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712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40420.9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饱和颗粒土中的声发射三维源定位方法。涉及岩土工程与声学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在监测区域布设至少5个声发射传感器,根据已知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坐标以及真实的相位到达时间,采用到达时间差算法对声发射源三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迭代求解。本方法在饱和颗粒土材料中应用,解决了颗粒土材料在剪切过程中剪切带萌生发展难以实时连续三维可视化追踪的问题,该方法可为相关岩土工程如滑裂面、破碎带等的定位追踪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94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42079.7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阻率法的NAPLs污染物浓度反演方法,包括:在勘测场地选取同等面积的NAPLs污染测区和未污染测区,在两块测区内分别获取相应的电阻率剖面,且分别测量两块测区内不同深度处的相关参数;以Archie拓展模型为基础,引入污染物影响系数b并对土体孔隙率进行修正,得到NAPLs污染土电阻率模型;利用两块测区内的相关参数对NAPLs污染土电阻率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NAPLs污染土电阻率模型对电阻率剖面图进行反演分析。本发明将室内试验结果与勘测场地钻孔取样结果相结合,以Archie拓展模型为基础,考虑NAPLs污染物与空气同属于高阻物质,将土体的孔隙率修正为水隙率,与实际电流传导路径更为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83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467217.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特征的散粒体间微观力学行为辨识方法,通过在单颗粒加载装置的下载荷板放置散粒体颗粒,安装声发射测量系统,控制单颗粒加载装置的上载荷板对散粒体颗粒进行压碎,获取加载全过程单颗粒加载装置施加给散粒体颗粒的轴向荷载,获取加载时压缩散粒体颗粒时产生的轴向位移,并通过声发射测量系统全程获取散粒体颗粒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根据轴向荷载、轴向位移和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辨识散粒体间微观力学行为,能够对散粒体间微观力学行为进行准确辨识,具体可以进行各种加载过程中的散粒体材料内部微观机理研究,可实时连续判定颗粒所处的破坏阶段、量化其破坏程度,有效简化了辨识过程,提高了辨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832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467217.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特征的散粒体间微观力学行为辨识方法,通过在单颗粒加载装置的下载荷板放置散粒体颗粒,安装声发射测量系统,控制单颗粒加载装置的上载荷板对散粒体颗粒进行压碎,获取加载全过程单颗粒加载装置施加给散粒体颗粒的轴向荷载,获取加载时压缩散粒体颗粒时产生的轴向位移,并通过声发射测量系统全程获取散粒体颗粒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根据轴向荷载、轴向位移和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辨识散粒体间微观力学行为,能够对散粒体间微观力学行为进行准确辨识,具体可以进行各种加载过程中的散粒体材料内部微观机理研究,可实时连续判定颗粒所处的破坏阶段、量化其破坏程度,有效简化了辨识过程,提高了辨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94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842079.7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阻率法的NAPLs污染物浓度反演方法,包括:在勘测场地选取同等面积的NAPLs污染测区和未污染测区,在两块测区内分别获取相应的电阻率剖面,且分别测量两块测区内不同深度处的相关参数;以Archie拓展模型为基础,引入污染物影响系数b并对土体孔隙率进行修正,得到NAPLs污染土电阻率模型;利用两块测区内的相关参数对NAPLs污染土电阻率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NAPLs污染土电阻率模型对电阻率剖面图进行反演分析。本发明将室内试验结果与勘测场地钻孔取样结果相结合,以Archie拓展模型为基础,考虑NAPLs污染物与空气同属于高阻物质,将土体的孔隙率修正为水隙率,与实际电流传导路径更为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37196.8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5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数值重构毛细管压力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含固定级配的土体微观颗粒堆积结构;分割微观三维结构,获取微观结构孔隙分布信息;构建基于PFC离散元软件生成的土体微观结构的孔隙网络模型;根据准静态渗流算法与束缚算法模拟孔隙网络模型中的两相流驱替过程中的毛细压力‑饱和度曲线。本发明通过模拟生成含有固定级配的土体的随机颗粒堆积体三维图形,利用SNOW分割算法分割孔隙结构,构建孔隙网络模型进行毛细管压力计算,获取驱替全过程中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通过束缚机制算法获得残余饱和度,可及时有效地计算毛细管压力曲线,随机生成的孔隙结构降低了图像获取的成本,节省了长期的室内试验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517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23548.9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施工过程中地下旋喷效果的声发射监测方法。在地下旋喷桩目标桩径监测区域内外分别埋设波导管,在波导管出露地表一端耦合声发射传感器,实时拾取施工过程中旋喷介质切削土体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统计旋喷桩体在不同旋喷深度、桩体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声发射特征信息;以近地表面,距中心轴心处所统计的声发射特征信息、施工过程中固定旋喷高程处的实际旋喷次数为参照值,对不同位置处统计的声发射特征信息进行均一化处理,定义为土体切削系数,对比分析土体切削系数,对旋喷效果进行等级划分,实时反馈注浆情况和成桩质量;能实时、连续、量化监测地下旋喷桩旋喷效果,实现地下隐蔽工程的可视化施工,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044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56342.5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与声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声发射特征信息的土工程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中土工程分类步骤为:将预制好的土样放置于三轴加载装置内部的基座上,在土样的外壁连接声发射测量系统中的声发射传感器;控制三轴加载装置中的围压系统和加载系统对土样进行恒定轴向加载速率的剪切破坏,直至土样的轴向应变为30%时,停止破坏;利用声发射测量系统全过程获取土样在剪切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处理分析获取的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从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中提取声发射特征参数;声发射特征参数为:峰值频率、声发射事件率、声发射能量率;通过切比雪夫滤波器将三轴加载装置加载过程中的主频响应划分为低频、中频、高频;并提取声发射事件率、声发射能量率中的低频、‑中频、高频信息;基于AE平均事件率及AE平均能量率的特征信息响应差异,对土类进行划分。本发明通过在三轴装置中的底部基座上放置圆柱形土样,在试样侧壁上安装声发射测量系统,控制三轴装置的围压系统和加载系统对土试样进行剪切破坏,并通过声发射测量系统全过程获取试样在剪切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声发射时域电信号;处理分析声发射原始时域电信号,提取声发射特征参数主频响应、声发射事件率、声发射能量率;通过不同土样在剪切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信息对土样进行分类,提高了土体分类的准确性和泛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3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56343.X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勘察与声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声发射特征参数的静力触探土层界面识别方法。识别步骤为:将声发射集成于静力触探探头,启动声发射测量装置;将集成声发射的静力触探探头贯入土体,在贯入过程中声发射发出原波形信号,通过声发射测量装置实时拾取贯入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原波形信号;提取分析贯入过程中的声发射事件率、声发射能量率特征参数,并绘制声发射特征参数、触探力学参数随贯入深度的变化曲线图;对比分析声发射特征参数、触探力学参数随贯入深度的变化曲线,通过提取各曲线在土层界面处的突变特征,依据位置判定原则对土层划分界限。该土层界面识别方法相较于传统基于比贯入阻力等触探力学参数的识别方法趋势更为明显,可有效提高土层界面识别精度,解决了岩土勘察过程中土层划分不明确,界面不清晰的问题;为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1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28777.5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孔隙‑裂隙多尺度结构中非水相污染物的时空传输追踪方法,包括:集成C‑ERT技术模拟低渗透孔隙‑裂隙多尺度结构地层中NAPLs的长期迁移过程,实时连续获取污染土的电阻率时空分布;研究NAPLs浓度对污染土电阻率的影响,建立污染土电阻率与NAPLs浓度的数学关联模型;获得NAPLs浓度的时空分布理论值;获取NAPLs浓度实测值,修正数学关联模型,并作为时空传输追踪过程的定量评价依据。本发明可以模拟低渗透的孔隙‑裂隙多尺度结构地层中NAPLs的长历时、大尺度迁移转化过程,并实时连续追踪污染物踪迹,实现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可视化分析,对污染物的针对性修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