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管及X射线源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69259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580041211.9

    申请日:2005-12-09

    Inventor: 稻鹤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5/08 H01J35/16 H05G1/06

    Abstract: 在X射线源(1)和X射线管(4)中,形成从真空管(20)的一端侧观看,遮挡靶支承体(18)与另一端侧开口部(34)的固定部分(W)的遮挡部(42)。由此,可以抑制真空管(20)的一端侧和固定部分(W)之间的放电发生。另外,由于真空管(20)的另一端形成为狭窄部(37),该真空管(20)的另一端侧开口部(34)固定在靶支承体(18)上,因此,与在该真空管中形成有内筒部的以往技术的X射线管相比,可以使真空管(20)和遮挡部(42)的形状简化。利用上述简单的构造,在X射线的产生动作时,可以提高在真空管(20)内的电场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在真空管(20)内的放电发生。

    X射线管及包含其的X射线源

    公开(公告)号:CN101283433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680037356.6

    申请日:2006-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5/16 H01J35/08 H01J35/14 H01J2235/086

    Abstract: 本发明的X射线管,通过使来自电子枪的电子射入至配置于阳极收容部(5)内的阳极的X射线靶,而产生X射线,并由X射线射出窗取出所产生的X射线。阳极具有直线状本体部(12)和由本体部的前端在该本体部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27)。在突出部(27)上形成有与由电子枪射出的电子冲突的倾斜面(27a),和在夹着倾斜面的状态下平行配置的一对侧面(27b)。突出部的该一对侧面间的距离在与该距离相同的方向上比本体部的宽度小。根据该构成,可使电子向靶的入射形状接近圆形,并使X射线的发生形状接近圆形。因此可得到清晰的放大透视图像,由于不需要罩,可以缩短FOD,从而提高放大透视图像的放大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