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磁流变液多级调控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706160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68129.7

    申请日:2017-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3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材料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磁流变液多级调控隔振器。本发明结合旁路阻尼控制的多级调控隔振器,在传统磁流变隔振器的缸内活塞孔隙流动模式基础上,加入阻尼旁通回路结构,并将以往单级磁场工作区域设计成多级可控磁场,所述隔振器包括活塞杆、聚氨酯弹性元件、活塞杆上下端盖、储存磁流变液的活塞筒。在不加电流作用下或控制系统故障时,磁流变液多级调控隔振器变成传统的旁路阻尼器,磁流变液在活塞杆作用时从管壁阻尼孔流出,同样具有一定的阻尼力可起到减振作用。多层电磁铁布置可以实现单独可控、逐级变化的特点,使得振动经过硬层‑软层‑硬层的过程,增强了隔振效果。

    一种内嵌多路旁通流道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0447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1532373.8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一种内嵌多路旁通流道磁流变阻尼器,属于半主动控制隔振技术领域。缸体两端装有前端盖、后端盖和套杯;在缸体内沿沿圆周方向设有6个磁极,每个磁极上都缠有独立的励磁线圈,且励磁线圈沿着缸体的母线方向缠绕在缸体上;在每个磁极内部开一个流道;活塞与磁极组成的缸体内壁直接接触,且两者保持同轴。活塞杆从上下端盖伸出,上端盖伸出部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安有上下螺母压板,在下螺母压板与上端盖之间安有弹簧。本发明采用六磁极与六内嵌流道相结合的形式,六磁极不仅有效作用面积占比高,而且可通过分别控制每个磁极上线圈电流的通断、方向、大小,满足不同的出力要求;六流道内嵌可以保证阻尼可调倍数大于20,且体积较小。

    一种磁流变液多级调控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7061603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168129.7

    申请日:2017-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材料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流变液多级调控隔振器。本发明结合旁路阻尼控制的多级调控隔振器,在传统磁流变隔振器的缸内活塞孔隙流动模式基础上,加入阻尼旁通回路结构,并将以往单级磁场工作区域设计成多级可控磁场,所述隔振器包括活塞杆、聚氨酯弹性元件、活塞杆上下端盖、储存磁流变液的活塞筒。在不加电流作用下或控制系统故障时,磁流变液多级调控隔振器变成传统的旁路阻尼器,磁流变液在活塞杆作用时从管壁阻尼孔流出,同样具有一定的阻尼力可起到减振作用。多层电磁铁布置可以实现单独可控、逐级变化的特点,使得振动经过硬层‑软层‑硬层的过程,增强了隔振效果。

    基于振动弹性波和声波进行管路泄漏点定位的检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63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91744.8

    申请日:2023-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弹性波和声波进行管路泄漏点定位的检漏装置,涉及管路漏点检测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优化管路泄漏点位的精度。本发明包括:箱体;定位套筒,固定于所述箱体上;透声窗,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内;管接头,与所述定位套筒连接并与所述透声窗相抵;传感组件,与所述定位套筒连接并与所述透声窗相抵;所述管接头和所述传感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内两侧,所述管接头用于连接待检测的管道,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支撑管以及设置于支撑管内的声波传感器和弹性波传感器;DSP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箱体中并与所述声波传感器和所述弹性波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信号。

    一种内嵌多路旁通流道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0447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32373.8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一种内嵌多路旁通流道磁流变阻尼器,属于半主动控制隔振技术领域。缸体两端装有前端盖、后端盖和套杯;在缸体内沿沿圆周方向设有6个磁极,每个磁极上都缠有独立的励磁线圈,且励磁线圈沿着缸体的母线方向缠绕在缸体上;在每个磁极内部开一个流道;活塞与磁极组成的缸体内壁直接接触,且两者保持同轴。活塞杆从上下端盖伸出,上端盖伸出部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安有上下螺母压板,在下螺母压板与上端盖之间安有弹簧。本发明采用六磁极与六内嵌流道相结合的形式,六磁极不仅有效作用面积占比高,而且可通过分别控制每个磁极上线圈电流的通断、方向、大小,满足不同的出力要求;六流道内嵌可以保证阻尼可调倍数大于20,且体积较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