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10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48212.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8F220/58 , C08F220/14 , C08F2/38 , C09D133/24 , C09D13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技术和应用,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所述可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物料混合:将引发剂、调控剂、单体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物A;所述单体包括式(II)所示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2)聚合反应: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A除氧气,通入惰性气体或氮气,于一定温度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可交联聚合物。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转化率高,安全,环保,成本低,所得可交联聚合物无气味和变色,PDI小(分子量分布窄),具有优异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576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60716.0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5B11/031 , C25B11/04 , C25B15/02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解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反应电极及其应用。所述不对称电极的由多种不同导电系数/催化活性的电极材质组成。本发明的不对称反应电极结构,采用不同催化层的设计,电极内部反应速率不对称,造成产气过程中电极两侧反应速率不同,产气量不同,从而在内部产生压力场,以此调控气泡大小,强化气泡脱附过程,降低电极工作过程中气泡在电极表面的覆盖率,提升电解水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63085.8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92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8/1011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碳纸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负载铂纳米粒子或铂纳米线阵列催化剂、膜电极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碳纸基底以及碳纸基底上原位生长的碳纳米管。其中,在碳纳米管上负载有铂纳米粒子或铂纳米线阵列。本发明以碳纸作为基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碳纳米管,然后将制得的碳纸原位生长碳纳米管作为基底通过化学还原法在铂盐溶液中以还原剂还原制备碳纸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负载铂纳米粒子催化剂或铂纳米线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直接与质子交换膜热压制备膜电极用于燃料电池,较传统方法制备的膜电极具有贵金属催化剂用量少,利用率高,传质阻力小等显著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129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64444.9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补锂/预锂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导电碳单质和纳米氧化锂超声分散在醇溶剂中,得到分散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分散溶液进行充分砂磨,进行干燥;(3)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材料经过研磨均匀后压实,随后再次研磨,在二氧化碳氛围中100—180℃保温处理6‑18h,完成后,得到黑色粉末即为合成的正极补锂材料,本方法制备的正极补锂材料具备高的比容量,可满足目前近乎所有的商业锂电池的补锂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461798.0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8/04746 , H01M8/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气体流场板和应用方法、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其中,包括:提供一气体流道板,该气体流道板设有一流道表面,该流道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气体流道;在该流道表面,设有至少一条液体流道,该至少一条液体流道与该至少一条气体流道交错设置,且该至少一条液体流道与该至少一条气体流道相互独立。本发明为了解决无法直接在燃料电池工况条件下实时检测催化层的金属溶出的问题。在燃料电池工况下在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单电池流场板气体流道中引入与催化层直接接触的独立液体流道;在液体流道中通入溶剂以收集燃料电池催化层溶出的金属元素并将其引入ICP‑MS检测装置实现对溶出金属元素的工况实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47593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934946.X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22F1/16 , B22F9/24 , C25B3/07 , C25B3/26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Ag纳米合金催化剂,其组分为Ag、Bi和Bi2O3,具有核壳结构,其中的壳层富含以Bi2O3形式存在的Bi,内核富含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且其由包括均苯三甲酸(H3BTC)、AgNO3和Bi(NO3)3在内的原料制成,其中均苯三甲酸(H3BTC)、AgNO3和Bi(NO3)3的质量比为1.5‑1.6∶0.12‑0.13∶0.29‑0.30。本发明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还原产甲酸活性:其只有190mV的极低电催化过电位,对应的电流密度为100mA cm‑2,并具有93.2%的产甲酸盐法拉第效率;在超宽电位窗口1000mV下,实现了超过90%产甲酸盐法拉第效率;在300h内具有的稳定性电流和产甲酸法拉第效率,这使得该催化剂成为性能最好的Bi基电催化剂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150845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9378.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负极表面处理液组合物及其应用,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含卤碱金属盐0.1‑5.0wt%,含氟羧酸类物质0.1‑5.0wt%,酸酐类物质0.1‑5.0wt%,有机聚合物类物质0‑10.0wt%,有机溶剂补至100wt%。本发明通过含氟羧酸类物质及酸酐类物质与碱金属表面钝化层的原位反应,将钝化层转化为具有相应碱金属离子的羧酸盐,该羧酸盐中的羰基能够有效传递金属离子,提升保护层的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5378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600842.6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过渡金属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所述过渡金属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单层或多层碳基框架,碳基框架上负载有镍钴合金、镍钴磷化物或镍钴硫化物等。先设计合成了乙酸镍钴纳米晶体,随后通过选用不同有机分子配体如单宁酸、植酸等的原位溶解‑沉淀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中空材料类似物,经过惰性气氛碳化后,分别得到了碳载金属、碳载金属磷化物等,经过热熔注入单质硫,硫能够被正极材料包覆,载硫后分别测试了单层或双层中空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表现。制备的过渡金属基中空复合正极材料具有高载硫量、高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好的优势,在储能设施、便携式电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33785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77776.2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CB通孔金属加厚的酸性硫酸盐电镀铜组合添加剂,由载体阻化剂、细化剂和均镀剂以100‑800∶0.5‑10∶1.5‑20的质量比组成,且载体阻化剂在酸性硫酸盐电镀铜镀液中的浓度为100‑800mg/L,该酸性硫酸盐电镀铜镀液以水为溶剂,含有60‑90g/L五水硫酸铜、160‑240g/L浓硫酸和0.04‑0.08g/L氯离子。本发明在使用条件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镀液表面张力,细化铜层颗粒,实现PCB厚径比高的通孔(12∶1)均匀电镀加厚,分散能力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000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710181892.3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锰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纳米硅、硅锰合金和有机物裂解的无定型碳,硅锰合金生长在硅表面或硅颗粒之间,无定型碳包裹在硅和硅锰合金外面。将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溶解后,加入醋酸锰,得溶液A;将纳米硅放入溶液A中,超声处理后,得溶液B;将溶液B在水浴锅中搅拌蒸干得到前驱物,干燥后煅烧,即得。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同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所制备的材料中Si0.7Mn0.1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初始容量达到869.5mAh g‑1,循环50圈后较第二圈容量保持率在95.9%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