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51914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680049664.0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32 , H01M4/8668 , H01M4/90 , H01M4/9083 , H01M4/926 , H01M8/1004 , H01M8/1027 , H01M8/103 , H01M2300/0082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电池电极的催化剂,其有利于抑制碳载体(例如碳纳米管)的附聚,并有利于使碳载体、催化剂组分和电解质组分这三种组分彼此紧密接触;还涉及制造用于燃料电池电极的方法。所述用于燃料电池电极的催化剂包含具有π共轭系统的碳载体(例如CNTs)、具有芳环的电解质组分和催化剂组分。在制造用于燃料电池电极的方法中,使具有π共轭系统的碳载体(例如CNTs)、具有芳环的电解质组分和催化剂组分在溶剂中彼此接触。由此可用所述电解质组分将所述碳载体改性,并可将所述催化剂组分固定在所述载体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0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245577.8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4/5825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物质和全固体二次电池。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全固体二次电池的耐热性的提高的负极活性物质。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通过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来解决上述课题,该负极活性物质具有以碳作为主要成分的活性物质粒子,和在上述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上形成并含有LixPOy(2≤x≤4,3≤y≤5)的被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714306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6144.2
申请日:2011-01-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25/45 , C01B32/174 , H01M4/36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复合正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复合正电极活性材料是正电极活性材料和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制备包含正电极活性材料的起始材料的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的起始材料的水溶液、和包含所述碳纳米管和增溶材料的增溶的碳纳米管的水溶液,所述增溶材料包括其碳纳米管增溶保持率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水溶性聚合物;和通过混合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的起始材料的水溶液和所述增溶的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并且进行水热合成,来合成正电极活性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78845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680004676.1
申请日:2006-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B82Y30/00 , C23C14/18 , C23C14/28 , C23C14/325 , C23C14/34 , C23C16/26 , C23C16/505 , H01M4/8817 , H01M4/8867 , H01M4/9083 , H01M8/0234 , Y02P70/56
Abstract: 一种制造用于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层的方法,其包括气相沉积纳米尺寸结构例如碳纳米壁(CNW)作为催化剂层载体的步骤,和将催化剂组分和/或电解质组分放置/散布在催化剂层载体上的步骤。此方法简化了燃料电池电极层的制造过程,同时改进了催化剂组分和电解质的可散布性,并因此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23545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80031804.7
申请日:2005-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5 , H01M8/0228 , H01M8/0234 , H01M8/0252 ,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1007 , Y02P70/56 , Y10S977/948
Abstract: 增大了隔板中的通路形状的自由度,使得能够设计出最优的气体通路,使得气体通路肋下面充足的气体供应成为可能,并通过降低扩散分极改善了电池单体性能。另外,改善了排水性能并防止了溢流,由此降低了扩散分极并改善了电池单体性能。另外,还通过减小接触电阻改善了电池单体性能。燃料电池隔板包含隔板基板,通过气相生长,在隔板基板上用具有纳米尺寸结构的碳基多孔材料形成气体通路肋。本发明还提供了燃料电池用电极结构、制造该隔板和该燃料电池的方法以及包含该电极结构的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84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180070602.9
申请日:2011-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田怜
IPC: H01M4/485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柔软的被覆层、并能够实现接触面积增大的被覆活性物质。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被覆活性物质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被覆活性物质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和被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并含有Li离子传导性氧化物的被覆层,所述被覆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上述被覆层进一步含有碳酸锂。
-
公开(公告)号:CN10432165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80073136.4
申请日:2012-06-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34 , G01R31/3627 , G01R31/3679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4285 , H01M10/44 , H01M10/48 , H01M2220/20 , H02J7/0021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55 , Y10T29/4900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确定老化原因的电池的老化诊断装置。本发明的电池的老化诊断装置具有:存储比较对象电池的放电中及放电停止后的电位变化特性的存储部;和将老化诊断对象电池的放电中及放电停止后的电位变化特性与存储于存储部的比较对象电池的放电中及放电停止后的电位变化特性进行比较,基于两者的差异确定老化诊断对象电池的老化原因的确定部,在该确定部中,当老化诊断对象电池的刚刚停止放电之后的电位与比较对象电池的刚刚停止放电之后的电位不同的情况下,诊断为老化原因中包括活性物质的老化,当老化诊断对象电池的刚刚停止放电之后的电位与比较对象电池的刚刚停止放电之后的电位相同的情况下,诊断为老化原因为活性物质以外。
-
公开(公告)号:CN102356485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80012411.2
申请日:2010-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2 , H01M4/043 , H01M4/139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Abstract: 在一种全固体二次电池中,在正和负电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极活性材料层中,由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中包含的电解质的质量与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中包含的活性材料的质量的比率表示的总的含量比大于1;并且,正电极体和负电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极活性材料层具有下述构成分布,其中,由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部分中包含的电解质的质量与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部分中包含的活性材料的质量的比率表示的局部含量比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从固体电解质界面向集流体界面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266818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1071.4
申请日:2010-11-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 H01M4/62 , H01M4/66 ,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131 , H01M4/1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0416 , H01M4/0423 , H01M4/0428 , H01M4/0473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5 , H01M4/663 , H01M10/0525 , Y02E60/12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电极(10)包括:正电极集电体(20);以及被支撑在所述正电极集电体(20)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层(30),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30)包括在所述正电极集电体(20)上形成的碳纳米壁(32)和被支撑在所述碳纳米壁(32)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36)。
-
公开(公告)号:CN102356485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080012411.2
申请日:2010-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2 , H01M4/043 , H01M4/139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Abstract: 在一种全固体二次电池中,在正和负电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极活性材料层中,由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中包含的电解质的质量与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中包含的活性材料的质量的比率表示的总的含量比大于1;并且,正电极体和负电极体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极活性材料层具有下述构成分布,其中,由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部分中包含的电解质的质量与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部分中包含的活性材料的质量的比率表示的局部含量比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从固体电解质界面向集流体界面增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