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79700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355264.8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于旋转轴的倾斜的旋转体的倾斜的压缩机。旋转体包括供旋转轴插通的筒部、和从筒部朝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环部。固定体具有供旋转轴插入的固定体插入孔、和与旋转体面协作来划分压缩室的固定体面。旋转体轴承在筒部进入到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旋转轴之间、且旋转体面与固定体面互相在轴向上相对向的状态下,将旋转体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体。在旋转体轴承配置于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筒部之间、且在旋转轴与筒部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的状态下,旋转体轴承将筒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4595149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584718.X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27/10 , F04B27/1054 , F04B27/1072 , F04B27/18
Abstract: 一种旋转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在该旋转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中,支托板包括缸室、第一引导表面以及第二引导表面。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的内周缘分别由缸室形成。当压缩机的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度最大时,第一受引导表面和第二受引导表面分别与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在第一位置处彼此线接触。此时,第一滑动接触宽度和第二滑动接触宽度最大。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度最小时,第一受引导表面和第二受引导表面分别与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在第二位置处彼此线接触。此时,第一滑动接触宽度和第二滑动接触宽度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1536038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079528.8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9/00 , F04C27/00
Abstract: 一种压缩机,具备旋转轴、旋转体、固定体、叶片以及压缩室。所述叶片具有与所述固定体面抵接的叶片端部。所述固定体面包括一对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包括凸面和凹面。所述凸面具有凸面内周端和凸面外周端,所述凸面内周端的曲率比所述凸面外周端的曲率大。所述凹面具有凹面内周端和凹面外周端,所述凹面内周端的曲率比所述凹面外周端的曲率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573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637331.6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驱动轴、斜盘、联动机构、往复地接纳在相应的缸膛中的多个活塞、转换机构、改变斜盘的倾斜角的致动器以及控制致动器的控制机构,其中,壳体具有吸入室、排出室、斜盘室以及多个缸膛。设置在驱动轴与斜盘之间的联动机构允许斜盘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垂直地延伸的平面的倾斜角的变化。转换机构将斜盘的旋转转换成活塞在缸膛中的具有根据斜盘的倾斜角的行程长度的往复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53603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079520.1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44 , F04C27/00
Abstract: 一种压缩机,具备旋转轴、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以及不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固定体。旋转体具有旋转体面,固定体具有在轴向上与旋转体面相对向的固定体面。压缩机具备插入于在旋转体形成的叶片槽的叶片、和由旋转体面和固定体面区划出的压缩室。叶片具备插入于叶片槽的叶片主体、和能够相对于叶片主体在轴向上移动的叶端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031900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089617.8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C18/356 , F04C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旋转轴;壳体,形成有供吸入吸入流体的吸入口及供排出压缩流体的排出口且收纳旋转轴;以及两压缩室。吸入流体向两压缩室吸入。两压缩室的各容积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周期性地变化。两压缩室的容积变化的相位互相错开。压缩机具备切换为两压缩室连通的连通状态和两压缩室不连通的非连通状态的连通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5649923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510823056.1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4 , F04B27/0895 , F04B27/1054 , F04B27/1072 , F04B27/18 , F04B2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构造成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致动器包括沿着驱动轴轴线移动的可动体。可动体包括作用部,该作用部构造成通过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来推动旋转斜板。旋转斜板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与作用部接触并且由作用部推动。作用部与接收部在作用位置处彼此接触。限定有驱动轴平行线段,该驱动轴平行线段包含作用位置并且将作用部的近端与接收部的近端彼此连接,同时平行于驱动轴轴线延伸。与当倾斜角最小时相比,当倾斜角最大时驱动轴平行线段变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91276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100477.1
申请日:2015-03-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 , F04B27/0878 , F04B27/0891 , F04B27/0895 , F04B27/1054 , F04B27/1072 , F04B27/109 , F04B27/1804 , F04B39/0276 , F04B39/121 , F04B39/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致动器改变排出容量的压缩机,该压缩机是能够在长时间内体现出高性能同时实现制造成本降低的可变排量型斜板式压缩机。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节流孔(57)形成于连接部(133)中。节流孔(57)从控制压力室(13b)朝向外滑动部(51c)的内侧延伸。在该压缩机中,当调节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时,除了高压通道(15b)和低压控制阀(15c)的相应的开度调节之外,制冷剂气体被从控制压力室(13b)的内部经由节流孔(57)排出至斜板室(25)。润滑剂与制冷剂气体一起从节流孔(57)排出。因此,在该压缩机中,润滑剂较不易于留存于控制压力室(13b)中,并且斜板室(25)中的润滑剂不足情况较不易于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459514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584718.X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27/10 , F04B27/1054 , F04B27/1072 , F04B27/18
Abstract: 一种旋转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在该旋转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中,支托板包括缸室、第一引导表面以及第二引导表面。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的内周缘分别由缸室形成。当压缩机的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度最大时,第一受引导表面和第二受引导表面分别与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在第一位置处彼此线接触。此时,第一滑动接触宽度和第二滑动接触宽度最大。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度最小时,第一受引导表面和第二受引导表面分别与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在第二位置处彼此线接触。此时,第一滑动接触宽度和第二滑动接触宽度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948414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127243.6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 , F04B27/0878 , F04B27/10 , F04B27/1036 , F04B27/1054 , F04B27/1072 , F04B27/1804 , F04B39/121 , F04B2027/1813 , F04B2027/18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在支托板(51)上形成有导引表面(57a,57b),并且在旋转斜板臂(5e,5f)上形成有受导引表面(59a,59b)。导引表面(57a,57b)和受导引表面(59a,59b)分别在倾斜角度最大时的第一抵接位置(P1)彼此线接触以及在倾斜角度最小时的第二抵接位置(P2)彼此线接触。导引表面(57a,57b)形成为使得位于第一抵接位置(P1)与第二抵接位置(P2)之间的部分是朝向受导引表面(59a,59b)凸起的。在该压缩机中,能够使第一抵接位置(P1)处的接触角度(θ1)较大并且能够使第二抵接位置(P2)处的接触角度(θ2)较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