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材料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45762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080180.3

    申请日:2015-02-13

    Abstract: 一种适宜用作减震器芯材的、能量吸收性能的温度依存性小的冲击吸收材料,其配置在带有检测对车辆减震器冲击的传感器的车辆减震器内沿车宽度方向延伸,并与该传感器连动。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材料由烯烃类树脂与苯乙烯类树脂的复合树脂发泡粒子的模内成型体构成,密度为20~80g/L,能量吸收效率为70%以上,23℃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为0.1~0.8MPa,-30℃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与23℃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之比为1.0~1.4,65℃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与23℃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之比为0.6~1.0。

    发泡颗粒以及发泡颗粒成形体

    公开(公告)号:CN113321843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220906.4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作熔接性优异、呈现电传导性或静电扩散性、表面电阻值的偏差较小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发泡颗粒以及由该发泡颗粒构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发泡颗粒(1)具有:颗粒主体(2),其具有由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发泡层;以及单层碳纳米管(3),其附着于颗粒主体(2)的表面。另外,发泡颗粒(1)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对该发泡颗粒(1)进行模内成形而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平均表面电阻率为1×10Ω以上1×1010Ω以下。

    发泡颗粒以及发泡颗粒成形体

    公开(公告)号:CN11137820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329870.2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融合性优异、表面电阻值的偏差小、具有静电扩散性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发泡颗粒以及由该发泡颗粒构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发泡颗粒具有颗粒主体和在颗粒主体的表面附着的碳纳米管。颗粒主体含有烯烃系树脂。所述颗粒主体的每1m2表面的碳纳米管的附着量为10~100mg。通过JIS Z8722:2009中规定的方法对发泡颗粒的表面进行测定而得到的L*值的变动系数Lcv为0.15以下。

    发泡颗粒以及发泡颗粒成形体

    公开(公告)号:CN117567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11692.7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作熔接性优异、呈现电传导性或静电扩散性、表面电阻值的偏差较小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发泡颗粒以及由该发泡颗粒构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发泡颗粒(1)具有:颗粒主体(2),其具有由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发泡层;以及单层碳纳米管(3),其附着于颗粒主体(2)的表面。另外,发泡颗粒(1)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对该发泡颗粒(1)进行模内成形而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平均表面电阻率为1×10Ω以上1×1010Ω以下。

    发泡颗粒以及发泡颗粒成形体

    公开(公告)号:CN11137820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1911329870.2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融合性优异、表面电阻值的偏差小、具有静电扩散性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发泡颗粒以及由该发泡颗粒构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发泡颗粒具有颗粒主体和在颗粒主体的表面附着的碳纳米管。颗粒主体含有烯烃系树脂。所述颗粒主体的每1m2表面的碳纳米管的附着量为10~100mg。通过JIS Z8722:2009中规定的方法对发泡颗粒的表面进行测定而得到的L*值的变动系数Lcv为0.15以下。

    冲击吸收材料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45762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510080180.3

    申请日:2015-02-13

    Abstract: 一种适宜用作减震器芯材的、能量吸收性能的温度依存性小的冲击吸收材料,其配置在带有检测对车辆减震器冲击的传感器的车辆减震器内沿车宽度方向延伸,并与该传感器连动。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材料由烯烃类树脂与苯乙烯类树脂的复合树脂发泡粒子的模内成型体构成,密度为20~80g/L,能量吸收效率为70%以上,23℃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为0.1~0.8MPa,‑30℃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与23℃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之比为1.0~1.4,65℃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与23℃下的50%形变时压缩应力之比为0.6~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