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8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4246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03817884.2

    申请日:2003-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使加热用的高温气体在多个管道内流通的带壳体的热交换器,其中,在顺利吸收热应力的同时,为了提供被加热流体或加热流体在各管道外面均匀地流通,而把多个扁平管道的两端接合在圆板状的一对管道板上的同时,残留出扁平管道群的两端部,在其外周覆盖剖面方形的内筒,在该内筒的两端配置一对挡板。把一对挡板安装在具有能热膨胀的波形曲折部的圆筒状外筒上,在一对挡板与各管道板间设置被加热流体或加热流体的出入口。

    建筑机械用冷却装置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9579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83439.X

    申请日:2002-11-05

    Inventor: 小山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43 F28F9/002

    Abstract: 一种可以简便地对散热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等各冷却装置进行清扫和检修的建筑机械用冷却装置,具有设置在风扇(26)的上流侧同时并列安装在通风路径上的有开口部(1a)的机架(1)和设置在开口部(1a)处的散热器(11A)及油冷却器(12)或者散热器(11)、油冷却器(12)及后冷却器(13),散热器(11A)和油冷却器(12)中或者散热器(11)、油冷却器(12)及后冷却器(13)中至少有一个可以拆卸。

    换热器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48638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580032906.0

    申请日:2005-09-27

    Inventor: 中村洋一

    Abstract: 在一种换热器中,零件数量少,装配容易,各零件的结合部分较少,铜焊的可靠性提高,条形金属板被来回弯曲地扇形折叠以构成芯主体(5),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形成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每个第一流道(3)的两端被一对梳状构件(6)的梳齿(6b)挡住,翅片(7)设置在第二流道(4)内以构成芯(8)。在该换热器中,筒状机壳(9)与芯主体(5)的外周配合,该换热器的特征在于梳状构件(6)被形成为使得其齿基部(6c)与每个梳齿(6b)垂直,并且沿着齿基部(6c)以L形弯曲每个梳齿(6b)的根部(14),齿基部(6c)的平面与折起端边缘(2)接触,并且梳状构件(6)与芯主体(5)在它们的接触部分被固定地铜焊为一体。

    双管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42731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580011659.6

    申请日:2005-01-21

    Inventor: 游佐和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8 F02M26/32 F28D7/106 F28F1/022 F28F1/06

    Abstract: 一种双管式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易于制造,其整体可平滑弯曲以用作管道的一部分,并提供高耐压性,其中内管(1)具有与其轴线正交的截面,其中形成有多个在截面上呈类气囊形或类气球形、从中心沿径向凸出的膨胀部分(7a),这些膨胀部分(7a)的开口是闭合的,并且各个膨胀部分(7a)的顶端与外管(2)的内表面相接触。

    板层叠型热交换器
    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469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80052285.0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抑制板层叠型热交换器中各段间的流量不平衡倾向。在板(1、2)的层叠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第1流体(3)的入口(10),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第1流体(3)的出口(11),入口(10)与第1连通孔(7)连接,出口(11)与第2连通孔(8)连接,在此情况下形成从所述一端部的第2连通孔(8)到出口(11)的旁路。

    热交换器的集管板结构
    8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67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80038833.5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被区分为多个的芯的热交换器的集管板结构中使施加于该扁平管以及集管板的热应力以及应变降低的热交换器的集管板结构。在形成于集管板(1)的具有翻边(8)的各管插通孔(4、5、6)插通有扁平管(32),在该翻边(8)的顶部(8a)附近的内表面处接合扁平管(32),在虚设管插通孔(6)的长边部(3)形成有高度H1的翻边(8),在与虚设管插通孔(6)相邻的端部管插通孔(5)的长边部(3)形成有高度(H2)的翻边(8),端部管插通孔(5)的翻边(8)的高度(H2)形成为比所述虚设管插通孔(6)的翻边(8)的高度H1高。

    热交换器的箱结构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415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80062023.9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在具有宽度窄的集管板的热交换器的箱结构中,减小在集管板的长度方向的最外侧管产生的热应力。将位于集管板(4)的长度方向的至少端部的端部管插通孔(8)以外的各管插通孔(3)之间由沿着集管板(4)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变形防止用筋条(7)连结,并设为在端部管插通孔(8)没有连结变形防止用筋条(7)的形状。

    热交换器用箱以及具备该箱的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9028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227381.7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降低在具备通过挤出材或铸造成形的箱主体的热交换器的芯体(管)产生的热应力。本发明具备箱主体(1),该箱主体(1)具有底部(2)、以及从底部(2)的外周缘立起的侧面部(3),且以与该底部(2)相对的方式设置有开口部(4),底部(2)、侧面部(3)、以及底部(2)与侧面部(3)相连的角部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具有壁厚形成得比其他部分厚的厚壁部(2a)。并且,在箱主体(1)的厚壁部(2a)突出设置有传递箱内的内部流体(21)的热量的传热促进用的突起(5)。箱内的内部流体(21)的热量从突起5向厚壁部(2a)传热,由此能够减少与箱的板厚较薄的部分的温度差,因此能够降低在芯体(管)产生的热应力。

    热交换器及其组装方法
    8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3918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680060981.6

    申请日:2016-10-17

    Abstract: 对树脂制的箱主体(5)和集管板(1)进行定位,同时将密封件(7)保持于箱主体(5)与集管板(1)之间,来确保密封性。与此同时,将扁平管(3)的开口的长轴方向的宽度取得更宽,相对地缩窄箱主体(5)的宽度而提供紧凑的箱结构。在树脂制的箱主体(5)上使多个齿部(10)以固定间隔突出,在该齿部(10)间形成管端避让部(11),使扁平管(3)的开口(3b)的长轴方向的侧缘(3a)位于此处。并且,在齿部(10)、凸缘部(6)、集管板(1)的密封面(1a)以及周壁(8)之间形成密封件收容部(12),使齿部(10)的前端缘(10b)落座于凸部(4)的缘部(4a)。并且,将密封件(7)配置于密封件收容部(12)与密封面(1a)之间。

    层叠型散热器
    9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2489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680048097.0

    申请日:2016-09-14

    Abstract: 本发明在将板层叠而成的散热器中促进热交换。设置制冷剂的流通阻止机构(9),以使得在层叠方向上与被冷却体(8)充分分离的位置处的板(6)的散热片部(5)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大于与被冷却体(8)接近的各板(6)处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