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0226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0440322.2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4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员特性的量化评估方法,包括:采集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变道轨迹数据和方向盘转角数据;根据自车车速、自车与前车距离、前车车速,对变道轨迹数据和方向盘转角数据按照工况进行分类;处理驾驶员在固定工况下的变道轨迹数据和方向盘转角数据,得到该工况下的变道轨迹簇和方向盘转角簇;分别处理所述变道轨迹簇和方向盘转角簇,得到变道轨迹特性曲线和方向盘转角特性曲线;根据所述变道轨迹特性曲线和方向盘转角特性曲线对驾驶员特性进行量化评估。本发明方法对驾驶员的日常变道数据进行分析,提取驾驶特征,考虑驾驶员的变道轨迹和方向盘转角,提出了一种驾驶员变道轨迹特性曲线和方向盘转角特性曲线来描述驾驶员的驾驶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654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1910433566.6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蓄能器补偿的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电子控制单元采集踏板位移及踏板速度信号,判断驾驶员制动意图,并计算所需制动阻力矩的大小,通过发送控制信号到制动执行器控制器,实现对制动执行机构中制动电机输出转矩的控制及高压蓄能器电磁阀占空比的补偿控制,在实现较高的响应速度的基础上,实现对制动主缸和轮缸液压力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制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5486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70295.3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交通模型的车道级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包括:将车辆前方道路沿着道路方向分成K段,每段道路长度为L,且均有I个车道;车辆当前处在第1路段的入口处;建立时空交通模型;将车辆的车道级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为一个滚动优化问题;求解滚动优化问题,得到车道级路径;根据车道级路径控制车辆行驶至第1路段的最优车道。本发明考虑了车辆前方较长距离的道路上各路段的各车道的交通状态,将车道级路径规划问题建立成一个滚动优化问题,求解道路上各路段的最优车道,以减小车辆的总旅行时间,提高车辆的行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62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154741.7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2D5/04 , B60W50/00 ,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1/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机线控转向系统及其多目标能量优化方法,属于车辆线控转向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整车模型和双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模型;(2)根据步骤(1)建立的模型,推导车辆两个转向电机的总需求转矩和转速公式;(3)建立双电机总消耗功率模型和总损耗功率模型,基于电机效率模型,结合功率损耗分析研究转矩分配问题;(4)在双电机转矩转速和优化变量取值范围的约束条件下,建立双电机线控转向系统多目标能量优化模型;(5)根据双电机线控转向系统多目标能量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根据电机map图优化出最优转矩分配系数,使得电机总功率最低。本发明提高系统的总体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508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56245.3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车辆状态容错估计方法,步骤如下:基于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车辆纵向运动学模型,建立任意时刻的一步预测模型;基于任意时刻车辆左后轮轮速传感器的测量量、右后轮轮速传感器的测量量、容错性整车绝对车速,建立观测模型;将一步预测模型和观测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理论,估计出任意时刻车辆的纵向车速、横向车速和横摆角速度。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融合车载传感器及GPS信号估计车辆状态,且GPS缺失时利用LSTM‑RNN求解重构的整车绝对车速信号,解决了GPS缺失带来的估计系统故障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状态估计精度,具有较强的容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375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56241.5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地图及模式切换的坡道制动系统及方法,包括:电子踏板模块、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液压制动模块及云服务器模块;本发明利用车辆网技术实现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模式切换控制,准确识别驾驶员的制动意图,弥补了现有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无法根据行车工况及时调整工作模式的问题,降低了驾驶员操作难度,提高了坡道启停、跟车等工况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3041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55623.8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88 , G01R31/389 ,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6F17/11 , G06F1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软包电池外部环境影响的SOC估计方法,步骤如下:建立状态方程及获取参数;进行电池容量标定实验、恒流脉冲实验、城市道路行驶工况实验;利用电池容量标定实验记录的数据得到单一影响因素下电池容量,利用电池容量标定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函数方程式;利用恒流脉冲实验数据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开路电压值,将不同条件下幂函数先拟合出来再将同次项系数对影响因素进一步拟合;将得到的基于外部环境对电池容量和电池开路电压的修正代入到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中,得到估计结果。本发明在温度和放电倍率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机械载荷这一影响因素,能够更加接近软包电池实车应用时的真实场景,同时使得电池的荷电状态估计结果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40720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0985080.5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74 , G01R31/392 , G01R31/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多时间尺度SOC和SOH协同估计方法,步骤如下:构建考虑温度影响的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动态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述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进行辨识;将恒流脉冲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和辨识结果输入至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构建考虑温度影响的协同估算器对锂电池SOC和SOH进行估计。本发明实现了在变换电池温度情况下电池SOC和SOH精准计算,同时实现了SOC和SOH在同一算法不同计算周期情况下协同计算,消除了两者计算误差间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3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73384.X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1M10/63 , H01M10/625 , H01M10/615 , H01M10/48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寒环境动力电池智能加热方法,步骤如下:判断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若为无充放电动作状态,则进入电池加热系统自唤醒,给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池管理系统检测电池温度;若为充电状态,则进入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动力电池温度。本发明的方法建立更加适应于极寒环境电池系统加热方法,可极大缩短充电时间,提升客户直观感受。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3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73383.5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37 , H01M10/657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匀极速加热电池模组,包括:汇流排、模组隔热片、模组端板、加热片组以及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含16个电芯,各电芯依序排列;所述汇流排焊接于电芯组的电极上;所述模组端板与模组隔热片胶粘连接后置于电池模组的两端;所述加热片组包含8个加热片;所述模组隔热片胶粘于模组端板与电芯组之间,其包括:模组隔热片A和模组隔热片B,模组隔热片A与电芯A胶粘,模组隔热片B与电芯D胶粘。本发明可对电芯进行多方位防护加热,模组采用电芯之间安装数个加热片,提升加热功率,实现加热速度及加热均匀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