环切解体装置和方法,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靶管安装工位,靶管安装工位一侧安装有主动滚轴,另一侧安装有两个并排设置的从动滚轴,主动滚轴与两个从动滚轴之间排列呈三角形用于夹紧靶管;主动滚轴的上方同轴设置有无齿刀具,所述从动滚轴的上方同轴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无齿刀具与两个支撑轮排列呈三角形用于压紧靶管待切割部位,所述无齿刀具在挤压转动靶管的过程中实现靶管环切。本发明采用挤压方式使得靶管被挤压处产生形变而断裂,解体过程不产生碎屑,不会污染靶管内样品;采用一个主动滚轴与两个从动滚轴形成的三角稳定结构固定靶管,结构简单稳定,能够避免脱靶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17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192897.9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沸腾、强腐蚀性溶液环境下电化学腐蚀试验装置及其应用,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容器,试验容器上设置试样支持体接口、参比电极接口、辅助电极接口、蒸汽循环减压器接口,试样支持体接口、参比电极接口、辅助电极接口、蒸汽循环减压器接口分别安装有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参比电极支持体、辅助电极和蒸汽循环减压器;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和参比电极支持体均设置了冷却单元,对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的导线进行了隔热处理。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温、强腐蚀介质环境下因密封件破坏导致电化学信号短路的问题,通过双冷凝回路串联设计,有效解决了装置内压力过大和参比电极冷却问题,并结合磨口接口设计、蒸汽循环减压器,实现了测量装置密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98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48036.X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属于强辐射高温环境中温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核反应堆的耐辐照高温热电偶。包括高温段壳体、耐高温偶丝、高温段绝缘层和高温段过渡头A等,所述的高温段壳体连接到高温段过渡头A,高温段过渡头A上端依次连接高温连接段壳体和高温段过渡头B,所述的高温段过渡头B小端与包壳管连接,包壳管另一端依次连接低温段过渡头和密封段包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来完成在高温强辐射环境中实现温度参数的采集,尤其是实现高于1000℃的环境中温度的测量;同时要满足中子场中特殊的环境以及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温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6283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0044.3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研究堆的升降式辐照装置及辐照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辐照罐;辐照罐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之间设有样品层,样品层包括若干夹块,若干夹块沿内筒轴向依次设置,夹块套设于内筒外壁,夹块和内筒外壁之间留有气隙;每个所述夹块内均设有实验样品;还包括和气隙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辐照装置上连接有升降控制系统;实验样品和外筒内壁之间还设有电加热装置。本方案用于减少在低温水冷研究堆中的材料辐照试验段的不同层之间的样品温差;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和方法,减弱孔道内轴向释热率的波动对试验段温度的影响,降低试验段的温差,从而保证试验段的所有样品均能同时满足温度控制范围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