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695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97312.3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核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双核金属铱配合物,通过分别将第一配体、第二配体、三氯化铱混合,得到预混体,再将预混体加入到协助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处理后,再加入六氟化磷铵,室温下再搅拌并蒸发,并蒸发完后,减压浓缩,得到浓缩物,向浓缩物内加入乙醚,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过滤后,得到双核金属铱配合物;所制备的双核金属铱配合物,不仅具有抗肿瘤活性构效作用,对于研究高效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增殖的药物,能够诱导癌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
-
公开(公告)号:CN117466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97313.8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子型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离子型金属铱配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2~20份1‑苯基吡唑、8~12份配体、10~20份辅助体、3~5份第一溶剂及25~35份第二溶剂;本发明通过分别准确称取1‑苯基吡唑、配体、辅助体、第一溶剂及第二溶剂,然后将1‑苯基吡唑置于第一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沉淀、过滤,所得固体进行干燥后,得到预成物,再将预成物、配体和辅助体置于第二溶剂中回流,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浓缩提纯后,得到离子型金属铱配合物;所制备的离子型金属铱配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还可有效使电化学池的电致发光性能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22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667751.3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C01G31/00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层钒酸盐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插层钒酸盐复合纳米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与分子插层钒基前驱体搅拌混合均匀,通过自牺牲模板策略简单一锅煮水热方法和固态自支持热解技术得到所述插层钒酸盐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易规模化制备。本发明所得的插层钒酸盐复合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电池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12054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0131099.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纳米晶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1.对纤维素纳米晶进行醛基化改性、羧基化改性或氨基化改性;S2.将改性后的纤维素纳米晶配置成分散液,利用自交联或者添加交联剂的方式化学交联合成纤维素纳米晶水凝胶;S3.将所获得的水凝胶经冷冻干燥或者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气凝胶。本发明的纤维素纳米晶水/气凝胶,合成简单、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廉价易得、可循环再生、绿色环保;且凝胶结构稳定可控、机械性能良好,具有分级结构且结构可控,在催化吸附、传感、能量存储转换、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化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2176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070703.8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生物质基碳水化合物与铋基活性物质前驱体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自组装形成水凝胶,冷冻干燥得到气凝胶,将所得气凝胶进行煅烧得到所述纳米铋复合材料。所得纳米铋复合材料应用在镁电极负极材料制备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6753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816485.1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聚苯胺作为氮掺杂碳包覆铌酸锡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电池负极中的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制备方法为:将苯胺加入盐酸中混匀,加入铌酸锡纳米片并超声,将所得混合物加入过硫酸铵搅拌混合反应,固液分离取固相,并进行煅烧得到所述氮掺杂碳包覆SnNb2O6纳米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氮掺杂碳包覆SnNb2O6纳米材料应用于锂电池的负极中。本发明步骤简单、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7261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39646.4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节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素基辐射调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纤维素材料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对纤维素材料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功能化改性纤维材料素分散液;将功能化改性纤维素材料分散液进行化学交联获得纤维素基凝胶;将相变材料封装在纤维素基凝胶中,干燥后得到所述纤维素基辐射调温材料。本发明以可再生的纤维素为基础制备辐射调温材料,在相变材料优异的储释热能力和纤维素基体辐射制冷特性的协同作用下,可实现优异的辐射调温效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环保无毒,在建筑节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526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8495.6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H01M10/054 , H01M10/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二次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电解液为包含以下组分的复合体系:至少一种镁盐、溶剂和添加剂;每种所述镁盐溶解于溶剂后的浓度分别独立地为0.05~1.5mol/L,优选为0.3~1.0mol/L;所述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浓度为0.01~2.0mol/L,优选为0.2~0.6mol/L。本发明的电解液具有高镁离子电导率、与电极兼容性好和不易形成镁枝晶等多重效果,可有效提高镁二次电池循环寿命。其中,单核镁阳离子化盐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可逆沉积溶解镁性能优异和非亲核性质的特点,具有在镁金属负极表面原位形成导镁合金界面效果;所述电解液的添加剂具有在镁金属负极表面原位调控导镁界面效果;在电解液配置过程中溶剂或添加剂会与单核镁阳离子化盐配位形成二价阳离子活性种,最终溶解于溶剂中形成镁电解液。本发明通过镁电解液的组合设计,使得制得的电解液发挥多功能的效果,从导镁性能和镁高效可逆沉积两个方面极大提升镁二次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735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18864.7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H01M4/1395 , D04H1/728 , D04H1/43 , D04H1/4309 , D04H1/4291 , D04H1/4318 , D04H1/4326 , D04H1/4382 , D01D5/00 , D01F9/22 , D01F9/21 , D01F1/09 , H01M4/134 , H01M4/62 , H01M4/38 , B82Y40/00 , B82Y30/00 , H01M10/054 ,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合物、铋盐和锡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采用所述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纳米纤维膜;所述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苯乙烯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S2.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后得到所述柔性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柔性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柔性,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导电剂以及金属集流体,且无需经过研磨、涂布等工艺步骤,减少了成本,缩短了实验周期,具有规模化、产业化的前景,且直接组装的镁二次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储能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97314.2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涉及气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基体表面上的经退火处理后的元素共掺的GaN薄膜和铟纳米线,所述元素共掺的GaN薄膜与所述铟纳米线重叠设置形成异质结,所述元素共掺的GaN薄膜与所述铟纳米线非重叠的端部均设置有导电金属薄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基体表面溅射元素共掺的GaN薄膜,进行退火后再溅射置换金属薄膜,再在乙酰丙酮铟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再溅射导电金属薄膜,得到气体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气体传感器在H2检测或NO2检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及对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同时降低气体检测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