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酸性气体冷凝冷却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87896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379069.4

    申请日:2015-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酸性气体冷凝冷却工艺及装置,从再生塔塔顶逸出的酸性气体,经两级冷凝‑冷却‑气液分离后,由真空泵抽送至克劳斯单元或湿接触法制酸单元,回收硫磺或制取硫酸;在每级酸汽冷凝器中,将酸性气体夹带的脱硫液和被冷凝下来的冷凝液分离出来,并直接送入气液分离器。本发明将酸性气体夹带的脱硫液和被冷凝下来的冷凝液在进入下一级冷凝冷却器之前分离出来,避免真空冷凝液中过度吸收硫化氢,降低了再生(解吸)系统负荷;同时可降低冷凝冷却过程中的循环水和低温循环水用量,节能降耗;同时提供的装置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其改动量小,易于实现和推广。

    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酸性气体冷凝冷却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8789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79069.4

    申请日:2015-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K1/10 B01D5/0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酸性气体冷凝冷却工艺及装置,从再生塔塔顶逸出的酸性气体,经两级冷凝-冷却-气液分离后,由真空泵抽送至克劳斯单元或湿接触法制酸单元,回收硫磺或制取硫酸;在每级酸汽冷凝器中,将酸性气体夹带的脱硫液和被冷凝下来的冷凝液分离出来,并直接送入气液分离器。本发明将酸性气体夹带的脱硫液和被冷凝下来的冷凝液在进入下一级冷凝冷却器之前分离出来,避免真空冷凝液中过度吸收硫化氢,降低了再生(解吸)系统负荷;同时可降低冷凝冷却过程中的循环水和低温循环水用量,节能降耗;同时提供的装置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其改动量小,易于实现和推广。

    一种蒸氨工艺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7584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10229587.8

    申请日:2008-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氨工艺,该工艺采用挥发氨蒸馏过程和分解固定铵蒸馏过程在一个蒸氨塔中进行,具体过程为:原料氨水分别经汽提水、废水换热后送入蒸氨塔顶;蒸氨塔的上部用于挥发氨的蒸馏,溶解在氨水中的挥发氨NH3、H2S、CO2等组分在蒸汽蒸馏下被蒸出,氨汽经氨分缩器冷却浓缩至5~20%后送后序处理;蒸氨塔的中部断塔盘处引出汽提水,经与原料氨水换热,汽提水送入一段冷却器冷却后,送洗氨装置洗氨;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分离焦油后,与原料氨水换热,废水至废水冷却器冷却后,蒸氨废水送至生化装置处理。该工艺采用挥发氨塔和固定铵塔二塔合一的结构,工艺合理,流程短,占地少。

    一种蒸氨工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75842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10229587.8

    申请日:2008-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氨工艺,该工艺采用挥发氨蒸馏过程和分解固定铵蒸馏过程在一个蒸氨塔中进行,具体过程为:原料氨水分别经汽提水、废水换热后送入蒸氨塔顶;蒸氨塔的上部用于挥发氨的蒸馏,溶解在氨水中的挥发氨NH3、H2S、CO2等组分在蒸汽蒸馏下被蒸出,氨汽经氨分缩器冷却浓缩至5~20%后送后序处理;蒸氨塔的中部断塔盘处引出汽提水,经与原料氨水换热,汽提水送入一段冷却器冷却后,送洗氨装置洗氨;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分离焦油后,与原料氨水换热,废水至废水冷却器冷却后,蒸氨废水送至生化装置处理。该工艺采用挥发氨塔和固定铵塔二塔合一的结构,工艺合理,流程短,占地少。

    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酸性气体冷凝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74430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468710.7

    申请日:2015-0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碳酸钾脱硫酸性气体冷凝冷却装置,包括通过酸性气体管道连通的第一酸汽冷凝器、第二酸汽冷凝器、酸汽冷却器和气液分离器,第一酸汽冷凝器和第二酸汽冷凝器另外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酸汽冷却器另外连接低温循环水管道;所述第一酸汽冷凝器和第二酸汽冷凝器还设有冷凝液管道,并分别连接气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将酸性气体夹带的脱硫液和被冷凝下来的冷凝液在进入下一级冷凝冷却器之前分离出来,避免真空冷凝液中过度吸收硫化氢,降低了再生(解吸)系统负荷;同时可降低冷凝冷却过程中的循环水和低温循环水用量,节能降耗;装置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其改动量小,易于实现和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