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422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196378.3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3/10 , F16L3/11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解决了现有核动力管道吊架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管夹、第一金属导杆、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夹,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二金属导杆和减振组件,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面板,所述杠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杆铰接。本发明具有支撑减振性好,有效保护核动力管道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28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717528.6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F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新型电磁式隔振器,包括定子壳体(5)、动子(8),装配于动子(8)下方对动子(8)起到正刚度作用的正刚度部件,还包括装配于动子(8)外侧壁、沿动子(8)纵向轴线布置于第1层的永磁体(9)和布置于第2层的永磁体(9),第1层的永磁体(9)与第2层的永磁体(9)的永磁场极性端面面向为径向方向、第1层的永磁体(9)与第2层的永磁体(9)的极性相反;还包括装配于定子壳体(5)内侧壁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绕制轴线为纵向轴线的线圈(3)、设置在线圈的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10)。该隔振器基于永磁体和电磁体间的电磁作用力而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2984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6378.3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3/10 , F16L3/11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解决了现有核动力管道吊架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管夹、第一金属导杆、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夹,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二金属导杆和减振组件,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面板,所述杠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杆铰接。本发明具有支撑减振性好,有效保护核动力管道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24744.3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5/00 , F16F15/023 , G01N3/08 , G01N3/0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载弹性体静动态性能测试结构和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载弹性体静动态性能测试结构包括固定荷载结构、悬浮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面向工程实际需求,提供一种重载弹性体静动态性能测试结构,解决现有单一测试结构难以全面测试重载弹性体静动态性能的不足,将静动刚度测试时的电液作动器和电测作动器进行集成设计,通过单一结构提供两种加载力,同时通过悬浮模块将经过复杂力学设计的固定荷载结构进行悬浮,大幅度降低来自地基的振动干扰,从而提高重载弹性体静动态性能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5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95109.7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3/11 , F16L3/10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路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管路支吊架及其装配方法,支吊架包括:吸振模块,用于接收管路产生的震动,其包括配重壳和第一连接杆,配重壳内具有容纳空间,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配重壳的第一端和管路;隔振模块,用于削弱震动的传递,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弹性组件,第二连接杆穿过配重壳的第二端;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弹性件配置为受力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杆沿其导向方向相对配重壳移动。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管路振动控制领域存在的横向线谱振动问题,在实现横向线谱控制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具有较小安装空间,有效提高管路系统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757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716488.3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55/035 , H02K41/02 , H02K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包括定子壳体(1)、动子(6),第1层的永磁体(5)和第2层的永磁体(5),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永磁场的极性端面面向为径向方向、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9)的极性相同;绕制轴线为纵向轴线的线圈(4)、设置在线圈的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面向动子(6)外侧壁的一侧为其电磁场的极性端面;上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与第1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邻,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邻;线圈配置交流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41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946046.1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动力吸振功能的管道支撑及布置方法,所述管道支撑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支撑上端设置有管夹,所述支撑杆上在弹性支撑的下方设置有动力吸振装置,所述动力吸振装置包括套设在支撑杆外壁的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构成一个封闭式外壳,支撑杆上在封闭式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质量块之间设置有第一碟簧,在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质量块之间设置有第二碟簧,所述动力吸振装置的频率表达式为:本发明所述管道支撑不仅可以在全频段范围内减小传递到基础上的振动,而且可以抑制单一线谱,且吸振装置的控制频率便于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41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946046.1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2056 , F16L5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动力吸振功能的管道支撑及布置方法,所述管道支撑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支撑上端设置有管夹,所述支撑杆上在弹性支撑的下方设置有动力吸振装置,所述动力吸振装置包括套设在支撑杆外壁的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构成一个封闭式外壳,支撑杆上在封闭式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质量块之间设置有第一碟簧,在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质量块之间设置有第二碟簧,所述动力吸振装置的频率表达式为: 本发明所述管道支撑不仅可以在全频段范围内减小传递到基础上的振动,而且可以抑制单一线谱,且吸振装置的控制频率便于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296362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196666.9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3/08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解决了现有的核动力管道支撑减振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管托和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支架包括第一金属导杆、导向管、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导向管设置在固定面板与安装面板之间,所述固定面板和安装面板之间还安装有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托,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管中且与导向管滑动连接,所述杠杆结构通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固定面板和所述阻尼模块铰接。本发明具有支撑减振性好,有效保护核动力管道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28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716469.0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F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径向稳定性的新型电磁负刚度隔振器,包括定子壳体(2)、动子(6),还包括绕动子(6)的纵向轴线绕制的线圈(3),还包括沿定子壳体(2)的纵向轴线布置于第1层的永磁体(7)和布置于第2层的永磁体(7),第1层的永磁体(7)与第2层的永磁体(7)的永磁场极性端面面向为径向方向,第1层的永磁体(7)的极性与第2层的永磁体(7)的极性相反;动子(6)上端的极性与第1层的永磁体(7)的相邻极性端面的极性相同相斥的通电方向;动子(6)下端的极性与第2层的永磁体(7)的相邻极性端面的极性相同相斥的通电方向。永磁体与动子之间的这种斥力不仅保证了负刚度,还对动子的偏置量起到了抑制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