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077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69897.8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气体环境的超高温热机械疲劳试验系统,包括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水冷装置、空气压缩机、惰性气体气罐、操作电脑、三通电磁阀、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器和升温控制器。升温加热装置与水冷装置及三通电磁阀均与升温控制器连接;空气压缩机和惰性气体气罐与三通电磁阀连接,再通过气体输送管将气体施加于试验环境中;控制器控制机械力和应变加载,将其与升温控制器及操作电脑实现连接通信后,可在操作电脑实现对气体试验环境变化控制和温度加载控制。本发明能够快速实现试验材料的升温、保温和降温控制,并能使加载试件在不同气体环境中进行试验,对超高温疲劳及不同环境试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8043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0958621.0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超高温振动疲劳试验方法,涉及复合材料超高温振动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使用试验仪器包括激振器系统(包括激振器、功率放大器、振动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金属材料腔体和磁感应加热系统(包括高频磁感应加热机和红外温度探测仪)。该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热振动的方式为:通过磁感应加热系统对金属材料腔体进行加热,金属材料腔体内形成一个超高温空间,复合材料在这个超高温空间中通过热传导形式被加热到特定温度,激振器系统给试件提供振动。本方法可为复合材料提供超高温及振动环境,利于研究复合材料在超高温振动环境条件下的疲劳性能,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52832.2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带宽影响的多轴随机振动寿命预测方法,涉及到宽带随机振动试验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寿命计算,属于材料在随机振动载荷下的疲劳性能领域。本发明修正了频域等效von Mises应力法在宽带情况下的误差,通过添加带宽影响因子提出了改进的von Mises等效准则,来更好地估算在宽带情况下的损伤,使铝合金在宽带多轴振动下疲劳寿命预测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71971.2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14 , G06F119/0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疲劳缺口系数的针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涉及复合材料疲劳强度理论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材料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建立应力水平对于材料的影响、建立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的关系、引入应力水平建立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的影响、借助光滑试件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计算缺口疲劳寿命、方程的简化。本发明所提出一种考虑疲劳缺口系数的针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已通过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相应试验进行了验证。所提出方法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用于包含缺口的针刺复合材料的恒幅疲劳寿命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8043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58621.0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超高温振动疲劳试验方法,涉及复合材料超高温振动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使用试验仪器包括激振器系统(包括激振器、功率放大器、振动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金属材料腔体和磁感应加热系统(包括高频磁感应加热机和红外温度探测仪)。该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热振动的方式为:通过磁感应加热系统对金属材料腔体进行加热,金属材料腔体内形成一个超高温空间,复合材料在这个超高温空间中通过热传导形式被加热到特定温度,激振器系统给试件提供振动。本方法可为复合材料提供超高温及振动环境,利于研究复合材料在超高温振动环境条件下的疲劳性能,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931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71574.5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高温退化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常温下的S‑N曲线单对数模型,首先考虑了复合材料受拉压不对称性的影响,在R=‑1的疲劳载荷下。压缩主导了材料的疲劳损伤,并且认为纤维复合材料在受以压缩为主导的载荷时,S‑N曲线斜率和截距的变化趋势与压缩强度随温度的下降保持趋势一致,最后建立不同恒定高温下树脂基复合材料S‑N曲线模型。与不同加载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对比,其结果都在五倍带以内,预测效果较好。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因而在航空航天、船舶、交通运输等领域中有着广泛运用。本方法计算简便而且准确性较高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