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共振四波混频产生相干太赫兹脉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89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205462.3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共振四波混频产生相干太赫兹脉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束泵浦光脉冲共同作用于三阶非线性介质,使介质中产生振荡频率在太赫兹频率范围的三阶非线性极化,从而产生太赫兹光脉冲光源。当入射的两束泵浦光脉冲的瞬时频率差为介质的拉曼共振频率时,利用介质的拉曼共振跃迁,增强四波混频过程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本发明利用介质的拉曼共振跃迁来增强四波混频过程中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当入射的两束泵浦光脉冲的瞬时频率差等于介质的拉曼共振频率时,四波混频过程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本发明可以产生高强度的相干太赫兹脉冲,其优点在于输出中心频率可以在0.1至30太赫兹波段连续可调、输出光谱带宽可调。

    一种基于共振四波混频产生相干太赫兹脉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894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05462.3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共振四波混频产生相干太赫兹脉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束泵浦光脉冲共同作用于三阶非线性介质,使介质中产生振荡频率在太赫兹频率范围的三阶非线性极化,从而产生太赫兹光脉冲光源。当入射的两束泵浦光脉冲的瞬时频率差为介质的拉曼共振频率时,利用介质的拉曼共振跃迁,增强四波混频过程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本发明利用介质的拉曼共振跃迁来增强四波混频过程中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当入射的两束泵浦光脉冲的瞬时频率差等于介质的拉曼共振频率时,四波混频过程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本发明可以产生高强度的相干太赫兹脉冲,其优点在于输出中心频率可以在0.1至30太赫兹波段连续可调、输出光谱带宽可调。

    一种在金刚石表面制备正反面连通的超薄共面波导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005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773483.3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田传山 张玮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金刚石表面制备正反面连通的超薄共面波导的方法,属于量子传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将金刚石置于溅射镀膜设备中的支架上,使金刚石的正面呈45°角倾斜并遮挡住其正面不需要进行镀膜的部分;S2启动溅射镀膜设备,在金刚石的正面和侧面上分别生长出电性连通的正面金电极和侧面金电极;S3翻转金刚石180°,遮挡金刚石的反面不需要进行镀膜的部分;S4启动溅射镀膜设备,在金刚石的反面和侧面上分别生长出电性连通的反面金电极和侧面金电极;其中,正面金电极、反面金电极、侧面金电极构成所需的超薄共面波导。经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制备的金刚石能够实现其NV色心贴近样品的同时,还能够在NV色心处产生与足够强的微波调控场。

    一种用于电光调制的共振增强的太赫兹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4221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51290.5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光调制的共振增强的太赫兹天线,包括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包括金属元表面共振器、所述金属元表面共振器为双电容,双回路金属结构;所述电容之间设有电光调制元件,且与右侧的电容的间距为5μm,所述金属原表面共振器下部设有二氧化硅缓冲层,以及铌酸锂基底。所述电光调制元件的材料为铌酸锂,所述电光调制元件采用单模条件的脊型波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元表面金属RLC共振器的结构,使其共振频率位于232GHz,并在共振器电容结构中得到了局域增益电场,最终能够实现特定频段40倍的电场增强。

    一种宽带太赫兹电光采样准相位匹配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367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21640.X

    申请日:2023-01-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太赫兹电光采样准相位匹配结构,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至少两个电光晶体,每两个相邻的电光晶体之间均设置有补偿晶体;其中,电光晶体与补偿晶体具有相反的色散关系,以便于通过补偿晶体来补偿太赫兹光与探测光在电光晶体中积累的相位差。本发明根据需要选定电光晶体的种类和厚度,并选定一种具有和电光晶体相反色散关系的补偿晶体,并依据测量带宽及相位匹配条件计算其厚度,再根据测量带宽要求确定电光晶体的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保证信号强度的同时拓宽测量带宽,本发明不涉及精密微纳加工、成本低易于制作、不对晶体进行破坏性加工、可重复使用、可根据需要重新组合搭配,灵活度高。

    光束偏振变化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44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685062.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提供了一种光束偏振变化测量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光源装置,其用于发射预定波长的检测光束;起偏装置,其用于使检测光束起偏,并且将起偏后的偏振光入射至待测样品;检偏装置,其用于接收从待测样品透射或反射的光,并且将经透射或反射的光分解成两束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平衡探测装置,其适于探测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之间的光强差,以便基于所述光强差测量所述待测样品所引起的偏振变化;以及温控装置,其适于检测和控制所述起偏装置的环境温度,并且将所述起偏装置的环境温度抖动控制在±0.03度的范围内。

    一种基于石英晶体的可调强场太赫兹光源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852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46082.1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英晶体的可调强场太赫兹光源及其调节方法,属于光学领域,利用石英晶体高损伤阈值和在太赫兹波段低吸收的特性,设计的太赫兹光源除了一般倾斜波前所需的飞秒激光器、缩束系统、光栅、一对X方向消色差柱透镜、1/2波片和石英晶体外,还有一对Y方向柱透镜,将其中一个X方向的消色差柱透镜替换为一个双透镜组合透镜,通过调节组合透镜的透镜间距从而微调其焦距,并将光栅前反射镜放置在平移台上以调节光栅入射角,其中石英晶体的倾角为43度,太赫兹光沿着石英晶体斜面出射。本发明通过同时调节组合透镜的焦距、光栅入射角与出射角来实现对THz中心频率由2到4THz、太赫兹频谱宽度由0到6THz的调节,实现了接近0.04%的太赫兹产生效率。

    一种超连续谱产生装置及超连续谱产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593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0593456.9

    申请日:2020-06-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连续谱产生装置及超连续谱产生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飞秒激光器、反射镜、半波片、偏振片、聚焦透镜、多片等腔长排列的介质薄片组成的介质薄片谐振腔和准直透镜;方法包括:设定和获得预置参数,计算得到介质薄片上有效光斑半径,获得空间自相似模式曲线,计算得到介质薄片谐振腔的腔长,产生超连续谱以及超连续谱的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激光器参数推导谐振系统的物理参数,避免了人工摆放介质薄片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保证获得能量转换效率高、空间自相似模式优的超连续输出;占用比充气中空光纤更小的空间,适用于多种不同激光功率、脉冲能量以及波长的入射激光。

    光束偏振变化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44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685062.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提供了一种光束偏振变化测量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光源装置,其用于发射预定波长的检测光束;起偏装置,其用于使检测光束起偏,并且将起偏后的偏振光入射至待测样品;检偏装置,其用于接收从待测样品透射或反射的光,并且将经透射或反射的光分解成两束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平衡探测装置,其适于探测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之间的光强差,以便基于所述光强差测量所述待测样品所引起的偏振变化;以及温控装置,其适于检测和控制所述起偏装置的环境温度,并且将所述起偏装置的环境温度抖动控制在±0.03度的范围内。

    一种调控难溶气体水合物形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6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48456.6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水合物领域,具体为一种调控难溶气体水合物形成的方法;对于附着固体表面亲、疏水性进行调控,控制其表面对气体水合物生长速率的影响;利用对固体表面亲、疏水性质的调控,以及气体和溶液中颗粒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气体水合物生长速率的调节;所述固体为熔融石英材料;所述调控具体为控制固体表面疏水区域和亲水区域的面积比值为1:1.75;本发明结合两者的优势,将疏水微小区域与亲水微小区域的面积配比进行优化设计,即可实现利用疏水区域成核与物质迁移,也可利用邻近的亲水区域作为结晶位点,缩短气体水合物生长所需时间,有利于在不同应用环境下促进气体水合物的生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