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38698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316005.9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金属或合金线材制备装置及用该装置制备金属或合金线材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金属及合金线材制备工艺复杂,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装置:由金属液箱体、冲头、金属液流出孔、喷嘴、喷嘴控温件、冷却喷雾头和保温炉壁组成;所述金属液箱体由金属液腔壁和石墨底组成;所述冲头由竖直部和水平石墨部组成。方法:一、对金属液箱体进行加热保温;二、对喷嘴进行控温;三、熔化金属液;四、加压挤出;五、冷却凝固,得到金属或合金线材。本发明方法过程简单,效率高,能耗低。装置可通过调整金属液流出孔及喷嘴孔道的尺寸和形状制备各种直径尺寸的线材和具有特殊横截面的金属制品,通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67705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44857.6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回收的SiCp/Al复合材料制备团簇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团簇型(SiCp/Al)/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塑性韧性差和SiCp/Al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难度大的问题。方法:一、复合材料废料清洗、烘干和分筛;二、预制体冷压制备;三、模具预热和铝金属熔融;四、液态铝浸渗。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为团簇型复合材料,致密度高,拉强度以及塑性好,成本低,工艺难度低,易于实现材料的微观组织设计;本发明适用于回收SiCp/Al复合材料废料制备团簇型(SiCp/Al)/Al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760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50291.5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6/00 , C22C1/101 , C22C1/1036 , C22C2001/1073
Abstract: 一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及其低成本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会产生有害界面反应物、热导率低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由铝金属和带有镀膜层的金刚石粉组成,铝金属填充在带有镀膜层的金刚石粉的间隙中。制备:一、近净成型模具准备;二、金刚石粉的表面镀膜处理;三、气压浸渗准备;四、气压浸渗;五、脱模。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99.8%以上,制备方法节省了铝金属,提高了金刚石粉与铝金属的界面结合强度,解决了解决现有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制备金刚石/铝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675058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47667.6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9/062 , B32B15/016 , C22C1/1015 , C22C1/1036 , C22C21/00 , C22C32/0057 , C22C2001/1021 , C22C2001/1073
Abstract: 一种宽体积分数层状梯度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层状功能梯度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单一体积分数均质的铝基复合材料防弹效果差、防弹层状梯度铝基复合材料中着弹面板体积分数低以及简单叠层防护结构的界面结合强度低的问题。面板按体积分数由70%~90%碳化硼和10%~30%含铝材料制成;过渡中间层由多层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组成,由面板向背板每层碳化硼铝基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硼体积分数逐层梯度降低;方法:预制体粉体的制备;二、逐层铺陈,制备预制体;三、熔融铝液;四、采用压力浸渗工艺将熔炼的铝液压入预制体间隙中,保压,脱模,获得层状梯度B4C/Al复合材料。本发明用于制备装甲结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20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58591.0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16
Abstract: 一种定量评价金属材料冷热循环条件下尺寸变化速度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量评价金属材料冷热循环条件下尺寸变化速度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方法不能直观反映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测量精度低,可操作性差,且不能反映试样尺寸随环境变化的全过程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热膨胀仪测量试样在设定的温度幅度内冷热循环时尺寸变化,得到曲线,采用指数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当斜率绝对值达到10‑6时切点对应的循环次数即为条件稳定周期,条件稳定周期作为定量评价金属材料的尺寸稳定速度的指标。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精度高的特点。采用条件稳定周期可定量表征试样从开始发生尺寸变化到尺寸稳定所经历的时间,方便比较不同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0706316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57950.0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2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32
Abstract: 一种定量评价金属材料冷热循环条件下尺寸变化量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量评价金属材料冷热循环条件下尺寸变化量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方法不能直观反映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测量精度低,可操作性差,且不能反映试样尺寸随环境变化的全过程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双顶杆热膨胀仪测量圆柱形试样在设定的温度幅度内冷热循环时尺寸变化,得到测试试样的单位长度形变量‑循环次数曲线,采用指数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找到曲线上斜率绝对值为10‑6的点,其所对应的单位长度形变量即为条件变形极限。本发明测试时间短,精度高。本发明可定量表征试样在冷热循环条件下的最大尺寸变化,直观反应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也可对不同材料尺寸稳定性能进行比较。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42262.2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一种高比刚度复合导线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导线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导线密度高、比刚度和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对热挤压后的铍/铝复合材料棒材进行包套处理,在高温下采用多道次拉拔的方法,使铜元素扩散入芯部的铍/铝复合材料,形成冶金结合,实现了高界面结合强度,得到了低密度的铜包套铍/铝复合材料复合导线,同时通过铍/铝复合材料内芯的承载提高导线的刚度。本发明将铍/铝复合材料作为复合导线的内芯骨架,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导线的密度。本发明制备的高比刚度复合导线的比刚度超过27GPa/(g/cm3),电导率超过4×107S/m。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83694.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非均匀微‑纳米SiCp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度高、塑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微‑纳米碳化硅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非均匀微观结构,其中纳米碳化硅颗粒嵌入铝基体颗粒内部,阻碍位错运动,且对基体的变形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塑性;微米碳化硅颗粒分布在铝基体颗粒表面,阻碍位错运动和基体变形,提高材料的强度与刚度。在挤压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768MPa,弹性模量在109GPa以上,且延伸率保持在13.6%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83704.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基体合金化获得强界面结合的轻质高强韧铍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轻质高强韧铍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铍铝复合材料制备存在铍铝界面不易调控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受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基体合金成分设计,调控界面结合,获得强界面结合的轻质、高强韧铍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添加的Zn元素可以与铍粉表面的BeO层反应在Be‑Al界面处生成ZnxBe1‑xO界面强化相,破坏铍粉表面稳定的氧化层,有利于铝液的浸入,可以形成BeAl2O4实现连接铍‑铝界面,将界面结合方式从最初的铍‑铝直接结合型界面转变为强界面结合的反应型界面结合;V元素能够改善铍的脆性,进行提高材料的延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41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6304.9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增强体辅助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铝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分散效果差、基体强度与石墨烯强度不匹配的问题。本发明引入纳米颗粒,在球磨过程中破碎、减薄和分散石墨烯达到了远超常规毫米级球磨球的效果,辅助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并且通过将纳米增强体引入基体晶粒内部,在基体中发挥弥散强化作用,增强了基体的强度,基体强度与石墨烯强度匹配,在载荷传递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本发明实现了零维和二维、可变性和刚性增强体的配合,获得了协同增效的效果,并且制备工艺简便、参数可控、成本较低、性能优异,对比目前的石墨烯/铝制备工艺实现了突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