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865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118846.1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魔芋种苗扩繁方法,涉及种苗扩繁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扩繁方法根据魔芋叶子具有恢复再生能力,且繁殖原材料越小,萌发的叶子数越多的特点,采用叶子扦插进行种苗扩繁,扩繁的原材料不受影响,仍可继续正常生长,扦插的叶子生根快,15天左右即可生根,且平均成活率可达80%。本发明所述扩繁方法,不仅提供了更多种苗的繁殖途径,缓解种苗紧缺的压力,降低成本的投入,且能加快产业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391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63359.8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巨菌草与珠芽魔芋间作的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间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起2‑3垄间隔1垄”开沟,前一年11‑12月在未起垄位置种植巨菌草,垄上覆膜,4‑5月在垄上种植珠芽魔芋。本发明采用复合生态种植模式,合理搭配间作,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低投入高效益的增加幼龄胶园单位面积产出;针对两种作物(喜阴耐湿‑珠芽魔芋和喜阳周期长‑高秆巨菌草)的生长特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均可互为补偿,各取所需,且充分发挥热区资源的优势特点,全面促进了橡胶树种植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9736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432524.4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林套种珠芽魔芋的方法,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橡胶林套种珠芽魔芋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橡胶林,进行土地整理,经开起垄沟、施底肥、覆盖地膜后,定植珠芽魔芋种芋或种苗;当橡胶林的树龄为1‑5年时,保护带搭建遮阴棚,使遮阴度为40‑70%;当橡胶林的树龄在11年以上时,对所述橡胶林进行修枝。本发明根据橡胶林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套种方式,不仅能长期在橡胶林保护带进行套种珠芽魔芋,提高橡胶林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橡胶林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产出,增强橡胶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橡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珠芽魔芋种植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土地资源,能够快速促进魔芋产业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945207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451167.4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滇黄精、鲁冰花套种于茶树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相邻两行茶树间分别开沟起垄,依次开出第一套种地和第二套种地,其中第一套种地和第二套种地的长度方向都与茶树种植的行的方向一致;S2,3-4月在第一套种地中种入滇黄精;S3,3-4月或9-10月在第二套种地中播入鲁冰花。本发明的滇黄精、鲁冰花套种于茶树间的方法能够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39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09440.9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PP003菌株,属食用菌技术领域。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pp003菌株,属于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于2016年10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72。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优点:利用该菌株制备的优良液体菌种汤色黄褐色,菌球小而密,发菌快,培养6‑7d就能用于接种;用于袋料栽培,其出菇培养时间短,出菇整齐,子实体产量高,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菌盖褐色,边缘内卷、半球形;菌柄黄褐色,高度5㎝~7㎝,基部稍膨大。保鲜期4~5天,烘干后干片呈金黄色。
-
公开(公告)号:CN1173223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206821.6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珠芽魔芋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珠芽魔芋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珠芽魔芋叶面球茎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不定芽;(2)将不定芽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继代苗;(3)将继代苗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珠芽魔芋幼苗。本发明的培养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珠芽魔芋的丛生芽数量,提高繁殖系数。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珠芽魔芋幼苗,幼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322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06821.6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珠芽魔芋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珠芽魔芋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珠芽魔芋叶面球茎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不定芽;(2)将不定芽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继代苗;(3)将继代苗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珠芽魔芋幼苗。本发明的培养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珠芽魔芋的丛生芽数量,提高繁殖系数。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珠芽魔芋幼苗,幼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39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611009440.9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PP003菌株,属食用菌技术领域。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pp003菌株,属于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于2016年10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72。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优点:利用该菌株制备的优良液体菌种汤色黄褐色,菌球小而密,发菌快,培养6‑7d就能用于接种;用于袋料栽培,其出菇培养时间短,出菇整齐,子实体产量高,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菌盖褐色,边缘内卷、半球形;菌柄黄褐色,高度5㎝~7㎝,基部稍膨大。保鲜期4~5天,烘干后干片呈金黄色。
-
公开(公告)号:CN105948936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610380271.3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05G3/00 , A01G24/10 , A01G24/12 , A01G24/20 , A01G24/25 , A01G24/27 , A01G24/28 , A01G22/00 ,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热带地区植物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本发明适用于热带地区植物的育苗基质主要由特定用量的红土、甘蔗渣、米麸、废菌包、泥炭土制备得到。本发明适用于热带地区植物的育苗基质具有轻质化、增肥、保水、可降解、结构紧凑、不松散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热带地区植物的生长及移栽,有利于培育壮苗、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加快植物生长速度;本发明适用于热带地区植物的育苗基质充分利用率有机废弃物,降低了育苗成本,为本地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830772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02423.2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A01B7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表面多重覆盖的方法,在土壤表面依次覆盖有原生材料层、营养层、腐料层、遮光层、覆盖层和漏光层,其中,所述原生材料层由生长在所述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而成;所述营养层由具有增氮减碳作用的材料覆盖而成;所述腐料层由提供腐殖质的材料覆盖而成;所述遮光层由具有遮光作用的材料覆盖而成;所述覆盖层由具有隔离作用的材料覆盖而成;所述漏光层由具有漏光作用的材料覆盖而成。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各层之间相互配合,为土壤持续提供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杂草和蚊虫滋生,从而使经过多重覆盖的土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减少或不需要进行翻土、除草、杀虫和/或施肥等常规田间管理,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