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74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1548533.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11/92 , C12P17/06 , C12P17/16 , C12N1/20 , C12P39/00 , C07D405/12 , C07H15/26 , C07H1/00 , A61K31/352 , A61K31/4178 , A61K31/7048 , A61K31/715 , A61P29/00 , A61P15/00 , A61P31/04 , C08B37/00 , C12R1/465 , C12R1/085
Abstract: 本发明阐述一种利用玫瑰石斛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MG‑F‑1(CGMCCNO:28777)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共培养发酵,获得新型含硫吡喃萘醌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含硫吡喃萘醌类化合物为从自然界首次分离得到。体外抗炎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含硫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抑菌活性。体内试验表明共培养发酵粗提物与石斛多糖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小鼠乳腺炎。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32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50830.3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93/04 , A61P29/00 , A61K31/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黄酮类化合物为从小叶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型天然产物sinoflavonoid NL,其分子为C25H24O7,并推导了其化学结构式。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异戊烯基黄酮sinoflavonoid NL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一氧化氮的表达,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活性显著,有望开发成新的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19474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049731.0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01N43/36 , A01P7/04 , A01P7/02 , A01P5/00 , C07D207/34 , C07D207/42
Abstract: 本发明阐述具有通式(I)结构的一类吡咯-2-羧酸衍生物在杀虫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从百部内生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类吡咯-2-羧衍生物及其合成类似物对棉蚜虫具有高抑制活性,对二斑叶螨有中等抑制活性,通式如下:
-
公开(公告)号:CN117567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8533.9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11/92 , C12P17/06 , C12P17/16 , C12N1/20 , C12P39/00 , C07D405/12 , C07H15/26 , C07H1/00 , A61K31/352 , A61K31/4178 , A61K31/7048 , A61K31/715 , A61P29/00 , A61P15/00 , A61P31/04 , C08B37/00 , C12R1/465 , C12R1/085
Abstract: 本发明阐述一种利用玫瑰石斛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MG‑F‑1(CGMCCNO:28777)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共培养发酵,获得新型含硫吡喃萘醌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含硫吡喃萘醌类化合物为从自然界首次分离得到。体外抗炎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含硫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抑菌活性。体内试验表明共培养发酵粗提物与石斛多糖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小鼠乳腺炎。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37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567646.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9/38 , A61K31/366 , A61P35/02 , C12P17/16 , C12N1/20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阐述一类从霍山石斛内生菌Streptomyces sp.HS‑3‑L‑1[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polaris(MW164959.1)]发酵液中得到的新型聚酮类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白血病治疗的应用。所述的聚酮类二聚体化合物Huoshanmycins A‑C为从自然界首次分离得到。本发明提供了从霍山石斛内生链霉菌中分离得到该聚酮类二聚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聚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人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MV4‑11的细胞增殖,可用于制备抗白血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各种制剂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32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150830.3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93/04 , A61P29/00 , A61K31/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黄酮类化合物为从小叶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型天然产物sinoflavonoid NL,其分子为C25H24O7,并推导了其化学结构式。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异戊烯基黄酮sinoflavonoid NL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一氧化氮的表达,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活性显著,有望开发成新的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40252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701459.4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93/10 , A61K31/36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聚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三聚倍半萜化合物为从杏香兔耳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Ainsfragolide A,并给出了其化学结构式:其分子为C45H46O10。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愈创木烷型三聚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肝癌、胶质瘤癌、胰腺癌和子宫颈癌等均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5049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3147.2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五环三萜皂苷及其衍生物在防治心肌肥厚中的用途;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所述五环三萜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通式(I)所示:#imgabs0#本发明所述的五环三萜衍生物对心肌肥厚的潜在干预靶标GATA6具有较好的结合作用,能够显著防止、逆转体外心肌细胞肥大、体内心肌肥厚,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12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76459.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8/9789 , A61K8/49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朝阳旋覆花提取物及其制法和应用,所述提取物采用水朝阳旋覆花进行乙醇回流提取及树脂吸附洗脱而得,主要包含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8‑epihelenalin、aromaticin、ergolide、carabrone、2,3‑dihydro‑aromaticin和tomentosin;本发明的水朝阳旋覆花提取物对透明质酸酶活性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3.7%,肥大细胞脱颗粒时β‑Hex释放率最低可达11.22%,具有极佳的舒缓功效,在制备舒缓功能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37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67646.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9/38 , A61K31/366 , A61P35/02 , C12P17/16 , C12N1/20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阐述一类从霍山石斛内生菌Streptomyces sp.HS‑3‑L‑1[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polaris(MW164959.1)]发酵液中得到的新型聚酮类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白血病治疗的应用。所述的聚酮类二聚体化合物Huoshanmycins A‑C为从自然界首次分离得到。本发明提供了从霍山石斛内生链霉菌中分离得到该聚酮类二聚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聚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人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MV4‑11的细胞增殖,可用于制备抗白血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各种制剂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