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1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06146.7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制可燃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生物质旋转流化床气化系统。其中包括聚光装置、生物质颗粒预热器、旋转流化床、气固分离装置、气化剂预热器,从整个系统来看,聚光装置聚光太阳能预热生物质颗粒,预热后的颗粒送入已引入离心力场的旋转流化床中进行气化过程,产物利用气固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离后的高温废料对气化剂进行预热。本发明利用太阳能直接预热生物质颗粒,减少额外换热过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利用旋转筒体引入离心力场,可减少非正常流化现象,提高了系统的气化效率与稳定性,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4794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404289.8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喷气流化床,包括流化床本体。所述流化床本体内部设有布风板和空心杆,空心杆上连接有搅拌棒,搅拌棒上开有出风口,空心杆上及布风板一起随旋转电机一起旋转,空心杆的旋转带动搅拌棒的旋转。所述布风板两端的下侧设有两个激振器,使得布风板在旋转的同时高频率上下振动。本发明通过布风板的旋转使得进气更加均匀,布风板的振动使得颗粒上下振动更加活跃,使床层形成更充分的流态化。同时搅拌棒上的排气孔边旋转边喷出气体,促进物料循环,提升反应速率,同时有效的避免了沟流和腾涌现象,使流化床更加高效的运行。搅拌棒在流化床内部进行旋转对内部集结成块的物料进行打散,从而保证物料的流化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6783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01692.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L23/467 , H01L23/367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式分级循环式芯片散热器,其特征包括导热硅脂、导热铜板、纳米流体、双层网状Tesla微通道、溴化锂稀溶液、节流孔板、防水透气膜、梯形硅基板翅片、氮化硼晶体基板、石墨烯、风扇等。本发明结合纳米流体和双层网状微通道有效带走芯片导入散热器中的热量,并通过溴化锂稀溶液的相变自循环与半导体翅片进一步冷却芯片热沉;同时设有风扇对半导体翅片强制对流,辅助新型散热器中去离子水冷却节流,进而保证冷却循环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19318422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20657938.5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尾气余热汽化液体燃料微型燃烧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壁(11),内壁(12),空气进气口(1),尾气通道(2),排气出口(3),汽化室(4),燃料通道(5),燃烧室(6),点火器孔(7),预混室(8),燃料入口(9),汽化室进气口(10),燃料出口(14),隔离壁(13),空气通道(15),上壁面(16),下壁面(17)。本实用新型整体为矩形,燃烧室燃烧空气和汽化的燃料混合气体,产生的高温尾气通过尾气通道进入汽化室,高温尾气通过燃料通道壁面对液体燃料进行换热,达到汽化液体燃料的结果,既能提高热能利用率,也保证了液体燃料能够在燃烧器中高效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219644450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456138.7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与微通道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仿生射流微通道散热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氮化铝陶瓷基板、仿鹦鹉螺主流道、仿晶格结构分流道以及氧化铝纳米流体,所述进液口位于仿生射流微通道散热器氮化铝陶瓷基板顶部中心位置,所述仿鹦鹉螺主流道为椭圆形截面,所述仿晶格结构分流道为圆形截面,而仿晶格结构分流道整体布置于氮化铝陶瓷基板内部,氧化铝纳米流体通过所述仿鹦鹉螺主流道分配流过仿晶格结构分流道,出液口共4个对称分布于氮化铝陶瓷基板外围位置,氧化铝纳米流体通过所述仿鹦鹉螺主流道与仿晶格结构分流道流至所述氮化铝陶瓷基板外围,通过布置于氮化铝陶瓷基板外围位置的出液口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218627891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816475.0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颗粒旋转流化床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连接的旋转流化床换热器、旋风分离器、管式预热器,其中由共底面的内筒、外筒组成的旋转流化床筒体结构,内筒连接转轴由电机带动旋转,外筒固定,内筒内布置有超临界CO2换热管,送入内筒的高温在离心力场和气流的作用下旋转流化并横向冲刷超临界CO2换热管实现传热,并布置管式预热器来对超临界CO2预热实现高温空气余热利用。本实用新型使颗粒在离心力场作用下,减少了流化床内气泡生成频率,防止颗粒堆积可能导致局部过热,装置具有传热效率高且传热区域内温度均匀的特点,装置安全性高,通过余热回收实现了能量高效率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17546597U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21299636.7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用冷却散热装置,包括安装罩、驱动电机和散热机构,所述安装罩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安装罩的顶端后方内侧安装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左右两端下方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安装杆通过支撑架安装于安装罩的顶端内侧。该电子元器件用冷却散热装置,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可在外壁设置有螺旋状结构的控制杆旋转作用下,控制外表面呈啮齿状结构的连接块带动安装杆和安装块进行稳定旋转,并通过滑动连接于活动杆内部导向槽的凸出杆,能够控制活动杆进行小幅度的往复式摆动,同时通过连接杆带动安装架和散热机构在安装罩中进行摆动,能够有效扩大送风散热的范围,装置实用性更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