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487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0801776.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铅基快堆的氧化镁反射层组件及堆芯布置,反射层组件包括组件盒、包壳、氧化镁和冷却剂;包壳轴向方向均匀布置,中心包壳与组件盒的截面圆心重合,其余包壳均匀分布在组件盒的六边形截面内,相邻包壳的截面圆心等距离。在堆芯活性区外围布置所述反射层组件;堆芯活性区中心布置一个控制棒组件,围绕该控制棒组件由内至外分别按照截面六边形分两层均匀布置富集度由低到高的六边形燃料组件,其余控制棒区间均匀布置在其中一种富集度的燃料组件之中。本发明对铅基快堆运行周期的提升更为显著,可以将大量溢出堆芯的中子反射回堆芯,提高中子利用率,延长铅基快堆运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3944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030506.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板形燃料组件的超高通量反应堆堆芯,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板形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反射层组件;所述板形燃料组件和所述控制棒组件均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板形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紧凑排列于堆芯活性区内,若干所述控制棒组件均分散位于所述堆芯活性区外围;所述反射层组件内由冷却剂填充而成,所述堆芯活性区位于所述反射层组件内部。采用本方案,在热功率不超过200MW,换料周期不低于90个满功率天,平均组件功率密度不超过1200MW/m3的条件下,堆芯内最大中子通量超过1×1016n/cm2/s,将极大提高材料辐照考验的发展和解决国内重要且稀缺的同位素生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9631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48045.8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中子热中子扇形分区的超高通量反应堆堆芯,包括设置于堆芯活性区外围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区域呈环形,且沿周向分为四个扇形区域:依次为快中子区、第一隔离区、热中子区和第二隔离区。本发明通过扇形快热中子分区设计方法,使得反应堆内一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快中子区用于材料辐照,而一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热中子区用于同位素生产,能同时获得较高的快中子通量和热中子通量,可以兼顾材料辐照和同位素生产要求,可增强超高通量反应堆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011191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1068173.1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的试验堆芯及方法,所述试验堆芯包括燃料组件、铍组件、铝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所述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20盒燃料组件、47盒铍组件、71盒铝组件、12个控制棒组件和115个水栅元,20盒燃料组件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47盒铍组件围绕燃料组件布置在燃料组件的内侧和外侧,71盒铝组件围绕铍组件布置,12个控制棒组件间隔布置于铍组件和燃料组件之间,每个燃料组件、铍组件、铝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各占1个位置。本发明能够满足检验核设计程序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中子注量率计算可靠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77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150127.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方形燃料组件,在正方形燃料组件中心处同轴向设置导向管,导向管内同轴向设置控制棒束;在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四角处、以及外围周向四边的中心点处均同轴向设置支撑管;在正方形燃料组件的死板与中心处之间同轴向设置若干燃料棒。一种基于上述的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单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若干正方形通道,若干正方形通道相互邻接后呈蜂窝状整体式结构,蜂窝状整体式结构外设置金属反射层;正方形通道用于容纳正方形燃料组件。本发明在满足中子经济性、安全性及工程可实现性条件下,可取消“水棒”的燃料组件设计、实现单流程堆芯设计,利于提高燃料管理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49878.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铍慢化金属冷却反应堆小型化设计方法及反应堆,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由标准燃料组件、混合燃料组件、异形氧化铍组件构成,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异形铍组件布置在堆芯最外圈,构成堆芯内反射层,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布置在堆芯内部,构成堆芯高功率密度区;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和混合燃料组件的燃料元件芯块为环形燃料芯块和氧化铍陶瓷小芯块构成的复合芯块,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氧化铍组件的氧化铍棒元件芯块为氧化铍陶瓷大芯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液态金属冷却小型反应堆设计中面临的燃料富集度高、临界质量大、堆芯几何尺寸无法有效减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77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50127.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方形燃料组件,在正方形燃料组件中心处同轴向设置导向管,导向管内同轴向设置控制棒束;在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四角处、以及外围周向四边的中心点处均同轴向设置支撑管;在正方形燃料组件的死板与中心处之间同轴向设置若干燃料棒。一种基于上述的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单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若干正方形通道,若干正方形通道相互邻接后呈蜂窝状整体式结构,蜂窝状整体式结构外设置金属反射层;正方形通道用于容纳正方形燃料组件。本发明在满足中子经济性、安全性及工程可实现性条件下,可取消“水棒”的燃料组件设计、实现单流程堆芯设计,利于提高燃料管理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26755.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所述燃料组件沿着径向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所围区域为内区,所述内区内布置有内区燃料棒,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区域为外区,所述外区内布置有外区燃料棒,所述外管的上部为开口结构,下部为封闭式结构,所述内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冷却剂在外区从上向下流动,冷却剂在内区从下向上流动,所述内区燃料棒的燃料富集度高于外区燃料棒的燃料富集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由于采用慢化水棒及冷却剂多流程设计技术,导致的燃料组件及堆芯结构复杂化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堆芯冷却剂流速、强化传热,降低燃料包壳温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1581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69759.X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杨帆 , 冉旭 , 黄代顺 , 张渝 , 夏榜样 , 喻娜 , 张丹 , 李峰 , 卢川 , 李松蔚 , 邱志方 , 鲜麟 , 张卓华 , 周科 , 彭传新 , 吴广皓 , 林欣茹 , 魏宗岚 , 陆雅哲 , 杨韵佳
IPC: G21C9/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压水核反应堆套管型备用停堆系统及方法,所述停堆系统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套管式注入单元和设置在压力容器外部的停堆液循环系统,套管式注入单元包括内套管和设置在内套管外侧的外套管,停堆液循环系统包括可溶性中子毒物箱和去离子水箱,所述可溶性中子毒物箱和去离子水箱的排液端均通过管道与外套管连通,该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可溶性中子毒物箱和去离子水箱的进液端均通过管道与内套管连通,可溶性中子毒物箱的排液端和进液端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出口阀R1和回流阀R2,去离子水箱的排液端和进液端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出口阀W1和回流阀W2。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备用停堆系统导致液态中子吸收剂与一回路冷却剂发生掺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15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69752.8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方法,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包括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水栅元和铝组件,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由圆柱形控制棒和外六角内圆形导向管组成,所述水栅元为六边形水栅元,铝组件六边形铝组件,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18盒燃料组件、12个控制棒组件、21盒铝组件和214个水栅元,18盒燃料组件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21盒铝组件围绕燃料组件布置,12个控制棒组件围绕铝组件布置,每个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铝组件和水栅元各占1个位置。本发明能够足检验核设计程序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计算可靠性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