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808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43137.X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动力学确定Morse势函数的方法,属于分子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及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晶胞结构进行完整的几何优化过程可以获得相容性更好的最优几何结构,进而更精确计算与理论基态对应的结构的弹性常数,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的GULP模块提供的拟合和编辑势函数工具,得到最符合晶胞的几何结构的Morse势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06044699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610585136.2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形柱状织构硅与分子膜改性协同实现超疏水的方法,晶向为(1,0,0)或(1,1,0)的单晶硅片表面氧化后通过干刻法刻蚀制备出方形柱状织构;清洗方形织构硅片,置入配制的KOH水溶液中刻蚀,KOH浓度为30~33wt%,反应温度范围为80℃,刻蚀时间为20~30min;KOH刻蚀后冲洗硅片,将其置入HF中腐蚀一段时间,至氧化层消失;取出HF中的硅片,冲洗并将其吹干即形成具有腔形柱状织构的单晶硅片;在织构化单晶硅片表面制备癸基三氯硅烷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组成的多组分分子膜。本发明将干湿两种刻蚀方法和自组装分子膜技术相结合,制备工艺传统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制得的腔形柱状织构化硅与多组分分子膜协同实现稳定的超疏水性能,并改善了减摩抗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4397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84938.1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B65B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化物品减震裹包机,包括机架(10)、膜料传送系统、切割粘合系统、旋转包裹系统、侧面封口系统和控制系统;运行时通过步进电机(1)驱动摩擦滚轴(3)相对滚动来带动气泡膜(2)向下输送;机械手臂(4)夹持膜料端部从最上端随旋转圆盘(5)旋转270°停止运动,此时即可放入被包装物品;机械手臂(4)继续随旋转圆盘旋转450°,对被包装物品实现两层包裹。这时电热丝(13)加热并向前运动直至将膜料切断并粘合;机械手臂(4)松开,物品落入封口区域;气缸(11)推动装订机(7),实现对两侧开口的封订,至此完成对物品减震裹包的一次循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减震包装,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97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53724.6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B02C19/06
Abstract: 一种冲击射流式震动挤压破碎装置,它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下的矿粉超细破碎中面临的生产效率不高,破碎方式单一,破碎方法缺乏整合等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矿粉射流、震动挤压、二次气流加速、冲击破碎等步骤;其中粉碎过程将气固两相流、挤压、震动、冲击破碎进行整合,采用闭路形式实现完整的破碎流程;采用“将气固两相流、挤压、震动、冲击破碎进行整合实现矿粉细碎闭路工艺流程”的生产方法,不仅保证最终产品的粒度范围窄,均匀度高;粗粒度矿粉最终产品中的物料在装备内充分破碎,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单一破碎方法下矿石粉碎不均匀,还能有效避免矿粉在传统机械高强度研磨破碎下通过剪切应力进行破碎导致的矿粉颗粒形貌结构和晶体特性破坏,并有效的改善细碎物料加工细度及选别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652029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42241.7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C10M169/04 , C10N30/06 , C10N5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M169/04 , C10M2201/14 , C10M2215/224 , C10M2227/04 , C10N2230/06 , C10N2230/56 , C10N22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基二元掺杂离子液体润滑薄膜及制备方法。以经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单晶硅为基底,在其上覆盖了包含键合态的1-羧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分子与非键合态的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分子的二元掺杂离子液体润滑薄膜。本发明将表面改性技术和离子液体薄膜技术相结合,制得的硅烷基二元掺杂离子液体润滑薄膜中,键合态分子起支撑薄膜结构、提高耐磨性作用,非键合态分子起降低剪切力、提高润滑性能作用,二者协同有效改善了单晶硅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使摩擦系数大幅降低,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该技术适用于减摩抗磨性能要求高的场合,在微机电系统的润滑与防护等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04469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85136.2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湘潭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B7/04 , B81C1/005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形柱状织构硅与分子膜改性协同实现超疏水的方法,晶向为(1,0,0)或(1,1,0)的单晶硅片表面氧化后通过干刻法刻蚀制备出方形柱状织构;清洗方形织构硅片,置入配制的KOH水溶液中刻蚀,KOH浓度为30~33wt%,反应温度范围为80℃,刻蚀时间为20~30min;KOH刻蚀后冲洗硅片,将其置入HF中腐蚀一段时间,至氧化层消失;取出HF中的硅片,冲洗并将其吹干即形成具有腔形柱状织构的单晶硅片;在织构化单晶硅片表面制备癸基三氯硅烷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组成的多组分分子膜。本发明将干湿两种刻蚀方法和自组装分子膜技术相结合,制备工艺传统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制得的腔形柱状织构化硅与多组分分子膜协同实现稳定的超疏水性能,并改善了减摩抗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1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16585.0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模拟微凸体粗糙表面磨损过程的方法,属于软件二次开发领域。依据粗糙表面的分形维数D、分形粗糙度G、轮廓空间频率γ、标准差σ,基于分形理论中W‑M逻辑函数,建立粗糙表面集合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引入法向弹塑性接触载荷与摩擦系数标准差的概念,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建立基于分形理论模拟微凸体粗糙表面磨损过程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179906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10579008.7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单晶硅表面刻蚀获得具有规则正六边形阵列形貌的微观粗糙结构,然后通过分子自组装、聚合物和离子液体技术,在微织构硅片表面依次获得(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基底固定薄膜层、聚多巴胺(PDA)中间连接薄膜层和羧基咪唑类离子液体(IL‑COOH)固定/流动两相润滑薄膜层,形成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本发明所制备的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合理地将表面织构、自组装分子膜、聚合物薄膜和离子液体薄膜结合起来,有效改善了单晶硅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本发明在微机电系统表面保护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14397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0584938.1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湘潭大学
IPC: B65B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化物品减震裹包机,包括机架(10)、膜料传送系统、切割粘合系统、旋转包裹系统、侧面封口系统和控制系统;运行时通过步进电机(1)驱动摩擦滚轴(3)相对滚动来带动气泡膜(2)向下输送;机械手臂(4)夹持膜料端部从最上端随旋转圆盘(5)旋转270°停止运动,此时即可放入被包装物品;机械手臂(4)继续随旋转圆盘旋转450°,对被包装物品实现两层包裹。这时电热丝(13)加热并向前运动直至将膜料切断并粘合;机械手臂(4)松开,物品落入封口区域;气缸(11)推动装订机(7),实现对两侧开口的封订,至此完成对物品减震裹包的一次循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减震包装,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179906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9008.7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湘潭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185 , B05D1/38 , B05D3/04 , B05D3/142 , B05D5/08 , B05D7/24 , B05D7/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单晶硅表面刻蚀获得具有规则正六边形阵列形貌的微观粗糙结构,然后通过分子自组装、聚合物和离子液体技术,在微织构硅片表面依次获得(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基底固定薄膜层、聚多巴胺(PDA)中间连接薄膜层和羧基咪唑类离子液体(IL-COOH)固定/流动两相润滑薄膜层,形成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本发明所制备的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合理地将表面织构、自组装分子膜、聚合物薄膜和离子液体薄膜结合起来,有效改善了单晶硅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本发明在微机电系统表面保护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