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体与波纹滚道形变量的计算方法及仿真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7744456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91592.3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动体与波纹滚道形变量的计算方法及仿真模型,其中S1:确定滚动体的位置角以及滚动体与波纹滚道的实际接触点,计算实际接触点到轴承旋转轴线的距离,进而根据方程求解滚动体中心到轴承旋转轴线的距离以及接触点处的实际位置角;S2:计算波纹接触角;S3:根据波纹接触角以及滚动体中心、实际接触点到轴承旋转轴线的距离可计算出产生赫兹力的滚动体与波纹滚道的实际接触形变量,即可计算考虑波纹微观弧面与滚动体曲面的波纹滚道与滚动体的接触形变量,进而可根据接触形变量的数值得到滚动体在波纹滚道不同位置时轴承内部的载荷分布情况,分析内、外圈滚道表面波纹度对于轴承各性能的影响规律。

    一种基于姿态时空特征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7821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339854.1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周昊 刘畅 侯宝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姿态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姿态时空特征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考场监控视频进行截帧,获得连续多帧考生肢体行为图像,所述考场监控视频是由摄像头采集获得的;对所述考生肢体行为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考生肢体行为图像中考生的关键点的时空信息序列;将所述时空信息序列输入单人原子行为识别模型,输出异常行为的类型、时间、位置和方向;基于异常行为的类型、时间、位置和方向,筛选并提取出时间接近、位置相邻且异常行为的类型相对应的考生的关键点的时空信息序列;将获取的时空信息序列输入双人协同行为识别模型,输出双人异常行为类型。该方法识别效果好、识别效率高、可扩展性强。

    一种高碳钢连铸设备及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48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37013.3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碳钢连铸设备及方法,其中高碳钢连铸设备包括中间包、结晶器以及安装在所述中间包上的浸入式水口,所述浸入式水口远离所述中间包的一端可伸入所述结晶器内;还包括旋流部件,所述旋流部件用于使所述浸入式水口内的钢液产生垂直于所述钢液浇铸方向的速度;所述旋流部件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浸入式水口的位置对应。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碳钢连铸设备,在钢液未进入连铸结晶器前,加装旋流部件,使得钢液产生垂直于钢液浇注方向的力,进而在钢液进入结晶器时发生旋转,钢液的旋转可使结晶器内钢液流场和温度场发生改变,有效防止柱状晶过于发达而产生“搭桥”现象。

    一种基于姿态时空特征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7821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11339854.1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周昊 刘畅 侯宝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姿态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姿态时空特征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考场监控视频进行截帧,获得连续多帧考生肢体行为图像,所述考场监控视频是由摄像头采集获得的;对所述考生肢体行为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考生肢体行为图像中考生的关键点的时空信息序列;将所述时空信息序列输入单人原子行为识别模型,输出异常行为的类型、时间、位置和方向;基于异常行为的类型、时间、位置和方向,筛选并提取出时间接近、位置相邻且异常行为的类型相对应的考生的关键点的时空信息序列;将获取的时空信息序列输入双人协同行为识别模型,输出双人异常行为类型。该方法识别效果好、识别效率高、可扩展性强。

    一种滚动体与波纹滚道形变量的计算方法及仿真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7744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91592.3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动体与波纹滚道形变量的计算方法及仿真模型,其中S1:确定滚动体的位置角以及滚动体与波纹滚道的实际接触点,计算实际接触点到轴承旋转轴线的距离,进而根据方程求解滚动体中心到轴承旋转轴线的距离以及接触点处的实际位置角;S2:计算波纹接触角;S3:根据波纹接触角以及滚动体中心、实际接触点到轴承旋转轴线的距离可计算出产生赫兹力的滚动体与波纹滚道的实际接触形变量,即可计算考虑波纹微观弧面与滚动体曲面的波纹滚道与滚动体的接触形变量,进而可根据接触形变量的数值得到滚动体在波纹滚道不同位置时轴承内部的载荷分布情况,分析内、外圈滚道表面波纹度对于轴承各性能的影响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