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发泡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545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018632.3

    申请日:2019-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发泡性能的测试系统,包括泡沫沥青盛放装置、发泡图像采集系统以及发泡图像分析系统。泡沫沥青盛放装置为耐高温保温透明玻璃钢材质桶体;发泡图像采集系统由两台高速工业相机、四个白色直流光源、数据传输线和电子计算机组成;发泡图像分析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及其内置的数字图像分析软件组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发泡性能的测试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既可以获取沥青泡沫的尺寸分布规律,又可以准确地测量膨胀率、半衰期等发泡性能评价指标。本发明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设备来源广,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普适性更强。

    一种基于Revit软件的桥梁施工监测可视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5949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326083.6

    申请日:2019-04-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evit软件的桥梁施工监测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信息查询模块,用于提供传感器测试数据和主梁节段标高实测数据的查询;监测数据显示模块,用于提供对桥梁施工监测数据的图表可视化;应力监测协同模块,用于提供直接在BIM模型中显示不同施工阶段和施工工况下传感器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的误差状态;线形监测协同模块,用于在不同施工阶段下生成与实际施工线形相一致的主梁BIM模型;监测数据导出模块,用于提供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桥梁施工监测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本发明结合BIM的三维数字可视化和参数化特性,能够有效增加施工可视度,从而降低桥梁施工监测数据的理解难度。

    一种空心板桥梁弯剪混合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437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26884.8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一种空心板桥梁弯剪混合加固方法,通过在空心板桥梁的空腔内设置纵向钢筋,向空腔内浇筑填充物,在空心板桥梁的底部自下而上钻孔植入一列以上抗剪钢筋,完成对空心板桥梁的弯剪混合加固。填充物通过抗剪钢筋及连接键与既有梁体连接成整体,纵向钢筋与填充物共同作用,实现对空心板桥梁的抗弯加固,抗剪钢筋与填充物共同作用,实现对空心板桥梁的抗剪加固,本方法能够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实现,结构简单易懂,施工效率高,不改变既有桥梁外观,空心板桥梁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同时得到提高且提高效果显著。

    一种采用栅格式竹板连接竹-UHPC的组合桥面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2166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011889.9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栅格式竹板连接竹-UHPC的组合桥面板结构,其结构由顶层UHPC(1)、底层竹材桥面板(2)和栅格式竹板(3)构成,其特征在于选择重组竹预制成槽型桥面板,置于下层,槽内现浇UHPC(1),作为组合桥面板的上层,制作栅格式竹板(3)置于顶层UHPC(1)和底层竹材桥面板(2)中部,栅格式竹板(3)作为连接件插入底层竹材桥面板(2)的预留槽内,填入环氧树脂填充物(4)。本发明通过栅格式竹板(3)连接组合桥面板的两种轻型材料,减轻整个组合桥面板的重量,提高组合结构界面的粘结强度,弥补竹材抗弯刚度不足,有利于组合桥面板的两种材料的协同工作,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良特性。

    一种独柱墩抗倾覆柔性加固结构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0509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16674.0

    申请日:2020-03-11

    Abstract: 一种独柱墩抗倾覆柔性加固结构,包括桥墩、箱梁、上部锚固块、下部锚固块、预应力筋索、端部锚具,下部锚固块和上部锚固块分别通过植筋或锚栓锚固设置于桥墩的侧面和箱梁的两侧翼缘,预应力筋索由箱梁的一侧的上部锚固块穿过孔道后,穿入下部锚固块并穿出,或呈U形调转方向由箱梁的另一侧的上部锚固块穿出并锚固,或两侧的预应力筋索呈X形交叉锚固于下部锚固块,箱梁、两侧的预应力筋索及桥墩形成内部自平衡受力体系。本发明有效利用预应力筋索,充分发挥预应力筋索抗拉强度高的优势,实现对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柔性加固,加固构件呈柔性、尺寸小,对现有结构影响少,钢材用量少,成本小,外观美观,施工可操作性强。

    一种新型自行车道钢桥面铺装层结构的铺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4405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15034.7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一种新型自行车道钢桥面铺装层结构的铺装方法,所述的自行车道铺装结构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钢桥面板、防腐粘结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及封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粘结层由环氧富锌底漆制备而成,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由水泥、硅灰、钢纤维、细骨料和高效减水剂组成,封闭层由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所述的钢桥面板上焊有栓钉。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自行车道钢桥面铺装层结构的铺装方法,拥有超高的强度、优良的防腐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成本,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钢板内灌填充料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与施工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997253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82255.1

    申请日:2019-05-07

    Abstract: 一种钢板内灌填充料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梁体的底面与侧面分别植入底部锚固筋和侧面锚固筋,侧面抗弯钢板、底面抗弯钢板、抗剪U形钢板通过底部锚固筋、侧面锚固筋分别外挂于桥梁梁体的侧部、底部及侧部与底部,其与桥梁梁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垂直距离不小于10mm空隙的腔室,腔室内注入填满填充料,侧面抗弯钢板、底面抗弯钢板、抗剪U形钢板通过底部锚固筋、侧面锚固筋及填充料与桥梁梁体共同组合为一体。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粘贴钢板与增大截面加固技术的缺陷,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满足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加固需求。

    一种具有光催化降解功能的轻质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26924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589178.9

    申请日:2015-09-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轻质集料多孔性能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制备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轻质沥青混合料,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负载的TiO2分散效果差、掺量低、光催化效率低、降解效果差、影响路用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先以钛酸丁酯做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再将轻质集料浸渍在溶胶中,采用真空吸附法使TiO2进入轻质集料空隙内,烘干煅烧后制得负载纳米TiO2的轻质集料;然后采用负载型轻集料取代部分普通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别确定各混合料的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测试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测试沥青混合料对汽车尾气降解实验效果,结合各项路用性能实验结果,确定轻集料最佳掺量,制备沥青混合料铺筑环保型沥青路面。

    一种肋约束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369983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644666.5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一种肋约束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由纵筋(1)、箍筋(2)、薄壁钢管(3)、核心混凝土(4)、钢肋(5)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纵筋(1)、箍筋(2)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骨架,核心混凝土(4)包裹钢筋骨架,并填充于薄壁钢管(3)的内部,薄壁钢管(3)的外径或边长与厚度之比大于等于200,薄壁钢管(3)的竖向间隔布置两条及两条以上钢肋(5),钢肋(5)沿薄壁钢管(3)的截面环向一周呈闭合连接,钢肋(5)与薄壁钢管(3)的外壁连接为一体,其布置间距不大于薄壁钢管(3)的外径或边长。本发明结构变堵为疏,减小可能直接承受竖向荷载的钢管面积,提高钢材的作用效率,本发明结构适用于各种桥梁、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

    一种竹材-钢夹心管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8382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435973.1

    申请日:2017-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00

    Abstract: 一种竹材‑钢夹心管,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竹复合芯管(1)、钢管(2)、竹复合外管(3)、外防护层(4),其中,竹复合芯管(1)与竹复合外管(3)均由纵向竹蔑条带(A)和横向竹蔑条带(B)通过树脂胶分层连续均匀缠绕粘贴于钢管(2)的内外表面形成,纵向竹蔑条带A和横向竹蔑条带B采用竹蔑搭接、缝合或编织在衬布上,每层厚度0.3~1.5mm,竹蔑条带的宽度为20~200mm,外防护层(4)直接涂覆固化在竹复合外管(3)的外表面。本发明克服了公知的钢管复合结构所存在的不足,延缓、推迟钢管的局部屈曲,提高了结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耐久性好,同时,成本低、绿色环保、资源可再生、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可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