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440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08964.1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轮式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器人切换式预测控制轨迹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轮式机器人的误差状态方程及搭建机理预测模型;步骤S2:建立及训练离线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步骤S3:训练在线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步骤S4:建立预测模型切换器;步骤S5:建立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构建优化描述问题,并对优化描述问题进行求解,获得最优解。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测模型因车身参数导致的预测误差,提升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精度效果;相比于普通的离线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精度,并且可基于预测误差进行预测模型的切换,相比于纯机理的预测模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96201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711398784.8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H01L21/28 , H01L2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码大脑活动的针状高密度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密度电极阵列制备技术领域,首先通过Cadence软件设计需要的电极连线和电极记录位点,采用标准的0.18μm CMOS流片工艺,制备出有高密度电极阵列的硅基片,然后利用碳化硅粉末将基片进行减薄,然后用抛光液对基片进行抛光处理提高基片表面质量,最后通过程序控制扫描振镜的方式来控制飞秒激光的运动轨迹,在基片上图案化切割出具有生物安全性、稳定性并且边缘光滑的针状高密度电极阵列,便于在植入脑内过程中不损伤神经纤维,实现对神经元活动信号高精度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452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0074781.2
申请日:2017-0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17/00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用隔热保温注热管,是由数个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数个井内注热管和保温三通组成,数个地面注热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保温三通两端,井口注热管固定设置在保温三通下端,井内注热管螺纹连接在井口注热管下端;工作时,被加热至某一温度的气体或液体沿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和井内注热管依次输送到油页岩或油砂层位,通过高温气体或液体携带的热量加热油页岩层或油砂层进行原位裂解开采页岩油气。本发明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减少了热量损失,节省能源,减少焊点所受的应力和位移,延长地面注热管的使用寿命,各注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减少了接头的使用,减少了所需成本,维修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45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74781.2
申请日:2017-0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17/00 , E21B43/29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7/00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用隔热保温注热管,是由数个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数个井内注热管和保温三通组成,数个地面注热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保温三通两端,井口注热管固定设置在保温三通下端,井内注热管螺纹连接在井口注热管下端;工作时,被加热至某一温度的气体或液体沿地面注热管、井口注热管和井内注热管依次输送到油页岩或油砂层位,通过高温气体或液体携带的热量加热油页岩层或油砂层进行原位裂解开采页岩油气。本发明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减少了热量损失,节省能源,减少焊点所受的应力和位移,延长地面注热管的使用寿命,各注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减少了接头的使用,减少了所需成本,维修维护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9470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10348795.0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B1/00 , B23B25/00 , B23Q15/007 , B23Q1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共振三维椭圆金刚石振动切削方法及装置,属于切削方法及装置。由四个平行放置的压电叠堆按照通过输入信号进行驱动,其中输入信号的相位角两两不同。压电叠堆推动刀座铰链基体上的推动面使各铰链产生微位移,从而获得可以调整的金刚石刀尖三维椭圆运动轨迹,该轨迹可以通过压电叠堆驱动信号的频率、振幅、相位差以及压电叠堆安装位置主动进行调整。本发明能满足金刚石切削各种难加工材料及不同面型的需求,获得最佳的切削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83881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466593.1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Q1/6893 , C12N15/11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五毛滴虫LFD‑RPA的可视化核酸检测试剂盒,根据人五毛滴虫SPO11‑1基因序列设计出可快速有效检测出人五毛滴虫的引物及探针组合,并通过建立RPA扩增技术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法,用于临床上人五毛滴虫的特异、敏感和快速检测,为样品中人五毛滴虫的快速可视化现场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尤其适用于实验设备较为落后的基层检测实验室和疫情突发现场。本发明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对人五毛滴虫基因组DNA检出限为5拷贝数/ul,操作简单且快捷,无需特殊仪器,反应温度与温室接近,可肉眼观察结果,有利于实现实验室及现场人五毛滴虫的快速检测与监测,在粪便污染防控预警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61434.9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Q1/6893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PA体系检测泰泽隐孢子虫的试剂盒与方法,将RPA技术应用于泰泽隐孢子虫的检测,建立了RPA快速检测体系;扩增过程只需要30 min,该时间低于常规PCR的2h节约时间;反应温度范围宽,在恒温35℃即可完成实验,该温度远远低于常规PCR的60℃‑95℃;对操作人员专业要求低,适用于基层兽医诊断,也能够用于泰泽隐孢子虫的科学研究;泰泽隐孢子虫的RPA引物能够在37℃,扩增30min条件下检出10个卵囊。
-
公开(公告)号:CN1193347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25987.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驱动高应变率微纳米冲击压痕测试方法,属于精密测试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弹性体表面激光冲击位置,并在相应位置铺设吸收层;(2)在吸收层表面铺设透明约束层,构建由压头、弹性体、吸收层以及约束层组成的冲击部件;(3)调整冲击部件位置使其位于激光焦点平面,同时确保激光光斑、压头与样品待冲击区域同轴;(4)调整样品位置,使样品与压头尖端的距离为0~1mm;(5)调整激光器及高速相机参数,同步启动激光器及高速相机,进行激光驱动高应变率微纳米冲击压痕测试,同时实时拍摄压头压入和弹出过程并测量速度特性。本发明通过综合激光冲击和弹性变形机理实现,为微观尺度下的测试,具有较高应变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127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1020116.2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1391
Abstract: 一种大尺寸阳离子嵌入的层状二氧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它属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层状二氧化锰层间修饰方法不能大范围扩大δ‑MnO2层间距的问题。方法:一、制备二氧化锰纳米片分散液;二、制备盐溶液;三、嵌入;制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将大尺寸阳离子嵌入的层状二氧化锰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得到匀浆,将匀浆涂覆于集流体或将干燥后的匀浆压结在集流体上,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本发明用于大尺寸阳离子嵌入的层状二氧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
-
公开(公告)号:CN118758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20856.5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44 , G01N3/40 , G01N3/42 , G01N3/02 , G01N23/20 , G01N23/00 , G01N23/04 , G01N23/207 , G01N23/20008 , G01N23/20033 , G01N23/223 , G01N23/22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X射线光源结合的原位超高温压痕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仪器科学与精密测试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压痕测试模块、热辐射屏蔽模块、超高温模块和三轴定位模块。超高温模块基于石墨发热体的焦耳热效应,可实现室温至1600℃的超高温加载,包括压头加热单元和样品加热单元,分别以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对压头和样品进行同步加热,以减小温差所引起的热漂移。调节X射线光源使其垂直于压痕加载方向透过石英观察窗和样品到达探测器,即可实现在X射线成像下的原位超高温压痕测试。本发明可用于开展材料在超高温环境下“表层变形‑内部缺陷‑力学性能”等多参量的动态监测与同步表征,揭示超高温环境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与损伤机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