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917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80004931.8
申请日:2012-01-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M17/0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078
Abstract: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1),所述碰撞测试设备(1)包括:致动器(4A、4B、4C、4D、4E),其用于朝着在其上承载有假人的承载单元(3)侧移动车辆结构部件。致动器(4A、4B、4C、4D、4E)能够彼此独立地被驱动。因此,所述致动器(4A、4B、4C、4D、4E)分别以不同的驱动速度移动车辆结构部件。换句话说,碰撞测试设备(1)不仅简单地移动车辆结构部件,使得车辆结构部件与假人发生碰撞,而且还使得车辆结构部件在不同位置以不同速度移动的同时与假人DM发生碰撞。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028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180022129.7
申请日:2011-02-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00 , B60R21/0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1332 , B60R21/0136 , B60R2021/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探测装置,其具备检测接近车辆的外装部件的内侧构成的空间(S)的压力传感器(31)和保护车室内的乘员保护装置(20),电子控制装置(10)在所述压力和单位时间内的所述压力的变化量分别满足了碰撞条件时,判定为发生了碰撞,使所述乘员保护装置(20)动作。此时,以如果所述压力越小所述单位时间内的压力的变化量不够大则不判定为发生了碰撞的方式设定所述碰撞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172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80004931.8
申请日:2012-01-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M17/0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078
Abstract: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1),所述碰撞测试设备(1)包括:致动器(4A、4B、4C、4D、4E),其用于朝着在其上承载有假人的承载单元(3)侧移动车辆结构部件。致动器(4A、4B、4C、4D、4E)能够彼此独立地被驱动。因此,所述致动器(4A、4B、4C、4D、4E)分别以不同的驱动速度移动车辆结构部件。换句话说,碰撞测试设备(1)不仅简单地移动车辆结构部件,使得车辆结构部件与假人发生碰撞,而且还使得车辆结构部件在不同位置以不同速度移动的同时与假人DM发生碰撞。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028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80022129.7
申请日:2011-02-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00 , B60R21/0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1332 , B60R21/0136 , B60R2021/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探测装置,其具备检测接近车辆的外装部件的内侧构成的空间(S)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1)和保护车室内的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20),电子控制装置(10)在所述压力和单位时间内的所述压力的变化量分别满足了碰撞条件时,判定为发生了碰撞,使所述乘员保护装置(20)动作。此时,以如果所述压力越小所述单位时间内的压力的变化量不够大则不判定为发生了碰撞的方式设定所述碰撞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53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80065098.9
申请日:2010-03-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胜又俊一
IPC: B60R2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37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308
Abstract: 侧面气囊装置(1)具备侧面气囊(2),该侧面气囊(2)通过在发生来自车辆侧方的碰撞时展开膨胀来保护乘员(D)的侧面。侧面气囊(2)中形成有与乘员(D)的肩部(Ds)对应的肩部区划室(21)、腰部区划室(22)及胸部区划室(23)。肩部区划室(21)具有:第一重叠部(21a),在侧面气囊(2)展开膨胀时与B柱(100)在车辆侧视图中重合;第二重叠部(21b),与车门主体部(201)在车辆侧视图中重合;及中间部(21c),形成于第一重叠部(21a)与第二重叠部(21b)之间,从第一重叠部(21a)沿着车门主体部(201)的车辆上方侧的端部即腰线(DBL)朝向第二重叠部(21b)。在发生来自两侧方的碰撞时,能够通过展开膨胀的侧面气囊(2)将与展开膨胀的侧面气囊(2)接触的乘员(D)的肩部(Ds)向车内侧充分地推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