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6049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76911.8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涉及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集脱湿试验数据点,拟合得到连续的“初始脱湿曲线”;2)将“初始脱湿曲线”在土吸力范围均等地划分为N个区间,考虑滞后效应,计算各区间的含水量;3)采集“主浸润曲线”上的试验数据点,与步骤2中的计算值进行拟合,确定修正参数k;4)计算任一初始状态下“浸润扫描曲线”或“脱湿扫描曲线”。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准确度高,能有效满足工程精度需求。相较于全程采用试验方法获得数据,该计算方法仅需要部分试验数据,便可以计算得到从任意初始土吸力开始的“浸润扫描曲线”或“脱湿扫描曲线”,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152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48969.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铁路工程现场路堤的防水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渗排水功能的复合路堤,包括截面为梯形的路堤承重结构层,路堤承重结构层的上底覆盖有路面层,路堤承重结构层的腰覆盖有路堤边坡植被层,路堤承重结构层内设有复合路堤防水结构,复合路堤防水结构包括置于路堤承重结构层上底下方的倾斜段,以及位于路堤边坡植被层与路堤承重结构层腰部之间的斜面段,倾斜段与斜面段相互连接;复合路堤防水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骨料防水层、外土工布薄层、多孔土工排水板、内土工布薄层。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现有路堤排防水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道路工程设计、施工、长期运营稳定和安全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2879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22377.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开源工程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福林岩土绿色(陕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毛细屏障的土工袋、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边坡工程领域,包括包括棱台状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内部通过平行布置的两个第一土工格栅由左至右分隔为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与第三填充腔,且袋体的内部通过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与第三填充腔填充有骨料,所述骨料包括填充在第一填充腔中的粗骨料、填充在第二填充腔中的细骨料以及填充在第三填充腔中的有机土。该适用于毛细屏障的土工袋、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土工格栅对土工袋内部结构进行分区,形成连续的防护墙体,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土工袋整体性较差、强度低、易破损、不易降解的问题,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46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49947.7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nventor: 欧亚洲 , 王龙 , 陈华 , 李佳晨 , 张海军 , 陈啸宇 , 刘炳刚 , 黄天宇 , 何月方 , 翟钱 , 魏胜杰 , 强梦芸 , 郭志鑫 , 余少乐 , 潘钧俊 , 杜艳超 , 陈韬 , 李海 , 陈时光 , 陈海平 , 易嗣辰 , 陈国光 , 李留洋 , 罗仁轶 , 李义全 , 张所宝 , 于选文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2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仿真和记忆网络的冻结法施工监测方法,包括:构建冻结法的不同施工条件下的comsol大型物理有限元模型以模拟计算获得不同时间点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冻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的温度分布、冻结壁厚度、土壤冻胀位移和土壤应力分布;以施工区域的温度和土壤冻胀位移作为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特征,以施工区域的土壤应力和冻结壁厚度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标签;实时获取待监测的冻结法施工区域的土壤参数;基于土壤参数,通过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实时预测冻结法施工区域的土壤应力和冻结壁厚度;在土壤应力和冻结壁厚度超出预警阈值范围时,生成预警通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冻结法施工的监测方法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5517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110406979.2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多向复合加筋垫层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的拉应力及竖向位移的分布规律;根据拉应力及竖向位移的分布规律,对加筋体不同区域处加筋肋条的强度与布置方式进行重新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的方式,获得第一应力区、第二应力区、第三应力区三个区域加筋肋条的强度比例,根据强度比例,制成新型多向拉伸的加筋体材料;使用新型多向拉伸的加筋体材料,对桩承式路堤进行加固,解决了加筋体的“拉膜效应”不能很好的发挥、加筋垫层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4200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127139.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有效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廉的路堤双层毛细屏障排水防渗技术,双层毛细屏障排水防渗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细骨料层和粗骨料层。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粗、细骨料的粒径级配数据,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到最优粒径级配曲线,且粗、细骨料分层具有各自相同的粒径级配。排水防渗结构以废弃的建筑垃圾为原材料,变废为宝,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原理基于粗、细骨料层间土‑水特征的差异性,能充分发挥路堤内毛细屏障结构层的排水防渗效果。毛细屏障结构层的排水防渗功能可使其下部土层长期处于非饱和状态,保持路基初始设计强度与承载力,防止降雨入渗导致相关道路病害发生,进而维持路基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9594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901720.0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双管式排水井,包括外管、以及内嵌于外管且与外管滑动连接的内管,其中,外管通过固定安装于外管端部的内管固定装置与内管端部连接,用于对抽水试验时的内管进行固定,外管外缘面上固定设有复数第一开孔区,用于对地下目标土层进行基坑降水,内管外缘面上固定开设有复数第二开孔区,用于对地下目标土层进行抽水试验。本发明通过设计排水井外管与内管相对滑动匹配,完成第一开孔区与第二开孔区相通排水的方式,从而使得本发明具备对目标土层进行基坑降水、抽水试验双功能作业、以及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避免额外钻井,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52186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348969.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铁路工程现场路堤的防水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渗排水功能的复合路堤,包括截面为梯形的路堤承重结构层,路堤承重结构层的上底覆盖有路面层,路堤承重结构层的腰覆盖有路堤边坡植被层,路堤承重结构层内设有复合路堤防水结构,复合路堤防水结构包括置于路堤承重结构层上底下方的倾斜段,以及位于路堤边坡植被层与路堤承重结构层腰部之间的斜面段,倾斜段与斜面段相互连接;复合路堤防水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骨料防水层、外土工布薄层、多孔土工排水板、内土工布薄层。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现有路堤排防水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道路工程设计、施工、长期运营稳定和安全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942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27139.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有效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廉的路堤双层毛细屏障排水防渗技术,双层毛细屏障排水防渗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细骨料层和粗骨料层。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粗、细骨料的粒径级配数据,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到最优粒径级配曲线,且粗、细骨料分层具有各自相同的粒径级配。排水防渗结构以废弃的建筑垃圾为原材料,变废为宝,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原理基于粗、细骨料层间土‑水特征的差异性,能充分发挥路堤内毛细屏障结构层的排水防渗效果。毛细屏障结构层的排水防渗功能可使其下部土层长期处于非饱和状态,保持路基初始设计强度与承载力,防止降雨入渗导致相关道路病害发生,进而维持路基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9594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01720.0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双管式排水井,包括外管、以及内嵌于外管且与外管滑动连接的内管,其中,外管通过固定安装于外管端部的内管固定装置与内管端部连接,用于对抽水试验时的内管进行固定,外管外缘面上固定设有复数第一开孔区,用于对地下目标土层进行基坑降水,内管外缘面上固定开设有复数第二开孔区,用于对地下目标土层进行抽水试验。本发明通过设计排水井外管与内管相对滑动匹配,完成第一开孔区与第二开孔区相通排水的方式,从而使得本发明具备对目标土层进行基坑降水、抽水试验双功能作业、以及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避免额外钻井,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