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21703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609067.7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J15/08
Abstract: 适用于高寒地区湿式烟气净化工艺的混合式烟气再热系统,它涉及一种烟气再热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烟气再热装置存在由于原烟气温度较低,在保证较高脱硫效率要求下难以实现净化烟气有效增温的问题。技术要点:高温烟气经高温除尘器除尘后经引风机或直接送入均匀混合换热装置与净化烟气直接混合,将净化烟气加热。高温烟气自调节门处引出,进入气-气换热器,冷空气由空气风机送入换热器与高温烟气换热,得到的高温空气送入均匀混合换热装置,加热净化烟气。将高温烟气或空气直接与净化后烟气在均匀混合换热装置内完成换热,实现烟气温度的抬升和饱和含湿烟气中微小液滴的蒸发相变。
-
公开(公告)号:CN101874975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910311394.1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双碱式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及工艺,它涉及一种双碱式烟气脱硫装置及工艺。本发明解决了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运行费用高以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脱硫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种脱硫装置的雾化喷嘴设置在脱硫塔内,除尘设备内的固体颗粒物通过物料传动器传送回脱硫塔内;第一种脱硫工艺采用的是第一种脱硫装置,其脱硫过程是在脱硫塔内进行的;第二种脱硫装置的雾化喷嘴设置在排放烟气管道内,固体颗粒物沉淀在除尘设备内;第二种脱硫工艺采用的是第二种脱硫装置,其脱硫过程是在排放烟气管道内进行的。本发明实现了85-90%脱硫效率,氢氧化钠消耗量小于15%,运行费用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143276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710072522.2
申请日:2007-07-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伞骨型栈桥式气固、液固快速分离装置,它涉及一种气固、液固分离装置。针对现有气固、液固分离装置,存在分离效率低、压力损失大、负荷适应差、装置调节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外壳(1)、衬筒(2);外壳(1)上设有气体、液体出口(3)以及颗粒出口(4)和气固、液固入口(5);本发明还包括伞骨型栈桥式固相颗粒导流装置(6)、屏蔽环(7)、位置调节机构(8)、支撑架(10);衬筒(2)装在气固、液固入口(5)内,衬筒(2)通过位置调节机构(8)与外壳(1)连接,屏蔽环(7)固装在外壳(1)内,伞骨型栈桥式固相颗粒导流装置(6)套在屏蔽环(7)上并与支撑架(10)固接,支撑架(10)与外壳(10)的内壁固接。本发明具有分离时间短、分离效果好、压力损失小、负荷适应强、结构布置方便、可调节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984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1010300676.4
申请日:2010-0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烟气加热与水蒸汽吹扫复合的活性炭材料再生方法,它涉及一种活性炭材料的再生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活性炭材料热再生方法再生温度高、烧蚀严重、循环使用寿命短、硫资源回收利用工艺复杂及活性炭材料水洗再生方法再生效率低、水量消耗大、产酸浓度低的问题。具体过程为:采用引自锅炉尾部烟道的热烟气保温,用150℃~200℃的过热水蒸汽吹扫完成脱硫过程的活性炭材料,过热水蒸汽与活性炭材料的质量比为1~2∶5。本发明方法的加热、保温温度及吹扫的过热水蒸汽的温度较低,可使活性炭材料质量损失率降至5%以下,对活性炭材料的再生效率可达80%~90%,水量消耗小,产酸的质量浓度可达50%~80%。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958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1010032432.2
申请日:2010-0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J8/02
Abstract: 一种带有布气功能的卸料装置,它涉及一种卸料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卸料装置没有布气功能,在移动床反应器内加装轴向布气装置后导致固相反应物移动的流畅性,会堵塞移动床反应器的问题。所述布风腔体一圆面上开有均布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布风腔体沿径向设置在筒体的内腔中,布风腔体的外径尺寸与筒体内径相当,转轴依次穿过第一轴套、布风腔体和第二轴套,转轴分别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连接,布风腔体与转轴固接,转轴的一端沿轴向开有长盲孔,位于布风腔体内的转轴的两侧壁上均布开有多个第二通孔,且长盲孔通过多个第二通孔与布风腔体连通。本发明在移动床反应器内实现了无障碍卸料和均匀布风,反应后的物料可以顺畅排出反应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578482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780017391.6
申请日:2007-07-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D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D1/00 , F23D1/02 , F23D2201/10 , F23D2201/20
Abstract: 一种低氮氧化物旋流煤粉燃烧器,它涉及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针对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不能有效抑制燃料型氮氧化物生成的问题。本发明的二次风风箱(3)的中心处沿纵向设置有一次风道(1),一次风道(1)内固装有小直径端朝向一次风道(1)的出风口端的锥环形煤粉分离器(2),一次风道(1)的外端设有内、外二次风风道,内旋流器(4)装在内二次风风道(9)内,一次风道锥环形扩口(11)的小直径端与一次风道(1)的出风口端固接,内、外二次风道锥环形扩口的小直径端分别与内、外二次风风道的出风口端固接。本发明在一、二次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锥环形扩口,推迟了一、二次风的混合时间,延长了煤粉在还原性气氛中心回流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557308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710144890.3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壁面-中心复合供给二次风的流化床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燃烧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流化床燃烧装置的二次给风存在锅炉中央区域供风效果不理想、二次风穿透能力较弱、物料倒返入二次风输送管、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所述若干个下倾式二次风管(5)安装在流化床燃烧室(3)的壁面(2)上,所述逆流型二次风柱(4)布置在流化床燃烧室(3)内的中心区域,逆流型柱头(9)的侧壁上设有二次风喷口(11),二次风输送管(8)的上端穿过逆流型柱头(9)的下端面装在逆流型柱头(9)内并与逆流型柱头(9)固接。本发明补充了锅炉的炉膛中央区域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促进炉内气固两相的充分混合与反应,实现较高的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822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071882.0
申请日:2007-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C9/06
Abstract: 利用生物质直燃再燃与烟气再循环工艺脱硝的方法涉及到煤粉锅炉低NOx燃烧工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煤粉锅炉低NOx燃烧工艺中脱硝率低以及改造、维护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等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煤粉通过煤粉炉的燃烧器进入主燃区燃烧形成含有NOx的烟气;一次风与再循环尾部烟气的混合物将生物质颗粒喷入再燃还原区,使主燃区形成的NOx反应形成N2,同时生物质焦炭与NOx在再燃还原区发生异相还原反应形成N2;从再燃还原区上部喷入燃尽风,使未燃尽的可燃物燃尽。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生物质给料装置、煤粉锅炉以及其之间的连接和再循环引风机。本发明的方法易实现、投资小,适用于新建锅炉和改造在运锅炉,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55885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710071816.3
申请日:2007-0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3B7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中低氮氧化物燃烧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的方法。它为了解决应用煤粉再燃技术再燃区不易形成稳定的还原气氛,氮氧化物还原率较低,同时主燃区和再燃区易发生结渣和高温腐蚀的问题。用于燃煤锅炉中低氮氧化物燃烧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主燃区常规粒度煤粉以水平浓淡风技术燃烧;(二)细化煤粉作为再燃燃料以浓淡燃烧技术燃烧,再燃燃料燃烧形成还原气氛的再燃区,主燃区的烟气通过再燃区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被还原;(三)再燃区的上方喷入燃尽风,形成燃尽区,再燃区出口的未完全燃烧产物通过燃尽区时进一步燃尽。本发明可使普通燃煤锅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50%~65%,明显改善锅炉发生高温腐蚀和结渣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1315184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064748.2
申请日:2008-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墙式布置的水平浓淡直流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平浓淡直流燃烧装置。针对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布置,煤粉气流两侧补气条件不同,易发生偏斜而引发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炉膛(5)的四面水冷壁(6)上分别设置有浓、淡一次风喷口和二次风喷口(3)并组合构成一组燃烧器(7),二次风喷口(3)的中心线(31)和淡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21)在向火侧方向与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和α2,浓一次风喷口(1)的中心线(11)与淡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21)之间的夹角为α3,水冷壁(6)上或者炉膛(5)的每个棱角处设置有燃尽风喷口(4),燃尽风喷口(4)设置在燃烧器(7)的上方。本发明合理组织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同时防止煤粉气流偏斜,利于对锅炉的稳燃、低负荷及低NOx排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