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对不同果枝类型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552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99360.1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模式对不同果枝类型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双因素裂区试验,将一膜多行模式设置为主区,将品种类型设置为副区进行进行试验;在种植模式、不同果枝类型两种双因素试验模式下,通过获取棉花的形态指标、冠层指标、光合指标、产量指标、品质指标,以群体动态发育机制、产量品质构成因素对不同果枝类型棉花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生长发育、生理特征和差量品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评价采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果枝类型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最优配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种植模式对不同果枝类型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评价方法,用于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不同品种(系)棉花的最佳种植模式提供借鉴。

    一种无膜栽培用播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1637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20042.X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膜栽培用播种装置,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包括水平固定板,水平固定板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播种箱,水平固定板下方右侧固定连接有滚轮连杆,滚轮连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滚轮,所述播种箱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子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转轴,水平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播种箱右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支架,轴承支架内部转动连接有纵向转轴,纵向转轴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带动转动分料盘转动,从而将播种箱内的种子分别置于不同的种子容置腔内,之后经过贯通播种看进行播种,驱动电机还同步带动冲击板上下运动,产生冲击力,可以将种子直接喷进培育土中,便于种子的发芽。

    一种无膜棉栽培用播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024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20032.6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膜棉栽培用播种装置,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包括水平固定板,水平固定板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轮板支撑架,轮板支撑架下方转动连接有滚动支撑轮,水平固定板下方左侧固定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撑脚,水平固定板上方左侧固定连接由于料箱,料箱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倾斜导向块,料箱右侧固定连接有纵轴支撑架,纵轴支撑架内侧转动连接有纵向转轴,纵向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料盘。使用时通过手动控制水平固定板,以滚动支撑轮为支撑点转动水平固定板时,下料管会上下运动,带动齿条上下运动,齿条通过锥齿轮传动使得分料盘转动,分料盘将种子依次经过贯通下料孔和下料管后进行播种,播种可控性强,播种速度快,使用体验好。

    一种红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107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596664.4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枣树的萌芽期、幼果期、果实迅速增长期、成熟期,使用便携式孢子捕捉仪在枣园喷药前后采样,检测孢子数量;在枣树的落叶期和萌芽期分别喷洒晶体石硫合剂稀释液;在枣树的幼果期喷洒多抗霉素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当枣园孢子数量迅速增加,枣树处于果实迅速增长期:喷洒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药液;枣树处于成熟期:喷洒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本发明的红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通过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在枣树出现病症前进行提前的治理,有效地防护黑斑病,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施药的次数,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一种红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107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96664.4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枣树的萌芽期、幼果期、果实迅速增长期、成熟期,使用便携式孢子捕捉仪在枣园喷药前后采样,检测孢子数量;在枣树的落叶期和萌芽期分别喷洒晶体石硫合剂稀释液;在枣树的幼果期喷洒多抗霉素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当枣园孢子数量迅速增加,枣树处于果实迅速增长期:喷洒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药液;枣树处于成熟期:喷洒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本发明的红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通过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在枣树出现病症前进行提前的治理,有效地防护黑斑病,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施药的次数,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