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31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910301079.4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它涉及一种燃烧器。本发明以解决现有燃烧器由于煤粉浓缩器浓缩率低,不利于NOx的还原和燃烧的稳定性,燃烧器回流区的稳定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品种煤的燃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和煤粉浓缩装置;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在一起,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端依次设有中心风扩口、一次风扩口、内二次风扩口、中二次风扩口和外二次风扩口;煤粉浓缩装置包括煤粉浓缩器和均流环。本发明燃烧器的稳燃效果好,使用煤种范围广。本发明适用于锅炉。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29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21558.9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22
Abstract: 一种固体燃料加压氧‑水蒸气条件下的气化/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涉及一种气化/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缺少加压氧‑水蒸气燃烧方式性能评价的实验研究系统和方法。装置由惰性气体罐、氧气罐、高压恒流注水泵、给粉器、预热炉、加热带、预混罐、进样枪、一维炉、取样枪、气固分离器、耐高温背压阀、恒温箱、水汽分离器及烟气分析仪组成;方法:将固体燃料颗粒置于给粉器内,打开惰性气罐,将一维炉升温,打开惰性气罐及氧气罐,打开高压恒流注水泵,调节耐高温背压阀,打开给粉器进行热化学转化,同时气相检测。关闭注水泵、惰性气体罐及氧气罐,调节耐高温背压阀,关闭加热,残余颗粒样品及冷凝水检测,重复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73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00658.4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3/12 , C01B32/348 , C01B32/324 , C01B32/5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氨法捕碳的稻壳源功能炭制备及纳米SiO2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稻壳原料酸洗后进行热解炭化再进行分级溶硅得到“溶硅”生物炭和K2SiO3。S2、将“溶硅”生物炭与氨水‑乙醇交联捕碳,获得捕碳产物“NH4HCO3+生物炭共沉淀”,固液分离后二次水溶实现生物炭再生。S3、K2SiO3溶液与NH4HCO3反应制备纳米白炭黑,获得KHCO3、NH3。S4、将KHCO3热解再生获得高纯CO2、K2CO3。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新型氨法捕碳的稻壳源功能炭制备及纳米SiO2合成方法,“溶硅”生物炭增效新型氨法捕碳,提高了CO2的吸收速率,有效的抑制氨气的逃逸,降低系统能耗,创新性地提出稻壳源纳孔炭“功能基元序构‑过程增效氨法捕碳‑纳米白炭黑合成‑高纯CO2分离制备”的多联产技术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07879115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1107383.2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鼓泡式加压微量给粉装置,包括储粉组件、丝杠组件、传动组件、振动组件、气路组件,储料器顶部侧方和底部中心处设有进气口,两个进气气路与两处进气口通过焊接连接,上部气路和下部气路分别设有针阀和球阀,两路气路通过三通连接,储料器上端设有可调节密封口,密封口内部为双层O型圈结构,给粉管垂直穿过储料器密封口,通过连接板与丝杠装置相连接,丝杠装置与储粉器水平布置,调节给粉管的上下移动;丝杠装置通过联轴器与传动电机连接。本发明适用于粉末状和颗粒状固体的给粉,解决了现有给粉下限高、给粉不均匀、无法加压给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3160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301071.8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外浓内淡的旋流燃烧器,它涉及一种燃烧器,本发明以解决现有燃烧器由于煤粉浓缩器浓缩率低,不利于NOx的还原和燃烧的稳定性,燃烧器回流区的稳定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品种煤的燃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煤粉浓缩器和扰流器;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在一起,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端依次设有一次风扩口、内二次风扩口、中二次风扩口和外二次风扩口;一次风风管内设置有煤粉浓缩器和均流环。本发明使氮氧化物减少,燃烧器的着火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燃烧器的稳燃效果。本发明适用于锅炉。
-
公开(公告)号:CN10659471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81582.3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 F23B90/06 , F23L7/005 , F23L15/00
Abstract: 一种防结渣的生物质梯级转化燃烧装置,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链条炉燃烧秸秆时容易结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由链条炉、水蒸气发生器、鼓风机、高温引风机、空气预热器组成;前拱下方的前墙上设有二次风喷口,前拱上设置燃尽风喷口;循环烟气室通过高温引风机与链条炉尾部烟道口连通;弱一次风室通过空气预热器与鼓风机连通;水蒸气‑循环烟气室与水蒸气发生器和高温引风机分别连通;强一次风室通过空气预热器与鼓风机连通;二次风喷口与鼓风机连通;燃尽风喷口与鼓风机连通。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燃用生物质的链条炉排结渣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94296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420729.5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煤粉旋风气流床气化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气化炉及气化方法,以解决传统气化炉喷嘴容易过烧,干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短,煤粉气化后形成的液态渣不会停留在壁面上的问题。装置:顶部喷嘴设置在炉顶上,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腔体为水蒸汽喷嘴,四个氧化剂喷嘴沿圆柱形气化室的上端外壁均布设置。方法:一、圆柱形气化室内压力为3Mpa、运行温度为1500℃;二、干煤粉由N2或CO2携带以直流或旋流方式经煤粉喷嘴送入炉膛内,水蒸汽由水蒸汽喷嘴送入炉膛内;三、四个氧化剂喷嘴同时将氧气送入炉膛内,在圆柱形气化室内壁形成一层熔渣膜,熔渣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气化还原反应,产生合成气,从而实现了煤粉旋风气化。本发明用于洁净煤气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94296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20729.5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煤粉旋风气流床气化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气化炉及气化方法,以解决传统气化炉喷嘴容易过烧,干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短,煤粉气化后形成的液态渣不会停留在壁面上的问题。装置:顶部喷嘴设置在炉顶上,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腔体为水蒸汽喷嘴,四个氧化剂喷嘴沿圆柱形气化室的上端外壁均布设置。方法:一、圆柱形气化室内压力为3Mpa、运行温度为1500℃;二、干煤粉由N2或CO2携带以直流或旋流方式经煤粉喷嘴送入炉膛内,水蒸汽由水蒸汽喷嘴送入炉膛内;三、四个氧化剂喷嘴同时将氧气送入炉膛内,在圆柱形气化室内壁形成一层熔渣膜,熔渣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气化还原反应,产生合成气,从而实现了煤粉旋风气化。本发明用于洁净煤气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791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13117.9
申请日:2012-06-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层燃飞灰半焦活化并用于炉内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装置及工艺,它涉及一种锅炉还原氮氧化物的装置及工艺。该装置及工艺为解决目前层燃锅炉NOx排放量大,缺少经济高效NOx控制技术的问题。装置方案:层燃锅炉与选择性气固分离器连通,选择性气固分离器的半焦出口端与半焦仓的半焦进口端连通,半焦仓的半焦出口端与增湿活化器的半焦进口端连通,热空气管和/或热烟气管通过风机与增湿活化器的热空气和/或热烟气进口端连通;方法方案:层燃锅炉的燃煤烟气进入到选择性气固分离器中进行气固分离;半焦与水蒸汽在增湿活化器中进行增湿活化反应。本发明用于实现层燃锅炉低NOx排放,实现与燃烧过程协同的NOx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315184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064748.2
申请日:2008-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墙式布置的水平浓淡直流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平浓淡直流燃烧装置。针对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布置,煤粉气流两侧补气条件不同,易发生偏斜而引发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炉膛(5)的四面水冷壁(6)上分别设置有浓、淡一次风喷口和二次风喷口(3)并组合构成一组燃烧器(7),二次风喷口(3)的中心线(31)和淡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21)在向火侧方向与其所在的水冷壁(6)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1和α2,浓一次风喷口(1)的中心线(11)与淡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21)之间的夹角为α3,水冷壁(6)上或者炉膛(5)的每个棱角处设置有燃尽风喷口(4),燃尽风喷口(4)设置在燃烧器(7)的上方。本发明合理组织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同时防止煤粉气流偏斜,利于对锅炉的稳燃、低负荷及低NOx排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