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839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98144.4

    申请日:2023-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的结构式为:,本发明还具体公开了该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的合成方法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毒抑制试验、荧光偏振测试、分子对接和STAT3磷酸化抑制试验表明: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能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的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易于工业化生产和临床转化。

    一种蛹虫草中性多糖及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16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43984.1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蛹虫草中性多糖及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盐酸溶液提取、脱脂、脱色、除蛋白、经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冷冻干燥得到均一且高纯度的蛹虫草中性多糖。所述蛹虫草中性多糖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且摩尔比为2.2:15.1:1,分子量为81752Da;该中性多糖具有降血糖活性,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及保护肠道屏障功能。说明:蛹虫草中性多糖是一种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的益生元制剂。

    一种治疗鸡绦虫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3962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508473.4

    申请日:2010-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鸡绦虫病的中药及中药颗粒剂,同时公开了一种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治疗鸡绦虫病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青蒿300-600份,槟榔100-300份,南瓜子100-400份,黄芪50-200份,苦参50-100份。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热祛湿、抗菌杀虫、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疗效显著,而且对鸡的脏器无不良影响;在饲用饮水中迅速分散,患禽通过饮水吸收后,能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适合在畜牧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一种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8393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098144.4

    申请日:2023-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的结构式为:#imgabs0#,本发明还具体公开了该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的合成方法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毒抑制试验、荧光偏振测试、分子对接和STAT3磷酸化抑制试验表明: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能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那布卡辛‑褪黑素杂合体的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易于工业化生产和临床转化。

    一种蛹虫草中性多糖及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1688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443984.1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蛹虫草中性多糖及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盐酸溶液提取、脱脂、脱色、除蛋白、经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冷冻干燥得到均一且高纯度的蛹虫草中性多糖。所述蛹虫草中性多糖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且摩尔比为2.2:15.1:1,分子量为81752Da;该中性多糖具有降血糖活性,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及保护肠道屏障功能。说明:蛹虫草中性多糖是一种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的益生元制剂。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肠结肠预防作用的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57026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52286.7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肠结肠预防作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调查表的方式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P=0.05。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NEC的发病率分别为6.25%、13.27%,两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将NEC和死亡的发生总人数作为整体后重新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干预组发生死亡或NECIIA-IIIB阶段的风险低于对照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