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褐网柄牛肝菌SSR分子标记

    公开(公告)号:CN10494676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38932.1

    申请日:2015-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暗褐网柄牛肝菌SSR分子标记,属DNA分子标记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已经获得其基因组数据的基础之上,利用常规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其SSR的分布,进行引物设计,利用来自西双版纳地区的暗褐网柄牛肝菌样品,选取部分引物进行初筛、复筛后,得到15个具有多态性的SSR分子标记,其编号为: PP50097、PP64100、PP32087、PP85099、PP80085、PP56123、PP76127、PP57130、PP39117、PP60130、PP93120、PP23157、PP45160、PP30156、PP4814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SSR分子标记,建立技术体系,弥补其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空白,为暗褐网柄牛肝菌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学及种质鉴定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衰退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48030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0108287.9

    申请日:2016-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衰退的判定方法,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测定生长速率、测定菌落淀粉酶分泌能力、可溶性蛋白分析、酯酶同工酶分析等步骤,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活性作出预判,找到可以表征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随继代次数增多发生衰退的生理生化特征,为菌种活力鉴定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判定方法,该方法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种衰退提供了有效的判定依据,大大降低了误用衰退菌株的风险,有利于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技术的推广。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2943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37661.2

    申请日:2017-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真菌发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新方法。包括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液体菌种一级深层发酵方法、液体菌种二级深层发酵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首先按以下步骤制备液体菌种培养基:马铃薯10‑20%(去皮煮汁),碳源1.5‑2.0%,氮源0.2‑0.4%,磷酸二氢钾0.1‑0.2%,硫酸镁0.1‑0.2%,PH值4.5‑7,余量为水,然后接入预先培养好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原种进行一级深层发酵培养,一级深层发酵采用回旋振荡仪用三角瓶培养,当一级发酵结束后立即转入二级发酵,二级发酵采用发酵罐深层发酵培养,通过二级发酵培养后实现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的工厂化生产。

    暗褐网柄牛肝菌PP003菌株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5439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09440.9

    申请日:2016-11-16

    Abstract: 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PP003菌株,属食用菌技术领域。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pp003菌株,属于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于2016年10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72。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优点:利用该菌株制备的优良液体菌种汤色黄褐色,菌球小而密,发菌快,培养6‑7d就能用于接种;用于袋料栽培,其出菇培养时间短,出菇整齐,子实体产量高,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菌盖褐色,边缘内卷、半球形;菌柄黄褐色,高度5㎝~7㎝,基部稍膨大。保鲜期4~5天,烘干后干片呈金黄色。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917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95116.1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属食用菌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征在于:a.制成的孢子悬浮液,置于45℃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孢子悬浮液进行预处理;b.孢子萌发培养基为:称取200克红土壤,200克去皮马铃薯,加水煮沸30分钟后,纱布过滤,加入葡萄糖20克,KH2PO4 1克,MgSO2 1克,酵母膏浸提液2克,琼脂粉20克,加水定容至1000ml,pH值自然,121℃灭菌30分钟,待其冷却至60℃以下,未凝固时,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使其终浓度为100U/ml,混匀后立即倒平板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大缩短了孢子萌发所需时间,仅需9-11天其担孢子即开始萌发,为将来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杂交育种、遗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中华腐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896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631620.5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华腐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栽培基质: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玉米面混匀得培养料,将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蔗糖按照培养料质量的0.05%~0.1%溶于水中得到栽培基质;(2)装袋、灭菌:将栽培基质分装到菌袋中,灭菌,冷却备用;(3)接种及菌棒培养:将中华腐生牛肝菌菌种固体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栽培基质中,避光培养;(4)覆土材料配制及覆土培养;(5)出菇管理:覆土10~15d后,覆土层表面出现大量金黄色菌丝并有原基形成时转入出菇管理;(6)采收。该方法成本低、栽培周期短,所产蘑菇产量高、品质好,为中华腐生牛肝菌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2780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55325.1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快速萌发方法,先将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及野外采集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清理干净,在4~10℃条件下低温处理24h,然后放入盛有土壤的试管或培养皿中28℃暗光培养。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经低温刺激后能在24h内萌发,萌发率达到90%以上;野外采集的菌核通过低温刺激后萌发所需的时间缩短,萌发率也提高到90%以上。本发明一方面解决了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的菌核无法萌发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野外采集菌核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