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5037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780075042.3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18 , H01M4/86
Abstract: 该双极板被布置成面对电极,电解液沿着该电极流通,其中,用于流通电解液的流动通道被设置在该双极板的正面和/或背面。被设置在双极板的正面和/或背面的流动通道设置有:引入路径,电解液沿着引入路径被引入;和排放路径,电解液沿着排放路径被排放,并且排放路径独立于引入路径且不与引入路径连通连接。引入路径和排放路径中的至少一条包括倾斜凹槽,该倾斜凹槽与包括双极板的外边缘的假想矩形的长边和短边以非正交的方式相交叉。
-
公开(公告)号:CN106415907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480073708.8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了内部电阻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本发明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隔膜、双极板、配置于所述隔膜与所述双极板之间的电极、对所述电极供给电解液的导入口、及从所述电极排出所述电解液的排出口,使所述电解液向所述电极流通而进行充放电反应,所述电极包括各向异性电极层,所述各向异性电极层的透过率在该电极的平面中的方向(A1)、和与所述方向(A1)在所述电极的平面正交的方向(A2)上不同,所述各向异性电极层的所述方向(A1)的透过率(K1)大于所述方向(A2)的透过率(K2),且所述电极配置成基于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排出口的位置关系及所述双极板的所述电极侧的面的形状而规定的、所述电极内的所述电解液的主要流通方向与所述方向(A1)实质并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41590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80073708.8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3 , H01M4/8626 , H01M8/188 , H01M8/20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了内部电阻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本发明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隔膜、双极板、配置于所述隔膜与所述双极板之间的电极、对所述电极供给电解液的导入口、及从所述电极排出所述电解液的排出口,使所述电解液向所述电极流通而进行充放电反应,所述电极包括各向异性电极层,所述各向异性电极层的透过率在该电极的平面中的方向(A1)、和与所述方向(A1)在所述电极的平面正交的方向(A2)上不同,所述各向异性电极层的所述方向(A1)的透过率(K1)大于所述方向(A2)的透过率(K2),且所述电极配置成基于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排出口的位置关系及所述双极板的所述电极侧的面的形状而规定的、所述电极内的所述电解液的主要流通方向与所述方向(A1)实质并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3490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80068227.8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186
Abstract: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运行方法,其是使电解液在罐与第一电池单元之间循环来进行充电和放电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运行方法,所述运行方法具备用250mA/cm2以上的电流密度进行充电的主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005037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80075042.3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18 , H01M4/86
Abstract: 该双极板被布置成面对电极,电解液沿着该电极流通,其中,用于流通电解液的流动通道被设置在该双极板的正面和/或背面。被设置在双极板的正面和/或背面的流动通道设置有:引入路径,电解液沿着引入路径被引入;和排放路径,电解液沿着排放路径被排放,并且排放路径独立于引入路径且不与引入路径连通连接。引入路径和排放路径中的至少一条包括倾斜凹槽,该倾斜凹槽与包括双极板的外边缘的假想矩形的长边和短边以非正交的方式相交叉。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85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80073816.6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B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9/126 , H01L39/2425 , H01L39/2483
Abstract: 提供用于形成氧化物超导体(2)的原料溶液,所述原料溶液被用于使用涂布热解法在基板(1)上形成其中引入磁通钉扎点的RE123氧化物超导体(2)。将用于形成钉扎点的预定量的纳米粒子(3)分散在溶解有用于形成所述氧化物超导体(2)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所述纳米粒子(3)具有5~100nm的粒度。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为不含氟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因此,即使在FF-MOD法中,也可以容易地添加用于钉扎的材料,用于热分解金属络合物的处理和用于产生钉扎化合物的热处理是不必要的,并且可以合适地控制钉扎的粒度。
-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53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3840.3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8 , H01M4/8605 , H01M4/8626 , H01M4/96 ,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2004/8684 , H01M2004/8689 , Y02E60/528
Abstract: 该电极由片状多孔主体构成,并且用在通过使电解质溶液循环来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解质溶液循环型电池中。在该电极的侧表面中,在电极安装在电解质溶液循环型电池中时后、布置在电解质溶液的入口侧上的部分是入口侧边缘表面,而布置在电解质溶液的出口侧上的部分是出口侧边缘表面。该电极包括第一流动通道凹槽和第二流动通道凹槽,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凹槽连接在入口侧边缘表面处,并且朝向出口侧边缘表面延伸,第二流动通道凹槽连接在出口侧边缘表面处,并且朝向入口侧边缘表面延伸,第一流动通道凹槽和第二流动通道凹槽不彼此直接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7710479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80036837.9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电极,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电极包含由碳材料形成的多孔体,其中所述碳材料的(002)面具有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在3.354埃~3.452埃范围内的层间距。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电极优选为其中通过程序升温脱附/质谱分析法测定的源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氧含量为1μmol/g~100μmol/g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10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80024544.0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2/02 , H01L39/143 , H01L39/2422 , H01L39/2425 , H01L39/2448 , Y10T428/2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表现出优异超导特性的超导薄膜材料和制造该超导薄膜材料的方法。超导薄膜材料(1)包括基板(10)和形成在基板(10)上的超导膜(30)。超导膜(30)包括通过金属有机沉积形成的MOD层(31)和通过气相工艺形成在MOD层(31)上的气相形成层(32)。因此,首先形成MOD层(31),并且随后形成气相形成层(32),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在形成MOD层(31)的过程中应用的热处理(MOD工艺中的热处理)导致气相形成层(32)的特性劣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