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74772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780003973.9
申请日:2007-01-30
Applicant: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006 , C02F3/1221 , C02F3/34 , C02F2203/004 , C02F2209/08 , C02F2209/22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稳定地得到由微型生物的捕食作用产生的污泥减量效果,并能够得到良好水质的处理水。将有机废水导入曝气槽(21)中,以高负荷进行生物处理,生成分散性细菌。将从曝气槽(21)流出的含有分散性细菌的生物处理液导入微型生物保持槽(31)中。通过控制曝气槽(21)的DO浓度或者使微型生物保持槽(31)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25kg-BOD/kg-VSS/日以上、0.05kg-BOD/kg-VSS/日以下进行运转,使蛭形轮虫等微型生物生存,利用微型生物的捕食作用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同时生成沉降性好的污泥絮凝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811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0810186508.X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31 ,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含有机物水进行生物处理、用于纯水制造的原水时防止分离膜污染的含有机物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在反应器(110)内保持含有产甲烷菌群的厌氧性污泥。从原水管(130)向反应器(110)供给含有可以被产甲烷菌群生物分解的单体有机物(氢氧化四甲基铵)为主的含有机物水作为被处理水,由产甲烷菌群进行厌氧性生物处理。由厌氧性生物处理得到的处理液利用设置在反应器(110)外的膜分离装置(112)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将固化物分离出去的分离水。分离水利用反渗透膜装置(114)进行脱盐处理,成为纯水制造的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811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86508.X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31 ,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含有机物水进行生物处理、用于纯水制造的原水时防止分离膜污染的含有机物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在反应器(110)内保持含有产甲烷菌群的厌氧性污泥。从原水管(130)向反应器(110)供给含有可以被产甲烷菌群生物分解的单体有机物(氢氧化四甲基铵)为主的含有机物水作为被处理水,由产甲烷菌群进行厌氧性生物处理。由厌氧性生物处理得到的处理液利用设置在反应器(110)外的膜分离装置(112)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将固化物分离出去的分离水。分离水利用反渗透膜装置(114)进行脱盐处理,成为纯水制造的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374772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780003973.9
申请日:2007-01-30
Applicant: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006 , C02F3/1221 , C02F3/34 , C02F2203/004 , C02F2209/08 , C02F2209/22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稳定地得到由微型生物的捕食作用产生的污泥减量效果,并能够得到良好水质的处理水。将有机废水导入曝气槽(21)中,以高负荷进行生物处理,生成分散性细菌。将从曝气槽(21)流出的含有分散性细菌的生物处理液导入微型生物保持槽(31)中。通过控制曝气槽(21)的DO浓度或者使微型生物保持槽(31)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25kg-BOD/kg-VSS/日以上、0.05kg-BOD/kg-VSS/日以下进行运转,使蛭形轮虫等微型生物生存,利用微型生物的捕食作用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同时生成沉降性好的污泥絮凝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360687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680051343.4
申请日:2006-12-07
Applicant: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高有机物负荷下,也不增加加温能量或凝集剂用量而可以减少有机成分的同时增大甲烷气体回收量的有机性废液的厌氧性处理装置。将有机性污泥(有机性废液)导入到高温消化槽(1)中,在45~95℃下进行厌氧性消化处理。将该高温消化槽(1)的消化污泥导入到中温消化槽(2)中,在25~40℃下进行厌氧性消化处理。抽出该中温消化槽(2)的消化污泥的一部分,用固液分离装置(3)浓缩。将来源于固液分离装置(3)的液体成分排出到系统外。将浓缩的污泥的一部分通过返送配管(4)返送到中温消化槽(2)中。此外,将来源于中温消化槽(2)的消化污泥的一部分用配管(5)抽出,用改性装置(6)改性。将改性污泥通过返送配管(7)返送到高温厌氧性消化槽(1)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