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容器及油墨喷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83495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880002649.X

    申请日:2008-01-17

    Inventor: 渡边圭一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容器及油墨喷射装置。副罐(13)设于将油墨从主罐(12)的油墨室(18)引至喷墨头(11)的油墨通道上。副罐(13)包括油墨袋(20)及隔板(52)、(54)。油墨袋(20)由可弯性材料构成,且被构成为在内部贮存油墨通道中移动的油墨。隔板(52)、(54)被配置成夹着油墨袋(20),并且进行限制使得油墨袋(20)不会膨胀得超过预先确定的膨胀状态。

    绘图装置的废液送液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678678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880019084.6

    申请日:2008-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85

    Abstract: 一种废液送液机构(100),其包括:多个个别配管(4A~4D)、单一配管(5)、上游配管(6)、压力计(9)、控制部(1)以及缓冲容器(7)。个别配管(4A~4D)分别输送被回复装置(20A~20D)回收的各色墨水的废液。单一配管(5)将从个别配管(4A~4D)输送来的废液输送到废液容器(2)中。上游配管(6)连接在比单一配管(5)与个别配管(4D)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上游侧,在上游端连接有缓冲容器(7)。缓冲容器(7)通过关闭盖部(8)而被密闭。压力计(9)被设于缓冲容器(7),检测出缓冲容器(7)内的压力。控制部(1)根据压力计(9)的检测值来控制送液泵(P1~P4)的驱动。

    臭氧液生成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2383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80053560.2

    申请日:2012-07-02

    Abstract: 臭氧液生成装置具备:臭氧产生机构(101),其利用含有氧的气体来产生臭氧气体;气液混合机构(102),其将臭氧气体和液体混合来生成臭氧液;贮液槽(103),其对臭氧液进行气液分离;以及循环路径(A),其使气体在臭氧产生机构(101)、气液混合机构(102)和贮液槽(103)之间循环。臭氧产生机构(101)包括臭氧产生电极(2),在氧产生电极(2)中,包含金属体的圆柱状的轴(21)和包含电介质的中空管(23)在轴(21)的外周和中空管(23)的内周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成同轴状。在臭氧产生电极(2)中,上述间隙为放电空间(24),含有氧的气体通过上述间隙,从而产生臭氧气体。

    油墨容器及油墨喷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83495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880002649.X

    申请日:2008-01-17

    Inventor: 渡边圭一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容器及油墨喷射装置。副罐(13)设于将油墨从主罐(12)的油墨室(18)引至喷墨头(11)的油墨通道上。副罐(13)包括油墨袋(20)及隔板(52)、(54)。油墨袋(20)由可弯性材料构成,且被构成为在内部贮存油墨通道中移动的油墨。隔板(52)、(54)被配置成夹着油墨袋(20),并且进行限制使得油墨袋(20)不会膨胀得超过预先确定的膨胀状态。

    绘图装置的废液送液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678678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9084.6

    申请日:2008-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85

    Abstract: 一种废液送液机构(100),其包括:多个个别配管(4A~4D)、单一配管(5)、上游配管(6)、压力计(9)、控制部(1)以及缓冲容器(7)。个别配管(4A~4D)分别输送被回复装置(20A~20D)回收的各色墨水的废液。单一配管(5)将从个别配管(4A~4D)输送来的废液输送到废液容器(2)中。上游配管(6)连接在比单一配管(5)与个别配管(4D)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上游侧,在上游端连接有缓冲容器(7)。缓冲容器(7)通过关闭盖部(8)而被密闭。压力计(9)被设于缓冲容器(7),检测出缓冲容器(7)内的压力。控制部(1)根据压力计(9)的检测值来控制送液泵(P1~P4)的驱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