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3450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0181998.4
申请日:2022-0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17/06 , C07D405/06 , A61P3/10 , A61P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3,5‑双芳基‑噻唑烷酮‑偶氮链‑吲哚酮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根据PTP1B催化活性位点的结构特征,以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1H‑吲哚‑2‑酮和1,3‑噻唑烷‑4‑酮片段作为结构母核,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具有3,5‑双芳基‑噻唑烷酮‑偶氮链‑吲哚酮类衍生物基本骨架的PTP1B小分子抑制剂化合物。体外对PTP1B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在浓度为5μg/mL下均显示出良好PTP1B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0%以上,其IC50值为1.25~5.88μM,抑制率最高达92.61%,活性最好的IC50值为1.25μM,可成为PTP1B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50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82001.7
申请日:2022-0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17/12 , A61K31/427 , A61P35/00 , A61P3/04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取代1H‑吲哚‑2‑酮‑链接‑3,5‑取代芳基取代‑1,3‑噻唑烷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在分析PTP1B蛋白三维结构基础上,针对PTP1B的活性位点,选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1H‑吲哚‑2‑酮和噻唑烷‑4‑酮片段作为结构母核,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系列具有1H‑吲哚‑2‑酮‑链接‑3,5‑取代芳基‑1,3‑噻唑烷‑4‑酮基本骨架的PTP1B小分子抑制剂。对PTP1B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在浓度为5μg/mL下均显示出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0%以上;其IC50值在0.89~12.60μM之间。分子对接表明,目标化合物与酶的多个作用位点都有很好相互作用。本发明为开发新型的PTP1B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5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81275.4
申请日:2022-02-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17/06 , C07D405/06 , C07D209/40 , A61P3/04 , A61P3/1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5‑取代‑3‑(3‑芳基取代噻唑烷‑4‑酮‑2‑叉基亚肼基)吲哚‑2‑酮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拼合原理、药效团模型以及PTP1B抑制剂的结构特征,结合PTP1B酶活性位点的特性,设计合成具有生物碱吲哚‑3‑取代1,3‑噻唑烷‑4‑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体外对PTP1B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在浓度为5μg/mL下都显示出了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0%以上,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0.45~14.53μM之间;抑制率最高达92.70%,活性最好的IC50值达0.45μM,可成为PTP1B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对接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化合物与酶的多个作用位点都有很好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81997.X
申请日:2022-0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13/1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芳甲叉基‑吲哚酮‑3‑取代噻唑烷‑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拼合原理、多位点结合模型及PARP14抑制剂的结构特征,结合PARP14酶活性位点的特点,设计合成与之适配的芳甲叉基‑吲哚酮‑3‑取代噻唑烷‑酮类衍生物;本发明还包含其药用盐,水合物及溶剂化物,其多晶或共晶,其同样生物功能的前体和衍生物。体外酶活结合热漂移测试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PARP14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有6个化合物在与PARP14靶标相互作用的热漂移实验中的ΔTm均大于3,可认为是强效抑制剂;该类化合物的骨架可成为PARP14抑制剂的潜在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2494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25390.7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性顺式‑β‑芳基‑β‑羟基‑α‑氨基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羰基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β‑芳基‑β‑氧代‑α‑氨基丙酸酯类化合物(II)生成化合物(I),具体步骤包括:制备含羰基还原酶基因的工程菌和含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工程菌;制备两种工程菌的静息细胞悬浊液;制备含羰基还原酶的细胞上清液和含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细胞上清液;将上述两种细胞上清液混合,然后再与化合物(II)、溶剂、氢供体和辅因子混合,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制得化合物(I)。本发明方法环境友好、操作简便、易于工业放大,并且底物普适性广,产物收率高,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4786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43569.X
申请日:2018-08-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C227/20 , C07C229/42 , C07C231/10 , C07C257/08 , C07C233/87 , C07C227/04 , C07C201/08 , C07C205/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27/20 , C07C201/08 , C07C227/04 , C07C231/10 , C07C257/08 , C07C229/42 , C07C233/87 , C07C205/56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合成方法反应步骤为:由苯乙酸酯经硝化反应制备邻硝基苯乙酸酯(2);由化合物(2)经氢化还原反应制备邻氨基苯乙酸酯(3);由化合物(3)的氨基经过酰胺化,制得2‑(2‑苯甲酰氨基苯基)乙酸酯(4);由化合物(4)与二氯亚砜制得氯化亚胺中间体,再在无机碱作用下与2,6‑二氯苯酚缩合制备(E)‑甲基‑2‑(2‑((2,6‑二氯苯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苯基)酯(5);由化合物(5)经Chapman重排反应制备甲基2‑(2‑(N‑(2,6‑二氯苯基)苯甲酰氨基)苯基)酯(6);由化合物(6)经水解制备双氯芬酸钠。由苯乙酸甲酯计算,总收率为67%。本发明方法原料易得,成本经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50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181275.4
申请日:2022-02-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17/06 , C07D405/06 , C07D209/40 , A61P3/04 , A61P3/1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5‑取代‑3‑(3‑芳基取代噻唑烷‑4‑酮‑2‑叉基亚肼基)吲哚‑2‑酮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拼合原理、药效团模型以及PTP1B抑制剂的结构特征,结合PTP1B酶活性位点的特性,设计合成具有生物碱吲哚‑3‑取代1,3‑噻唑烷‑4‑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体外对PTP1B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在浓度为5μg/mL下都显示出了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0%以上,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0.45~14.53μM之间;抑制率最高达92.70%,活性最好的IC50值达0.45μM,可成为PTP1B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对接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化合物与酶的多个作用位点都有很好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163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0147690.8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239/42 , A61K31/505 , A61P31/18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162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0147205.7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239/42 , A61K31/505 , A61P31/18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