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23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15296.1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6T11/0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SS‑OCT图像分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采集的结直肠内窥OCT图像;对结直肠内窥OCT图像进行预处理;裁剪结直肠内窥OCT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将处理后的结直肠内窥OCT图像作为多级上下文信息聚合网络模型的输入,实现结直肠内窥OCT图像粘膜层、固有肌层、混合组织层次区域和肿瘤区域的分层。本发明在Unet编码器阶段采用双分支并行结构,在解码器中采用多级输出结构,在解码器的最底层引入改进的通道注意力机制,不仅提高了内窥扫频光学相干层析图像的分层精确性,还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观察和诊断病变组织区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降低了早期诊断的漏诊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5502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97601.7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359 , G01N21/19 , G01N21/64 , G02B21/00 , G02B2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椭半球曲面大视野高通量双光子显微镜,包括:近红外飞秒脉冲激光器联组、分束延时模块联组、扫描单元联组、合束拼接模块、椭球曲面大视野反射式物镜、二向色片和光电倍增管探测阵列。本发明通过反射式物镜的设计来实现椭圆曲面大视野,能将平面矩形的激光扫描场转换成椭圆半球面的激光扫描场;通过采用多路激光并行扫描和多路荧光并行的探测方式能实现高通量扫描,利用四色原理,将不相邻区域划分为一组,利用区域间隙和合并式半波片最大化多次偏振合束的能量效率;不组激光之间引入延时,通过同时点的区域不相邻、相邻的区域不同时的方案,在时间和空间上能有效区分荧光信号的来源区域,极大程度地避免荧光散射带来的信号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364339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97589.X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频OCT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干涉数据处理:对扫频OCT系统得到的干涉数据进行加窗处理以抑制噪声信号,然后再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样品图像P0;S2、去除背景信息:对样品图像P0每行取平均提取条纹背景信息,然后对提取到的背景信息进行膨化操作得到背景图像,最后将样品图像P0减去背景图像,得到去除了图像条纹状伪影的OCT图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扫频OCT图像出现的散斑噪声、扫频光源噪声和光路条状伪影进行有效去除,从而可对O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OCT图像质量,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中时,能够便于医生从图像中准确、快速获取对诊断和观察病人病情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193860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97559.4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OCT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高速扫频光源模块输出高频激光至主光学系统的同时输出第一脉冲信号至逻辑控制模块;高频激光经过主光学系统后分成两束激光,按原路返回的两束干涉光进入高速平衡探测器探测模块中,逻辑控制模块对第一脉冲信号进行判断处理后输出第三脉冲信号至高速采集集成模块,第三脉冲信号用以触发高速采集集成模块进行数据采集。本发明还涉及OCT成像系统、存储介质。本发明从硬件上准确控制每帧图像的开始位置,上位机提取的图像数据是经过硬件准确对准并经过FPGA硬件进行FFT变换的图像数据,不需要在上位机进行数据校正,不仅提高获取的图像数据的准确性而且降低了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0083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850290.8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2823 , G01J3/0208 , G01J3/06 , G01J2003/064 , G01N21/6456 , G01N2201/06166 , G01N220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光谱仪,其包括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振镜组或柱面镜、第一透镜、反射镜、第二透镜、二向色镜、物镜、光栅、成像透镜及相机,飞秒激光射向振镜组或柱面镜,经第一透镜聚焦于反射镜,被反射至第二透镜准直并射向二向色镜,二向色镜透射激光而反射荧光,透射过二向色镜的飞秒激光经物镜后射向样品,样品中的荧光粉受激发产生荧光并射向二向色镜,反射至光栅进行光谱分离后经成像透镜成像于相机的感光面。所述成像光谱仪通过飞秒激光对样品进行线照明,利用双光子荧光激发效应的空间选择性,替代了一般光谱仪的狭缝结构,提高了成像光谱仪的荧光探测效率,再通过机械振镜扫描照明线或移动样品即能重构出一幅二维光谱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417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75480.3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光子显微镜将光纤飞秒激光器模块、声光调制器、双轴机械扫描单元、透镜组、物镜、滤光片组及光电探测器进行一体化的机电设计,集成于显微镜壳体内,提高了机械的紧凑性,减小了双光子显微镜的整机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成本;此外通过设置显微镜支架,从而能够带动双光子显微镜在三维方向上进行平移和在水平面进行旋转,从而提高了机械的活动性能,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7860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4374.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A61M1/00 , G06T7/11 , G06T7/66 , B25J9/16 , A61B1/307 , A61B1/06 , A61B1/04 , A61B1/005 , A61M25/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智能导尿机器人自动配准及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提出一种GLM‑YOLO模型,采用全局局部模块替代传统YOLO模型里的C2F模块,以加速推理速度并聚焦局部重点信息,实现尿道的精准识别与分割;同时,系统根据识别结果进行位置信息配准使目标视野始终在靶心位置,以便操控软镜精准进入尿道,在此过程中根据环形力反馈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调整导尿管前端施加的力,以确保在导尿管进入人体尿道时避免对尿道壁造成过重的挤压。最后,系统建有数据库和路径记忆(在单孔操作视野受限的情况特别重要)功能,可根据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导尿路径和坐标,实现自动导尿,减少患者重复性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724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44222.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轴向脉冲分时复用结合扩展焦深的双光子成像方法与装置,涉及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飞秒激光器、轴向脉冲分时多路复用模块、多角度投影的扩展焦深模块、二维双光子显微镜、中央控制与处理模块。本发明通过轴向脉冲分时多路复用模块进行多路分束延时和引入变焦量,实现轴向脉冲分时复用功能,通过多角度投影的扩展焦深模块将焦斑在轴向上拉长,以及产生多角度的投影,能有效结合轴向脉冲分时多路复用方法和扩展焦深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并通过采用FPGA与GPU两级数据加速处理的方式,解决两种体成像方法结合随之带来的海量计算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81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74149.6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图像传输结构、方法以及内窥镜,属于内窥镜领域,通过将含有串行编码芯片的前板PCB设置在镜体内,缩短串行编码芯片与CMOS图像传感器之间的传输距离,保证MIPI信号传输带宽和稳定性,避免高速MIPI信号衰减和失真;串行编码芯片与反串行解码芯片之间通过光纤连接,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m以上,可以满足内窥镜3~5m的传输距离要求,并且体积小,又能够满足镜体内部狭小的空间布局以保证镜体外径(直径10mm)不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7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0561.8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焦点扫描与阵列式多通道探测成像方法、设备及介质,涉及激光扫描及荧光探测成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多个激光焦点各自进行扫描形成激光扫描区域;建立激光扫描区域与多个探测通道形成的探测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每个时间点,根据每个激光焦点的扫描位置,在对应的探测区域内仅选通对应像斑当前所在位置的探测通道;控制每个激光焦点的扫描相位来保持相邻的激光焦点之间的扫描间隔距离;当激光焦点的扫描位置离开选通的探测通道时,关闭该探测通道,并仅选通激光焦点进入的扫描区域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的探测通道。本发明在提高成像通量的同时能有效避免荧光串扰的产生,同时不影响双光子成像深度、成像区域连续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