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946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49947.7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nventor: 欧亚洲 , 王龙 , 陈华 , 李佳晨 , 张海军 , 陈啸宇 , 刘炳刚 , 黄天宇 , 何月方 , 翟钱 , 魏胜杰 , 强梦芸 , 郭志鑫 , 余少乐 , 潘钧俊 , 杜艳超 , 陈韬 , 李海 , 陈时光 , 陈海平 , 易嗣辰 , 陈国光 , 李留洋 , 罗仁轶 , 李义全 , 张所宝 , 于选文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2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仿真和记忆网络的冻结法施工监测方法,包括:构建冻结法的不同施工条件下的comsol大型物理有限元模型以模拟计算获得不同时间点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冻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的温度分布、冻结壁厚度、土壤冻胀位移和土壤应力分布;以施工区域的温度和土壤冻胀位移作为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特征,以施工区域的土壤应力和冻结壁厚度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标签;实时获取待监测的冻结法施工区域的土壤参数;基于土壤参数,通过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实时预测冻结法施工区域的土壤应力和冻结壁厚度;在土壤应力和冻结壁厚度超出预警阈值范围时,生成预警通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冻结法施工的监测方法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9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04041.9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罗仁轶 , 王龙 , 陈新喜 , 陈华 , 买廷成 , 李佳晨 , 欧亚洲 , 张海军 , 刘河山 , 任立山 , 郭志鑫 , 熊浩 , 李义全 , 曹顺 , 强梦芸 , 张所宝 , 周军红 , 蔡睿欣 , 孙晓波 , 杨纪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缝探伤检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超声波检测仪,将所述超声波检测仪贴合于待检测件的焊缝,启动所述超声波检测仪,通过所述超声波检测仪对所述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以获得第一回波幅度;将所述超声波检测仪沿所述待检测件的表面来回移动,启动所述超声波检测仪,通过所述超声波检测仪对所述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以获得第二回波幅度;提供标准回波幅度范围,将所述标准回波幅度与第一回波幅度和第二回波幅度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一回波幅度或第二回波幅度不在所述标准幅度范围内,则所述焊缝焊接不合格,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332330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501356.3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4F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挑空楼板的异型外倾玻璃栏杆构造,包括:支承钢梁,安装于挑空楼板的外缘的下部,挑空楼板的外缘的上部铺设有悬挑板,悬挑板延伸至挑空楼板的外部;立杆,竖设于悬挑板上,斜向立杆朝向挑空楼板的外部倾斜设置;朝向所述挑空楼板的外部倾斜设置的钢骨,其倾斜度与立杆的倾斜度相适配,钢骨的下部安装于支承钢梁,钢骨的上部支撑于悬挑板,立杆的外侧面与钢骨的外侧面形成倾斜安装面;以及玻璃饰面板,沿倾斜安装面设置,玻璃饰面板的上部连接于立杆,玻璃饰面板的下部连接于钢骨。本发明解决了当挑空楼板的异形外倾玻璃栏杆的玻璃界面外倾弧度较大时,挑空楼板的端头浇筑容易产生界面的麻面和破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8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607200.X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文杨 , 潘钧俊 , 陈华 , 司法强 , 胡雪伦 , 张倩 , 黄沛林 , 罗志浩 , 杨钦 , 余少乐 , 封锐 , 管宁 , 武念铎 , 吴光辉 , 霍涛 , 王刚 , 沈洁 , 彭建永 , 顾子星 , 赵元梓 , 张海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抱箍吊顶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结构包括:抱箍连接件,包括底部开口的抱箍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抱箍主体的底部开口的抱箍底板,所述抱箍底板设有向下凸起的球形槽口;螺纹吊杆,穿过所述球形槽口且与转动安装于所述球形槽口中的球形端头连接;球形固定件,罩设于所述球形槽口的外侧,所述球形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螺纹吊杆连接的第一螺栓孔,所述球形固定件的侧壁设有与顶紧螺栓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多角度多方向调整的球形抱箍连接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吊顶连接件允许多角度、多方向进行调整,并且结构稳固,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9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04980.5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华 , 潘钧俊 , 司法强 , 胡雪伦 , 黄沛林 , 封锐 , 罗志浩 , 文杨 , 杨钦 , 李赟 , 余少乐 , 管宁 , 张倩 , 张海军 , 武念铎 , 霍涛 , 王刚 , 沈洁 , 吴光辉 , 彭建永 , 顾子星 , 赵元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顶连接件,该吊顶包括龙骨以及若干铝板,该吊顶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该龙骨的卡板;位置可调地安装于该铝板的顶面的连接板,该铝板的底面朝向屋内;以及转动连接于该卡板和该连接板且高度可调的调节件,通过调节该调节件的高度,以带动该铝板对应于待安装的高度,进而转动该调节件,以带动该连接板沿该铝板进行移动且带动该连接板和该铝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该铝板对应于待安装的位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铝板吊顶对缝不齐且调整困难的问题,通过转动调节该调节件,以调节铝板的角度,从而提高了铝板的安装准确度,提高了吊顶的美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08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87104.0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4G2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过后浇筑区域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施工方法,包括:根据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设计位置将锚固端埋固第一区域结构内,并让张拉端垂落在第一区域结构位于后浇筑区域内的侧面上;根据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设计位置将波纹管埋固于第二区域结构内,并使波纹管的两端露出于第二区域结构,让波纹管靠近后浇筑区域的露出部分垂落在第二区域结构的侧面上;在需要封堵后浇筑区域时,将张拉端穿过并伸出波纹管,张拉张拉端并向波纹管内注浆;封堵后浇筑区域。本申请不需要更改预应力筋的布置或后浇筑区域的位置,同时确保后浇筑区域内的畅通,不影响其使用,而且满足预应力筋的连续施工,对预应力结构性能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68172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24454.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4G13/02 , E04G13/00 , E04G17/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缝位置的双柱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双柱支模结构包括:分别形成有浇筑空间的两个柱模框,两个柱模框相对设置且之间形成有变形缝;横向穿设于柱模框的相对两侧且垂直于变形缝的对拉杆,对拉杆的第一端位于变形缝内,对拉杆的第二端螺合有螺母;横向设于变形缝内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夹持固定于对拉杆的第一端且抵靠于柱模框,通过调节螺母紧贴于柱模框使得对拉杆拉结柱模框的相对两侧实现固定。本发明通过夹持组件夹持固定于对拉杆的第一端且抵靠于柱模框,无需在变形缝位置拧螺丝,施工更方便。夹持组件可充当支模结构的加固龙骨,增强整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7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7711.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平奕炜 , 于连金 , 张正洪 , 杨刚 , 龚顺明 , 侯静 , 王凯 , 聂金阁 , 花磊 , 陈凯波 , 赵敬士 , 冯健飞 , 林文彪 , 李文超 , 左磊 , 张海军 , 周瑾 , 王祺麟 , 霍泽瑞
IPC: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更换的模块化设备减振装置及其更换方法,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间隔形成有多个凸起承台,多个所述凸起承台的顶面齐平;供设备安装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夹设在所述支撑座以及所述底座之间且与多个所述凸起承台一一对应的多个缓震模块,每个所述缓震模块均包括搁置在对应凸起承台上的弹性件;用于抬升所述支撑座以更换所述缓震模块的多个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承台之间且两端并别抵顶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支撑座,通过设置所述减振装置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84232.0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nventor: 平奕炜 , 方成 , 王和民 , 张正洪 , 张世阳 , 冯健飞 , 侯静 , 陈凯波 , 花磊 , 龚顺明 , 张海军 , 王凯 , 侯金柱 , 何庆 , 林文彪 , 霍泽瑞 , 颜通鑫 , 周瑾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Q50/08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复杂结构智能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确定所需优化设计的多维度目标;S200、根据目标结构体系建立初步优化架构;S300、构建样本数据库;S400、训练人工智能预测模型;S500、预测模型及功能模块融入主体优化算法;S600、执行优化算法,并输出多维度设计结果。本发明以独特的优化算法为主体对复杂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与优化,以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取代了其中高耗时的有限元计算过程,实现了大规模的迭代优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计方法与工具难以适用具有复杂、混合、多参数、多机制高度耦合等特性的结构体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32146.4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复合基座;沿高度方向的底部转动安装于复合基座的光伏组件;设于光伏组件沿高度方向的顶部用于对光伏组件清洁和降温的清洁机构;供转动光伏组件的驱动杆,可升降地转动安装在光伏组件的顶部,用于驱动驱动杆滑动以转动光伏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驱动杆升降的第二驱动机构。本发明光伏发电系统从光伏双面发电、角度调整实现太阳追踪、反射膜实现漫反射光利用、光伏清洁、光伏降温五大方面提高发电效率,通过二向电动驱动机构的转动,带动驱动杆移动,进而带动多组光伏组件的转动,从而实现光伏板的倾角调整,实现太阳追踪,提高了发电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