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94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0085045.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G16H70/40 , A61K36/884 , A61P3/06
Abstract: 泽泻调血脂品质评价模型的构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不同产地泽泻调脂效应物质含量及调脂效应酶活性为自变量,调血脂指标表达水平为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构建以泽泻生物活性为核心内容,辅以化学成分为内在指标的多指标高效率可信度高的品质评价模型;该模型比现行的中药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更能客观准确表达中药功效作用及其品质差异,为中药品质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4434930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410650790.8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58 , A61P3/06 , A61K31/5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组成的组合物,及其在调血脂和制备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中的应用。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组成的组合物的重量比为1:0.5~15,优选为1:3。此组合物比同等剂量下单一使用24‑乙酰泽泻醇A或23‑乙酰泽泻醇B或现有技术中披露的此两单体的组合物具更好的调血脂作用;且24‑乙酰泽泻醇A或23‑乙酰泽泻醇B均对脂代谢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具抑制作用,本发明首次披露此两者的组合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体,故本发明同时提供包含此组合物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33315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10234244.7
申请日:2012-07-0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13/20 , A61P31/04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菌新化合物荆三棱酚I(sciryagarrolI)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荆三棱酚I为新顺式茋类化合物,结构如下式。它可以从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干燥块茎中提取制备,即用80%乙醇提取,减压浓缩,再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反复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纯品。荆三棱酚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33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10106459.1
申请日:2010-02-0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道地药材茅苍术的特异DNA分子标记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筛选道地茅苍术中特异的DNA分子片段,再经回收、克隆及测序得到特异引物,将RAPD标记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即:SCAR651和SCAR1030,此二分子标记检测的可靠性、专一性及重复性均佳,可作为道地和非道地茅苍术鉴定的分子标记,为野生茅苍术资源的有效保护及这一优良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054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910033686.3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93/06 , A61K31/352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氧杂蒽类化合物黑三棱内酯B(sparstolenin B),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它是从黑三棱科黑三棱属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e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中提取分离得到。黑三棱内酯B具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可作为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42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811640584.3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泽泻鲨烯环氧化酶及其应用,所述泽泻鲨烯环氧化酶具有SEQ ID NO.2或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首次克隆了泽泻鲨烯环氧化酶基因全长,并提供了一种泽泻鲨烯环氧化酶,以及该酶基因的原核表达方法,并制得了该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提供了该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本发明可用于提高泽泻原萜烷型三萜生物合成效率及监测药效成分动态积累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43493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50790.8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58 , A61P3/06 , A61K31/5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组成的组合物,及其在调血脂和制备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中的应用。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 组成的组合物的重量比为1:0.5~15,优选为1:3。此组合物比同等剂量下单一使用24-乙酰泽泻醇A或23-乙酰泽泻醇B或现有技术中披露的此两单体的组合物具更好的调血脂作用;且24-乙酰泽泻醇A或23-乙酰泽泻醇B均对脂代谢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具抑制作用,本发明首次披露此两者的组合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体,故本发明同时提供包含此组合物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688248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085304.3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585 , A61P35/00 , A61P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恶性肿瘤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对蟾蜍甾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灵、去乙酰蟾毒它灵、嚏根草苷元、脂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体外对人舌鳞癌细胞的抗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对舌鳞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华蟾毒灵比蟾蜍甾烯提取物和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去乙酰蟾毒它灵、嚏根草苷元、脂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八个单体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本发明所提供的蟾蜍甾烯类化合物成分清楚,质量可控,抗癌活性强,不良反应小,有望开发成新的抗口腔黏膜恶性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88248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85304.3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585 , A61P35/00 , A61P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口腔黏膜恶性肿瘤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对蟾蜍甾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灵、去乙酰蟾毒它灵、嚏根草苷元、脂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体外对人舌鳞癌细胞的抗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对舌鳞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华蟾毒灵比蟾蜍甾烯提取物和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去乙酰蟾毒它灵、嚏根草苷元、脂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八个单体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本发明所提供的蟾蜍甾烯类化合物成分清楚,质量可控,抗癌活性强,不良反应小,有望开发成新的抗口腔黏膜恶性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334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106459.1
申请日:2010-02-0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道地药材茅苍术的特异DNA分子标记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筛选道地茅苍术中特异的DNA分子片段,再经回收、克隆及测序得到特异引物,将RAPD标记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即:SCAR651和SCAR1030,此二分子标记检测的可靠性、专一性及重复性均佳,可作为道地和非道地茅苍术鉴定的分子标记,为野生茅苍术资源的有效保护及这一优良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