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84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9822.7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正 , 刘非 , 齐军 , 杨森 , 胡孟军 , 张龙 , 王宇宙 , 杨星 , 沈小要 , 厉行根 , 李波 , 魏世军 , 沈睿 , 励洁 , 尤岩 , 张菲茜 , 陈孟 , 龚震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换热器用密封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密封环包括密封环主体和焊接于所述密封环主体内侧面的筋条;所述密封环主体和筋条由内向外各自独立地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弹簧;所述中间层包括镍合金层;所述外层包括纯镍层。本发明提供的密封环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在超设计压力的工况下能够保证无泄漏并且避免使用含银材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6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93961.1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巢孟科 , 杨星 , 门启明 , 袁舒梦 , 林绍萱 , 唐力晨 , 张伟 , 李晨 , 张菲茜 , 刘畅 , 秦炎锋 , 张可丰 , 景益 , 陈俨 , 薛国宏 , 姚彦贵 , 周全 , 张毅成 , 张锴 , 刘润发 , 应秉斌 , 李经怀 , 姚兆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岛主设备换热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涡流检查的环绕堆内组件式螺旋缠绕管换热组件,包括芯筒,其内通道为反应堆堆内组件的安装空间;螺旋缠绕管束,其为由多根无焊缝螺旋缠绕管缠绕在芯筒外围形成的多层结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螺旋缠绕管束;管箱组件,包括多个上管箱单元以及与其数量一致的多个下管箱单元,两个上管箱单元通过集水管连通为一组,两个下管箱单元通过集水管连通为一组,一组上管箱单元仅与一组下管箱单元对应,组中的上管箱单元与组中下管箱单元一一对应且通过多根螺旋缠绕管连通;本发明既能用于供热或提供终端需要能量的无相变热交换装置,也能用于供汽或提供后端动力系统需要能量的有相变直流蒸汽发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15351.5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件及热交换器。该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和隔挡件,密封件本体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为弹簧绕制的环形中空结构,中间层环绕弹簧设置,中间层的内壁与弹簧的外壁贴合,外层环绕中间层设置,外层的内壁与中间层的外壁贴合;隔挡件设置于密封件本体的内侧,隔挡件为中空管状结构。该密封件本体在超基准设计压力下,弹簧回弹使得密封件与热交换器接触部位贴紧,隔挡件将热交换器内部相邻腔室之间阻隔,有效防止热交换器内部相邻腔室之间的内漏,而且抗压性能好,保证了热交换器良好的密封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通过设置密封件,提高了热交换器的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349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70455.6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接工艺,包括:将筒体一侧的接口分别与换热组件一端的接管相对应。利用焊接装置对筒体接口与换热组件的接管进行点焊定位。在筒体一侧上相互对称的多个方位的管嘴的外壁上分别固定一个焊接装置,并控制多个焊接装置同时工作;其中,所述管嘴设于筒体外壁的接口上。完成本次焊接后,拆卸多个焊接装置,并再次安装到其它未焊接管嘴上,重复上述焊接步骤,直至筒体一侧的接口均完成焊接。翻转筒体和换热组件,并重复上述点焊及焊接步骤,完成对筒体和换热组件另一侧的焊接。本发明实现外部空间受限的管水平固定的内壁自动TIG焊,实现焊接坡口错边量小于等于2mm,间隙小于等于0.5mm的全位置对接焊缝的单面焊双面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70546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67898.9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nventor: 王煦嘉 , 李玲 , 肖飞 , 左舜贵 , 周全 , 夏栓 , 王弘昶 , 巢孟科 , 唐力晨 , 傅弘伦 , 唐熠彬 , 王健 , 曾小勤 , 杨星 , 余建辉 , 陈琛 , 龚震鑫 , 李经怀 , 应秉斌
IPC: F16L55/033 , F16L9/21 ,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减振装置及方法,管道减振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至少一个可变减振机构,支撑机构沿目标管道的轴向穿设于目标管道内;可变减振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固设于支撑机构,活动部沿目标管道的径向尺寸可调;其中,在安装状态下,可变减振机构的活动部受冷可拉长,以使外径小于目标管道的直径;在工作状态下,可变减振机构的活动部受热膨胀并与目标管道的内壁抵接。上述管道减振装置,因为可变减振机构在不同温度下外径尺寸不同,进而安装和拆卸均非常便捷,在工作状态下可以对目标管道进行支撑,进而可以对管道机械振动具有良好隔离以及显著降低结构噪音,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699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28449.8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应秉斌 , 袁舒梦 , 郑明光 , 矫明 , 和广庆 , 陆皓 , 张俊宝 , 巢孟科 , 周全 , 刘畅 , 邵长磊 , 高晨 , 臧友鹏 , 门启明 , 唐力晨 , 刘立楠 , 李双燕 , 杨星 , 李经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管束支撑板焊接装置及方法,所述焊接装置包括,焊接导轨和焊接小车,所述焊接小车设置在所述焊接导轨上,使所述焊接小车沿所述焊接导轨移动;所述焊接小车包括驱动减速机构、焊枪、摄像头和翻转机构,所述驱动减速机构的传动部件驱动所述焊接小车移动;所述焊枪通过所述翻转机构连接至所述焊接小车,用于焊接作业;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翻转机构连接至所述焊接小车,用于观察焊接位置;所述翻转机构用于翻转调节所述焊枪和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以收拢或展开所述焊枪和所述摄像头。采用本发明的焊接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蒸汽发生器直径观察孔内支撑板管束空间的管束支撑板的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462102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828454.1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8F9/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132 , F28F2275/06 , F28F227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形管束热交换器支撑条的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件、连接组件和支撑条;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条的端部穿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中,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固定结构采用连接板通过螺栓(螺柱)连接,将支撑条固定,避免了支撑条与支撑件直接焊接,解决了支撑条焊缝受力过大及焊接变形等问题,同时有利于设备制造安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